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作用的研究

2017-07-19刘景花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4期
关键词:实际操作层级护士

刘景花

(河南省杞县中医院护理部杞县 475200)

●康复与护理●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作用的研究

刘景花

(河南省杞县中医院护理部杞县 475200)

目的:针对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护理层级管理中加入护理组长一级,并与2014年10月~2015年9月实施的常规护理层级管理对比,分析经不同管理方法管理后我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人员经不同护理管理方法后,患者对实施护理组长制后的护理工作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实施护理组长制前的护理工作满意度(73.33%);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组长制后的专业理论知识评分为(89.66±7.58)分以及实际操作评分(92.03±5.49)分,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组长制前的专业理论知识评分为(69.38±6.28)分以及实际操作评分(75.66±7.1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层级管理中加入护理组长一级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评分、实际操作评分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护理组长;层级管理;应用;临床效果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维系着医、护、患三者之间的关系。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严格性、灵活性以及与临床各科室的协调一致性,需要每位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耐心、热情的面对每日高压严谨的工作[1]。为了提高患者的就医安全,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需对护理工作进行合理的管理。为了进一步研究在护理管理中,加入护理组长一级的临床效果,特对加入护理组长一级于护理层级管理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工作的各科护理人员200名。其中,男18例,女182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0.78±6.84)岁;主管护师10名,护师90名,护士100名;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本次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均对本次研究目的和方法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 研究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护理部采取“护士长-责任护士”的管理制度。从患者入院时起,由护士长给予安排一名责任护士进行护理工作,先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以及家庭状况进行了解,再根据患者的病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计划[2]。后执行和落实计划,并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严密监控。一名责任护士需负责3~7名患者。每天上、下班需与值班护士做好交接,记录患者每天的情况。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患者离院后,需定期做好回访工作。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护理部采取“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管理制度。在之前的基础上,将每科室的护士分为3~4个责任护理组,由护士长为每组选取一名护理组长,在由护理组长任命责任护士,并给予责任护士配备1~2名辅助护士。所有责任护士实行全天责任制,由护理组长监督其护理工作,对护理计划以及用药情况进行检查,每周进行一次组内总结,每月进行一次操作考核,对护理工作人员遇到的问题给予帮助,护理人员在遇到不良事件时也需先上报于护理组长,不得擅自解决[3]。

1.3 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自制调查卷,对护理质量、护理方式、护理人员进行多个方面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基本满意之和[4]。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进行评分考核[5]。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组长制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比护理人员经不同护理管理方法后,患者对实施护理组长制后的护理工作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实施护理组长制前的护理工作满意度(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组长制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比[例(%)]

2.2 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组长制前后的专业理论知识评分和实际操作评分对比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组长制后的专业理论知识评分为(89.66±7.58)分以及实际操作评分(92.03±5.49)分,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组长制前的专业理论知识评分为(69.38± 6.28)分以及实际操作评分(75.66±7.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护理组长制前后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评分对比(分,±s)

表2 实施护理组长制前后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评分对比(分,±s)

时间n专业理论知识评分实际操作评分实施前实施后200 200 69.38±6.28 89.66±7.58 75.66±7.16 92.03±5.49

3 讨论

高水平的护理技术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条件,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为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常规的护理工作管理采用的是“护士长-责任护士”分级管理制度,该制度通过对每位患者进行全天责任监管制,通过耐心、热情、严谨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做好医护患之间的转换工作,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辅助患者饮食、运动,并对用药情况进行有效监管[6]。但该制度中单纯依靠一名护士长去监管所有责任护士,工作量过于繁杂,许多细节会造成疏忽[7]。在此基础上加入护理组长,把责任护士分到各组中去,护理组长负责监督其工作,分担了护士长的工作量,遇到问题可以及时给予解决,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服务[8]。本研究表明,患者对实施护理组长制后的护理工作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实施护理组长制前的护理工作满意度(73.33%);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组长制后的专业理论知识评分为(89.66±7.58)分以及实际操作评分(92.03±5.49)分,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组长制前的专业理论知识评分为(69.38±6.28)分以及实际操作评分(75.66±7.1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护理组长实施于护理层级管理中对护理质量有较高的提升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李玉美.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3-5

[2]张莉,彭刚艺,刘雪琴,等.连续性排班模式有助于推动护士分层级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18-121

[3]张友惠,陈雪茹,涂晋梅,等.护士层级管理与连续排班的实践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7):1556-1558

[4]朱红珍,陈春英.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人员层级管理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106-107

[5]徐永丽,葛梅,梁景花.设立护理组长实施外科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3):56-57

[6]黄丽芳,陈润芳,萧佩多,等.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实施质控的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56-57

[7]王卫红,尹月娥,朱天丽.产科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2,26(19):1800-1801

[8]胡林峰,于洁.护理组长在护士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454-455

R4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4.084

2017-02-07)

猜你喜欢

实际操作层级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究
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项目后评价的模型构建与实际操作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