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虚火,要三昧真火

2017-07-19谢沂

中小学德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涯职业学校

谢沂++++廖+文

摘 要

当前,学校生涯教育热潮涌现,学界热衷于形而上的对各类生涯教育理念的臧否,基础教育界则聚焦于形而下的多样技术工具的引进、多种项目活动的实施。面对热潮,学校生涯教育应从内容、手段和管理三个维度,点燃未来、科技和博弈三昧真火。

关 键 词

生涯教育;学生发展指导;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7-00-04

随着学界对核心素养及学生发展指导的“鼓与呼”,广大中小学校纷纷“起而行”。学校是学生生涯教育的重要场域,学校生涯教育理应成为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路径。于是学校生涯教育热潮涌现,学界热衷于形而上的对各类生涯教育理念的臧否,基础教育界则聚焦形而下的多样技术工具的引进、多种项目活动的实施。一时之间,人人都是弄潮儿。

但不论是理论的研究还是实践的操作,都有不尽人意之处。学界的理论研究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的“象牙塔”里,关注眼前多,高瞻远瞩少;坐而论道多,起而行之少;纸上谈兵多,具体操作少;形式建议多,实际效果少;单一评价多,综合考量少。如:有的研究从理论、理念、制度、内容、模式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设计,但只立足于当前教育,而对未来的职业观、人才观和具体的操作避而不谈;而在一线学校,大多偏向由学校邀请不同职业的代表担任导师,利用讲解或座谈会的形式为学生介绍职业特点和要求,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性格、能力对职业作出意向选择。但这种方法受时间场地等客观条件和讲解者主观条件等的限制,学生难以对相关职业甚至更多职业有系统认识。而在生涯教育的评价上,有的学校只重视理论课后学生自己的评价,评价手段和对象较为单一,评价不全面客观,既没能在职前充分征求学生、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意见,也没能在职后听取学生、领导、同事、用人单位的意见等。

眼光不够长远,视野有所局限,思维比较僵化,行动必然落伍。对当前人类社会环境判断不足,对未来的人类社会发展、未来的教育认识不足,用“现在”的眼睛去窥探“未来”,没有关注到学校生涯教育的对象是走向未来的“人”……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学校生涯教育研究的思路被桎梏,学校生涯教育工作的格局难以打开。

人发展的本质是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人的发展离不开生活空间,受生活空间各要素的影响。正因如此,人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地域文化特征。围棋国手柯洁在公开比赛中败于“阿尔法狗”之后,许多人才猛然发现,未来已来!当我们陶醉于“摩尔定律”和“超越摩尔定律”带来的人类智慧推动电脑“升级换代”的快感时,却忽略了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加速量变”。对未来如何认识?仅仅“人工智能”“基因改造”“大数据”等几个关键词就已经让我们觉得人类的未来扑朔迷离。作为发展人最重要的场域之一,学校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尽好本分,不辱使命?学校的生涯教育如何为未来的教育和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笔者认为,学校生涯教育不仅要“热”,而且要更“热”,但前提是不玩虚火,要烧就烧“三昧真火”:在科技已经改变了现在和未来的大背景下,学校生涯教育需要一种自我革命的勇气——冲出“象牙塔”,从内容、手段和管理三个维度,点燃未来之火,點燃科技之火,点燃博弈之火。

一、点燃未来之火

学校生涯教育要点燃未来之火,是说要站在未来的制高点,用未来的眼光指引学校生涯教育,而不是只盯着眼下。这就需要我们更新几种观念。

(一)未来的职业观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不用说很久,单是三年前的普通老百姓,就想不到今天坐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打车服务。科技改变未来,也改变未来的职业。未来的职业,必将发生令人惊讶的变化。可以确定的是,大量现有职业将会消失,而可能出现的新职业,也许是我们现在完全无法想象的。不仅如此,未来更换职业的频率将比现在更高。这一方面是因为未来的职业对人的专业技能将有更高的要求(低要求的职业“早已”被人工智能取代),使得不能胜任的人面临失业再就业的困扰;另一方面则是人对体验丰富人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更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死守一份职业而愿意尝试不同职业带来的挑战与精彩。既然完全无法想象未来的职业,既然胜任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能力,那么,采用课堂讲解和座谈会的形式来开展的生涯教育,能有多大的作用?

