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与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对照研究

2017-07-19刘前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4期
关键词:内癌肿块乳腺

刘前进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彩超室永城 476000)

超声与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对照研究

刘前进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彩超室永城 476000)

目的:探讨对比超声与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妇科收治的已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与钼靶摄影检查诊断,观察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检查显示:边界与周边组织界限不明确及存在不规则实性肿块17例,边界清晰且肿块呈规则形状患者13例,囊性肿块7例,无超声表现患者28例,分别占比26.2%、20.0%、10.8%、43.1%;钼靶摄影检查显示:边界不规则且存在高度密影患者22例,出现丛样微小钙化点患者27例,无表现患者16例,分别占比33.8%、41.5%、24.6%;超声检查、钼靶摄影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9%、75.4%,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应用价值要高于超声检查,但是当对结果存在疑问时,可联合超声检查进行核实,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乳腺导管内癌;超声;钼靶摄影

乳腺导管内癌是妇科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起源于乳腺末梢导管,临床常采用手术+放疗的方案进行疾病干预,疗效确切[1]。近年来随着乳腺临床检查方法增多,乳腺导管内癌检出率随之增高,本研究探讨超声、钼靶摄影诊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5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经病理学证实符合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标准,排除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患者。患者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49.2±5.1)岁。临床未触及肿块28例,其中11例出现乳头溢血;触及≤1 cm肿块12例,其中有5例乳头溢血;触及1 cm<肿块≤2 cm肿块14例,其中3例乳头溢血;触及2 cm<肿块≤5 cm肿块8例,其中乳头溢血1例;触及>5 cm肿块3例,未见乳头溢血。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21例,初高中40例,小学及文盲4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或高度怀疑为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并在手术前常规进行超声与钼靶摄影检查诊断。超声检查:采用VOLUSON 730 EXPERT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对患者双侧乳腺进行扫描,探头频率10.5MHz,主要探查是否存在肿块以及肿块位置、大小等具体情况。钼靶摄影检查:采用GEApha STMGF-101型乳腺钼靶对患者两侧乳腺内外进行X线斜位摄影,有助于减少遗漏可能性,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进行加压或者放大摄影、乳腺导管造影。手术病理检查方法:手术治疗后切取病灶组织作为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参照《现代肿瘤学》中乳腺导管内癌细胞排列状况进行确诊[2]。

1.3 观察指标分析超声与钼靶摄影检查诊断结果;统计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根据SPSS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结果分析65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中,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边界与周边组织界限不明确及存在不规则实性肿块17例,边界清晰且肿块呈规则形状患者13例,囊性肿块7例,无超声表现患者28例,分别占比26.2%、20.0%、10.8%、43.1%。

2.2 钼靶摄影检查结果分析本研究中共有乳腺导管内癌患者65例,其中边界不规则且存在高度密影患者22例,出现丛样微小钙化点患者27例,无表现患者16例,分别占比33.8%、41.5%、24.6%。为了保证检查诊断的准确性,再次行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导管充盈缺损患者15例,占比23.1%。

2.3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情况对比超声检查、钼靶摄影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9%、75.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情况对比

3 讨论

乳腺导管内癌是临床常见乳腺癌类型,源于乳腺末梢导管小叶上皮不断增生发展所致,累及导管的范围较广,或呈中心性散布,癌细胞生于基底膜内,充满管腔、无浸润现象,因此该肿瘤类型转移侵袭能力不高,一般临床中该病症患者多数并未发生癌细胞转移,只要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预后较为理想。但是乳腺导管内癌患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再加之病灶体积较小,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无法用手触及,因此很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现象[3]。

临床实践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常辅助超声、钼靶摄影进行检查,但是关于这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存在较多争论,因此本研究以65例已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结果显示钼靶摄影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5.4%,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提示钼靶摄影检查诊断应用价值更高。钼靶摄影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实现了传统放射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是一种数字化影像新技术,拍片技术及图像质量明显提升;另外该方法简便易行,分辨率高,能够快速发现微小钙化点以及坏死组织,在未触及肿块的情况也能确诊,同时能够发现不规则高度密影,在增强检查后可清晰显示患者乳腺导管内缺损情况病变位置;重复性好,留取的图像可供前后对比,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能够降低外界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干扰,准确性高[4]。但是该方法在检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病变位置有可能在乳腺遮挡下无法显示,出现漏诊,此时可再次使用超声进行检查,有助于减少漏诊率。此外本研究超声检查中,无任何表现患者较多,主要是源于肿块尚未形成且钙化点较少,因此超声检查无法明确。综上所述,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应用价值要高于超声检查,但是当对结果存在疑问时,可联合超声检查进行核实,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1]徐向红,赵玉年,王慧华,等.乳腺导管内癌数字化摄影与超声诊断的对比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3):277-279

[2]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07-210

[3]张桦,崔志英,宗燕君,等.超声及钼靶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6):33-35

[4]郑洪波,王涛,李超.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对比[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1(6):188,195

R737.9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4.067

2017-03-17)

猜你喜欢

内癌肿块乳腺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导管内癌30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33例导管内癌组织形态观察及发病年龄分析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触诊阴性乳腺癌的影像与病理
容易误诊的高回声型乳腺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