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的探索
2017-07-19郑磊
摘 要:通过对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教学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的空间设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空间设计专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如何有效地发展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工坊环境 空间设计课程 作品商品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艺术系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多,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一方面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带动了艺术系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转型也推动了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但也逐步突显出人才培养水平参差不齐、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是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研究始终关注的重要课题。空间设计课程是艺术系的基本课程,通过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教学,进而推动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高职院校艺术系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的内涵
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是基于高职教育而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周期相对较短,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直接决定了高职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利用工坊的环境和设备,研究如何将空间设计课程的课业作品转化为商品或以商品化的标准来安排课程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突出了教室与设计室一体化的理念,即专业教室就是工坊环境设计室,学生在上课期间,无须走出课堂,便可完成全部教学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对于教学效果和实训能力的提升都很有帮助。通过工坊环境下的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的开展,对空间设计的教学方法和实训内容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以校外企业客户为合作对象,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按照设计公司标准建设,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展示功能于一体,实现教室与设计室一体化,有效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空间设计作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教师提高实践技能与深入开展科研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的意义
1.以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位平台,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的推进与实施,不是专业课程教学实训的简单外移,而是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工作平台。例如,每个工坊环境下的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都可以邀请相关企业为依托,由一位企业内的行业专家领衔,带领多名有资深行业背景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以不同的专业技术为纽带的校企共同体。既是整个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的组成部分,又独立成为专业领域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的基地。这样有利于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使得就业质量从薪酬到岗位满意率高;并且职业迁移上升潜力大,相对而言只需更少的时间就能成为企业设计和技术骨干,担任主案设计师或设计总监,对于职业生涯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2.以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为载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工坊环境下的教学工作不是简单地把许多人组织起来进行生产或学习,而是基于项目或者任务导向的,在开展真实的、企业内的技术攻关和新品开发的过程中实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这样的项目研发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创新,而且逐步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技能、技术型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方面的储备。
而且这一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领悟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3.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化,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不仅培养要培养一批企业适用、急需的具有高素质空间设计水平的设计人才,还促进培育稳定的高水平校企联合教学团队,进而形成紧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作品商品化的建设和运行,教学团队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实训装备水平和技术标准与行业同步,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职业标准一致,长期困扰职业教育的师资、实训教学、条件和就业等问题都将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能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顺利解决就业问题。
三、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比较落后,空间设计课程体系不能有效与市场接轨
如今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落后,是制约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的一项重要因素。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的实现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这对空间设计的人员素质和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需要掌握传播、市场、营销、艺术、心理等多种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先进而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虽然工坊环境下的空间设计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逐步改进和完善,实施了从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素质开拓课到专业实践课程模块的模块式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条件和设施落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专业的发展,难以满足市场对空间设计作品的要求。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项目支持,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到完整的空间设计项目活动中去,空间设计全凭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基本没有针对性,也没有方法进行监督和管理,课程流于形式,质量没有保证。
2.空间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空间设计要求的提高,社會对于空间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逐渐增加,虽然高职院校空间设计专业招生规模迅速增长,但是其教学设备的投入、教学设施的完善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存在力度不足的情况,种种内外因素的制约造成教学设施匮乏,导致实践课程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模式的改革难以有效地推进,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的实现困难重重。