现在的教育要引导学生为未来的职业作能力上的储备,就需要站上未来的制高点。“我们应该明白自己擅长什么,而不是贸然进入由计算机设定好规则的赛场中。”[1]既然“这世界变化太快,我要比它更快”,生涯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某些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上的传授和培养,而是要更着眼于脑力(尤其是想象力)的多维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毅、激情、自制力、乐观态度、感恩精神、社交智力、好奇心等与意志力而非智力有关的词汇应该成为学校生涯教育内容的关键词。

(二)未来的人才观

目前的学校生涯教育,普遍倡导以生为本,这固然没有错。但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如果对他们“放任自流”,将很难保证生涯教育的方向和效果。在笔者看来,学校生涯教育既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尊重学生作为“人”的需求,也要进行必要的具体指导和宏观调控,从人类、国家、社会的层面对生涯教育予以方向性的引导。需要注意的是,未来人的竞争对手已经不仅仅是人类自己,还有人类创造出来的智能机器。从全人类的安全和发展层面来看,从“人”的尊严和幸福层面来看,学校生涯教育不能“随缘”,而应该在前沿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方面有所侧重,培养这些领域的优秀人才。

(三)未来的学校观

长期以来,学校办学呈现出较为封闭的形态,过于强调教学与管理,学习生活成为学生主要的公共生活。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脱节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困扰。无论教育者如何表白“把学生捧在手掌心上”“为孩子终生发展奠基”,都容易被批评“眼里没有学生”“工具化”“把学生当做‘符号而不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前,把门完全打开,把“大社会”引进学校还存在许多困难。而生涯教育的方兴未艾,既是教育自我优化发展的新机遇,也是学校自我优化发展的新机遇。

学校应该冲破思维桎梏,开创一种新的“生活空间”。学校生涯教育应该成为学校作为较为封闭的“象牙塔”自内向外打开的一扇小窗,引领学生阅读社会、储备技能、积蓄心力。应该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课堂和学校生活更为广阔的社会场域中,把学生的视野从校园拓展到社会,在尽可能丰富和鲜活的实践课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知晓自己在学校和未来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作用,真正为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2]这就需要学校优化生态,引入“活水”,利用各种资源和鲜活的生活为儿童带来大量新的信息和刺激,助力其持续发展。

同时,学校还应该在生涯课程、学习空间、学习方式、教育技术等方面紧跟时代,实现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和文化、制度和管理、技术和环境全方位的现代化。

以未来的职业观、人才观、学校观引领研究,应该是目前学校生涯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否则,陈旧过时的观念所导致的结局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毕业就惨遭淘汰,要么,正如《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预言的那样:“诞生于19世纪工业革命的教育体系,……在 AI 时代,这种体系必将破产。”[3]

二、点燃科技之火

科技之火目前在商界已呈燎原之势。人们在网络上饶有兴致地观看马云和李彦宏的互怼,各大科技公司正雄心勃勃地开发新产品、占有大数据……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教育界目前还没有看到科技的星星之火。在学校生涯教育领域里点燃科技之火,就要充分利用科技来服务教育:不仅使用更为先进的教学软硬件或者是更为逼真的模拟教学场景,更要利用大数据来给出最为精确的判断,将科技作为学校生涯教育最强有力的手段。

(一)利用大数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

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学生生活中已普遍使用智能电子设备,但他们对这些智能电子设备的认识还只是局限在其提供的娱乐休闲和便捷服务上。学校生涯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智能设备来认识自己的性格爱好,发现自己的优势潜力,进行自我调控,而不是被其奴役。国家应为教育界建立大数据支持系统,让学校利用大数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渠道去认识自己。

(二)利用大数据引导学生认识未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利用大数据的观点和结论,引导学生认识未来。未来的职业观,未来的人才观,要给学生一个“提前量”。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太多,很多人对学习的认识不足,动力不强,不知学习为了什么。只有当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社会对人类的要求和挑战,才能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动力。而大数据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未来,为了未来,现在就着手准备。

(三)利用大数据引导学生实现价值

每年的期末,都是班主任给学生写评语的时候。理科出身的班主任们纷纷羡慕文科尤其是语文老师出身的班主任,认为他们一定不必为写评语而烦恼。殊不知即使是语文老师,也难以对每个学生有准确的认识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客观全面的描述与评价。而测评工具就可以做到这点。测评工具可以科学准确地对学生的个性、心理、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测量和评价,不仅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班主任写评语的烦恼,而且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客观全面地认识每一个学生,为其生涯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渠道,做出更为有针对性的和更为可行的指导,帮助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测量工具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分析上的产品,是科学可信的,但是,这些测评工具目前仍旧难以进入校园。目前的学校似乎更加信任班主任对学生的主观观察和评价。仅凭班主任的主观评价来对学生的生涯发展进行指导,学生能因此获得有效帮助并最终实现人生价值?这实在要打个问号。

