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健康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2017-07-19乌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感心理

乌兰

摘 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也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而3—6岁的学前儿童是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可塑性强,但在心理发展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极易受环境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 实施策略

一、身体健康发展中运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首先要根据幼儿期生理、心理的特点来安排教学活动

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所以应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如让幼儿进行一些基本动作、身体姿势及体操和体育游戏等内容的体育活动。

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教育要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注重幼儿体育兴趣的培养

1.珍惜幼儿好玩的情感体验,讲究启发兴趣的方法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适合幼儿年龄并有吸引力的教法和措施,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运动环境,使之能完成教师安排的种种练习,从而达到由好玩转化为要玩、想玩、会玩的目的。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取得幼儿的好感,并满足他们的适当意愿,给他们适当的表演机会,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的积累正是产生体育兴趣的动力。最后,在体育教育中,老师要特别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当好“导演”,珍惜幼儿乐于活动的美好情感,热情指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尽可能以“孩子头”的身份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2.满足幼儿体育需求心理,克服体育兴趣的易变性特点

在幼儿阶段,绝大多数幼儿参加体育活动,首先是由于好奇心引起的。其目的是为了好玩,他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体育最本质的东西。他们对练习内容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很不注意,并且不感兴趣,他们往往只以追求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新异刺激、浓烈的运动气氛和种种趣味情景为最大满足,常常热切地期望这一时刻的到来。根据幼儿这一特殊的体育需求心理,在这个年龄阶段,老师要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应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培养和发展其积极的情感。

需要是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我们在注重满足幼儿物质需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尊重和满足其合理的精神需要。如:教师、家长要随时以亲切的微笑、和蔼的面孔出现在孩子的面前,跟他们亲切的交谈,适度地给他们以抚摸、搂抱等,让他们获得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还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敢于放手,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条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以促进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健康发展。

(二)要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和氛围,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

如我们幼儿园经常开展“以大带小”活动,在半天内让大班幼儿带小班或中班幼儿活动,组织和照顾他们玩各种大型玩具、做游戏、入厕和自由活动等。这个活动可以使大班幼儿产生自豪感,培养帮助、关心、爱护别人的情感。对中小班的幼儿来说,能激发他们产生我要快快长大的欲望,长大后,我也能带中小班的弟弟、妹妹进行玩耍、活动,那该有多好。

(三)要为幼儿创造情感表现和情感调控的条件

培养幼儿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情感修养。当孩子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会表现出跺脚、哭闹等消极情绪。教师、家长应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场合,让其发泄出来,因为不满情绪的压抑有碍身心健康。但还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情感,提高情感表现的自控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家长首先应学会控制自我情感,无论遇到什么打击和不幸,都始终能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孩子、面对生活,而绝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成人要做一个情感健康的人,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对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有意识地教会他们为了他人的利益,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情感,这是他们情感生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注重幼儿生活习惯及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幼儿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这使得我们在幼儿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从养成性教育模式看,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情境教育

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做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家园同步教育

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應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

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行为练习

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情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心理感受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