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

2017-07-19吴瑞杰

中小学德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黄瓜品德儿童

吴瑞杰

摘 要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理想追求。有效的品德课堂必须从调动学生的身体参与开始,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思维与情感参与,使其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有效教学;情感体验;具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7-00-03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许多品德课教师努力探索的课题。有效教学是一种提倡效果、效用、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观,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知识,只有能够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发展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知识,而基于有效知识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1]对于品德课堂而言,有效教学最重要的是使知识对学生有意义。这要求教师挖掘知识的德性价值与意义,促进学生道德的自主建构。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布,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有效教学的内涵,以有价值的品德课堂助力儿童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德性的发展。

一、有效的品德课堂须调动身体参与

有效的品德课堂必然有学生的有效参与,其外在的直观表现便是学生的身体参与,即学生积极调动听觉、触觉、动觉等多感官、多知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此,具身学习尤其是直接具身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直接具身即身体的学习,旨在让学习者进入真实的或是模拟的生活场景,通过听觉、触觉、动觉等多感官、多知觉体验,获得本体感受经验。[2]因此,我们可通过创设真实的或模仿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展开直接具身学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案例一:“我来试试看”(原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教师以游戏活动——“摘红环真好玩”导入课堂。

师: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看,五个一样大的环现在串在一起。如果不摘下两边的环,你怎样取出中间的红环呢?

生:热烈讨论后发言(略)。

师:听起来很难,对吧!谁能自信地说:我来试试看。

学生争相举手上台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很快解决了问题。

师:大家真聪明!自己动手试一试,问题就能解决了。所以,遇到事情我们要大胆地说——(引说板书)我来试试看。接下来,我们就来挑战自我,试着做一些自己以前没做过的事。老师通过昨天的问卷调查,知道了这三项活动是小朋友没做过的。课件出示:

数学王国——请算出纸上题目的答案。

蔬菜乐园——请将桌子上黄瓜的皮削掉。

巧手之家——请用桌上的橡皮筋为女同学扎一条辫子。

师:看,数学王国里有一道数学难题等着大家来解决;蔬菜乐园里有一个刨黄瓜的活动等着大家去尝试;巧手之家要看看小朋友扎辫子的手艺。现在请你选择一项活动,找到相应位置坐下来。

请一位小朋友读温馨提示:1.尝试时间为五分钟。2.做完后把学习用品、工具、各类垃圾整理好。3.听到音乐声后马上坐好。

师:来,为自己鼓鼓劲,对自己说:“我能行的,加油!”

学生开始分组活动……

这样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从“试一试”的游戏开始,初步感悟勇于尝试才能解决问题,之后,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由此,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试一试”,树立“我来试试看”的信心和勇气。这样的学习基于学生的身体参与,必然会带给学生深刻的体验与感悟。

二、有效的品德课堂须激活儿童思维

创设体验情境,开展探究学习早已成为品德课堂的教学常态。但在实践中,“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缺乏思维含量导致品德课堂热闹有余、生成不足,无法调动学生的深入思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我們必须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深入挖掘体验情境之于学生发展的价值,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参与。

仍以“我来试试看”一课为例,在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

师:我是温州电视台“男孩女孩”栏目记者,听说我们班试一试的活动搞得不错,特地过来采访。下面,我先到数学王国采访一下。智慧小博士,请你公布正确答案吧。(学生公布答案)做对的请举手。

师:我到蔬菜乐园看一下。刨好的黄瓜真香啊,好想尝一口。(拿出刨得不好的黄瓜)这是一位小朋友刨的黄瓜。(生哄堂大笑)你们都笑了,因为这黄瓜刨得坑坑洼洼的,对吧!但是,老师正是从这一个个小洞中知道你刚才一定遇到了很多困难。说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皮总是断。

师:那是因为你动作还不熟练。

生:黄瓜很滑,总往下掉。

师;这也是一个困难。

生:刨拿反了。

师:拿的姿势不对。那么怎样才能刨得像妈妈刨得一样好呢?

生;向妈妈学习。

师:对啊,向妈妈学习,边学边练。现在我就是你的妈妈,来,跟我一起刨……看,现在你们刨得很不错了。其实,秘诀就是不断练习,熟能生巧。相信你们经过不断练习,技术会进步得很快。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巧手之家。来,把我们刚才的经历说给大家听。

生:我从来没有扎过辫子,刚开始几次总扎不好,我就请张老师帮忙。她拉着我的手一步步教我,我们一起扎好了辫子。

师:小朋友们听,他想的办法和我们刚才说的有点不一样,他用的是什么办法?

生:他辫子扎不起来的时候想到了找老师帮忙。

师:对啊,有时候遇到难事请教别人也是个好办法。通过这次采访,我知道我们二(2)班同学刚才用不同的办法试着去做了一些没做过的事,完成得不错,我为你们感到高兴。

……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化身记者,以采访代替提问,激活了学生思考和反思的兴趣。“记者”的“采访”,让孩子们回味与分享“试一试”之后成功的喜悦,思考如何克服困难学着试一试,坚持不懈试着练一练。由此,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深度参与。这样的情境探究由儿童自身的探究欲望所驱动,闪耀着儿童思维的光芒。这样的品德课堂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也才是有效的。

三、有效的品德课堂须激发儿童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3]儿童的品德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有效的品德课堂必然能激发儿童丰富的情感,如此,才能让儿童获得更加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习得富有真情实感、有活力的道德认知,从而不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

案例二:“新年快到了”(原浙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一册)

本课隶属《我们一起迎新年》这一主题单元,教材包括“一年大三岁”和“冬天有点冷”两大内容。教师认为,“冬天有点冷”这一内容包含生活观察、科学探索和生活指导的内容,与新年没有直接联系,可以独立成为一课。而“一年大三岁”则可与后面的“欢天喜地过大年”一课相结合。据此,教师调整了教学内容,并将此课定名为《冬天》,扩大了课题的外延。

整堂课由三个活动构成。

活动一:冬爷爷长得啥模样。从课前找冬天——以学生为主体介绍展示成果到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展示冬天的完整形象,引导学生调动语文与美术课程学习经验,通过叙说和图画,让学生回忆冬天的美好景象。

活动二:森林探密,了解动物冬眠。引导学生明白森林王国里的动物们有的喜欢冬天,有的不喜欢冬天,但是它们都会用各自不同的办法安全度过冬天。这一环节融合了科学探索与生命、生态教育,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动物知识经验”,学生满怀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堂氛围温馨而热烈。

活动三:快乐的冬天,苦恼的冬天。教师先简单普及一些冬天保健的常识,引导孩子们调动“不怕冷”的经验。孩子们回忆起父母亲人带给自己的冬天的温暖,勾起了许多快乐冬天的回忆。最后,师生一起在冬爷爷的阳光下做游戏,练身体,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度过冬天。

这一案例中的三个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更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此,“冬天”承载了儿童关于自然、亲情的温暖而美好的回忆,“面对冬天的寒冷要勇敢,热爱生活”“多角度看待问题”“丰富自己的生活,增添冬天的乐趣”等学习目标水到渠成。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教學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作为品德课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它关乎我们与孩子们的生命质量。也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与追问中,我们才能“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4]。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2(2):21.

[2]孙小苗.具身学习:品德课教学设计新视角[J].中小学德育,2015(8):24.

[3]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94.

[4]冯建军.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J].教育研究,2014(6):40.

(作者单位:温州市仰义第二小学

浙江温州 325008)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黄瓜品德儿童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黄瓜
好学者贤
留守儿童
黄瓜黄瓜你是不是菜
六一儿童
凉拌黄瓜
我学会了做凉拌黄瓜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