点燃科技之火,尤其是借助大数据作为学校生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反客为主,是借力打力,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点燃博弈之火

学校生涯教育工作纷繁复杂,就现实而言,必然需要教育者来主导这场“新型博弈”。简而言之,就是要打好四张牌:学术牌、政策牌、地域牌、自主牌。

(一)学术牌

学术牌,是学术界和基础教育界之间的博弈。打好学术牌,首先要吸引学术界积极参与进来。学术界不仅要投入力量“鼓与呼”,更要率先“起而行”,要更接地气,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形象,打破大学——中学——小学的边界,和中小学联动开展教研与实践。要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跟踪機制,作为学校生涯指导的策略实施、效果评价、经验总结、优化提升的基础和根据。

其次要积极利用学术成果。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看,国际相关研究越来越支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优势发展潜能”的观点,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和人才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4]这一发展趋势契合了以创造为主旋律的未来社会的内在需要。一是因为符合人优势能力发展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二是因为人们只有在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才能爆发出强劲发展动力。在生涯教育领域,国外已经有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大量异质化的学术成果。如美国关注问题解决能力的“彩虹桥”,日本的“学力模型”,英国的“学习地图”等,这些成果为我国的学校生涯指导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政策牌

政策牌,是顶层设计与基层智慧之间的博弈。如果把顶层设计看作是“水”,是外部的政策环境,那么基层智慧就是“鱼”,是搅动一池春水的“生机”。活鱼遇见好水,自然就活泼灵动起来。打好政策牌,就是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智慧结合起来,放出好水,放出活鱼,鱼水相得益彰。如,2017年国家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就是“好水”,学校应该积极学习并利用好国家政策这池“春水”,因地制宜,大胆放出“活鱼”,设计好研学旅行项目,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在更广袤的天地中去学习。

(三)地域牌

地域牌,是指全国一盘棋与具体区域之间的博弈。中国地域广大,区域间差异大。“学生参与发展指导各项活动的次数与经济、教育水平的地域变化趋势并不一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参与发展指导各项活动的情况最好……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学生参与发展指导各项活动的情况最差。”[5]可见,全国不同区域之间的学校生涯教育发展的差别,不是简单的经济、教育水平的区别。如何使全国不同区域的学校生涯教育都健康发展,是教育者要认真思考的。就同一区域内部而言,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充分开展本土化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挖掘资源、拓展空间,让学生体验到位。

(四)自主牌

自主牌,是体系设计与“项目拼接”之间的博弈。学校生涯教育的实施,既需要整体的体系设计,从理论、理念、制度、内容、模式等方面进行建构,也需要允许基层权变地通过具体的项目拼接来完成。基层的项目在开始阶段,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呵护与激活基层自主发展的勇气和智慧,让校长动起来,老师动起来,家长动起来,社区动起来……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打好自主牌,同样是学校生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点燃博弈之火,是教育者主导地位和管理智慧的体现,需要教育者有开疆拓土的壮志,有水到渠成的信心,有通观全局的视野,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灵活应变的机智,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点燃未来之火、科技之火和博弈之火,从内容、手段和管理三个维度来烧把“三昧真火”,使之形成燎原之势,会让我国的生涯教育迈上新的台阶。前路充满艰辛,但无法绕道;前路尽管艰辛,但生机盎然!未来已来,迫在眉睫,期待这把“三昧真火”越烧越旺,摧枯拉朽,烧掉一切思想的藩篱,让生涯教育之花自由生长,吐露芬芳!

参考文献:

[1][3]刘思筱,季文仪.专访《人类简史》作者:人类时而犯蠢,如何能不被出局?[DB/OL] .虎嗅网,http://www.zazhi.com/cms/article-9299.html.

[2]刘畅.从儿童视角出发建构学校公共生活[N].中国教育报,2013-11-13(6).

[4]傅维利.新教育目的观如何确立[N].光明日报,2015-09-18(14).

[5]方晓义,胡伟,陈海德,等.我国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现状及其有效性 [J]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5(1):47-54.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生涯职业学校
我的教书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奥巴马:总统生涯使我成为更好的父亲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