3.师资力量有待强化
现阶段高职院校空间设计专业教师基本是从设计院校毕业就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空间设计教学,缺乏丰富的空间设计实践经历,这样的教师结构造成空间设计专业的教师队伍缺乏空间设计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脱节,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给学生及时传授一线实用的新技能。因此,空间设计专业薄弱的师资力量使空间设计课程作品难以与市场需求有效地接轨,亟待加强师资培训,或者转变师资引进的途径和方式,加大从企业等生产一线招聘教师的力度,扩大教师的来源范围,为学生的空间设计作品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四、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的发展对策
1.建立和完善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工坊环境下的高职院校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讲是模拟空間设计的实践环境而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与空间设计实际工作情景和环节完全一致。在课堂上,虚拟设置和空间设计相同的工作岗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担任一定的角色来完成空间设计的工作任务,使学生真切体会自己的工作岗位、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工作和教学高度融合,从而使学生既能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能在空间设计的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动手和操作能力,变传统的填鸭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互动式趣味学习,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大为提高,教学过程充满节奏感,课堂组织紧凑而有效率。同时,学生在课堂上还可以学到很多空间设计作品商品化的知识,为将来工作后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环境和岗位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2.改革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接轨
推行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教学模式的关键就是对现有的空间设计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和改革。高职院校空间设计专业虽然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课程体系,但是受制于传统的空间设计教学模式,这些课程的设置是分散的、孤立的。而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作品商品化的实现就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比如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们可以把以上全部内容合并到一个项目教学课程中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设置为基点,以空间设计工作为主线,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空间设计课程内容、课业作品从项目化、实物化、作品化最终到具备市场价值。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由教师把握项目进度,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将课堂教学变成工作实践和商品创作。
3.加大空间设计课程实践力度
高职院校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的推进必须要加大学生的实践力度,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有力指导。首先,教师需要到企业进行调研,全面掌握企业工作环境、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接受企业文化,然后根据空间设计专业特点、企业的空间设计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自身实际,增加投入,改进教学设施,建立符合空间设计专业特点的工坊式实践基地,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其次,编写空间设计特色实训教材,反映工坊环境教学和作品商品化。可以教材中提供真实、典型性的项目案例,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思考和创造性活动。教材文字内容言简意赅,案例图像清晰,理论深入浅出,为学生实训效果的增强提供一定的参考。另外在实训室配有专任教师一名,负责辅导实训课程中学生的教学培训、图文制作、实训室的管理等任务。还可以安排兼职的实习学生,除上课时间外,实习学生按照实训室规章制度,轮流职岗,保障实训室的正常运行。实训教师通过对实习学生的专项培训,学生可以胜任常规项目的设计与制作。通过每个学年新老学生的交替,实习学生进入了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既保障了对低年级学生的培训,也促进了专业实践,成为实训教师的好帮手。最后,根据工坊环境下的教学要求,统筹课程、师资、教学资源、修订制度,提升实训教学质量。在设计一些项目化的教学任务时,不但要注意项目的可执行性,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年级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因材施教,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实训前期学生进行作品的策划和设计,实训后期学生可以进入制作实训室,对作品进行打样与实物制作。
4.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专业教师提要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够对课程进行符合工坊式教学和作品商品化要求的设计,深入企业锻炼实践经验,并密切关注市场对于空间设计作品的需求,从而保证工坊环境下高职院校空间设计专业商品化的顺利进行,促进空间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其次,鼓励教师将实际项目引进课堂,教师既是课程指导教师,又是项目设计总监,课程实训的过程就是项目完成的实际过程,确保了专业教学与社会市场的充分接轨,还能进一步体现空间设计作品的市场价值。最后,鼓励教师提高职业技能,参加专业比赛,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学院每年举行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大赛成绩记录到教师考核中,作为评审、晋级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参赛人员由分院、系部公开选拔构成,通过系部和学院的两级竞赛,确保了参赛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技能水平。另外,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专业赛事,一方面作为对自身水平的检验,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与国内外众多专业人士的交流切磋,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结束语
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商品化的实施与推进有利于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促进了大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学模式也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并重,灵活的组织形式和开放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大学生创作和创新的重要载体,是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手段。因此,在工坊环境下的空间设计课程中要引导学生的作品更加突出创新化、商品化,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鲁毅.室内空间设计构成要素研究[J]. 现代装饰(理论),2014(10).
[2]叶紫,张明辉. 绿色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
[3]陈江.以项目为抓手的“工坊式”高职课堂实践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20).
[4]郭朝晖,雷鹏,李建军.基于工坊式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10).
作者简介:郑磊(1981.10-),女,上海,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工坊环境下空间设计课程作品商品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