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糊语言学角度分析中西方颜色词“白”语意的异同及文化内涵
2017-07-18倪莎莎
倪莎莎
摘要:颜色词本身可被看作是一个模糊的集合,它通常被定义为“无色”的光,即光谱中包含所有颜色的光。可是,“白”的概念其实在不同文化中被赋予的文化内涵和语意则不尽相同。本文以模糊语言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其具体使用方法的不同,从而展现其语意差异,进而发现其反映的不同文化内涵。
关键词:白 模糊语言学 语意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079-01
一、颜色词“白”使用的异同之处
首先,我们必须确认的一点就是,白色本身其实是一个泛化以及模糊的概念,它可以指人们认知中所有白色的事物,在这一点上,中西方存在着很多相同之处,都将“白”的概念泛化和模糊到具体事物的表达之中,例如白酒(white wine)、白雪(white snow)、白领(white snow),在一个人生病时,我们往往会说他面色惨白,在英语中也有相应的表达“whits about in the gills”,即形容人由于生病或者受到惊吓而脸色发白的样子。甚至,将“白”的概念进一步模糊,使其表达的范围扩大,从而描述新的事实或者事物,例如“白色污染(white pollution)”以及“白色恐怖(white terror)”等,而在这种情况下,“白”已经不再是颜色词,它的意义得到了扩展和延伸。
然而,在具体情况下,中西方文化中的“白”所表示的语意却又存在不同之处。在中国,对于白的应用比较泛化,例如白菜,只是对于其大体颜色的描写,这是通过一个模糊的概念从而对事物进行命名。而同样一个词,西方则有具体的称呼,即“Chinese cabbage”。甚至,我们认为人上了年纪之后,头发是变“白”,可是在西方人眼中,则是变“灰(grey)”,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颜色集合中,不同颜色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不同文化中的参看角度不同,而产生的这种认知差异。另一方面,不同文化在各自发展阶段,同样也使得“白”的概念进一步模糊和泛化,并且对其语意进行扩充。
二、中国文化中的颜色词“白”
首先,在中国文化中,白色往往代表“死亡”和“葬礼”,通常这些场合都会以白色为主色调,出席葬礼的人往往会身穿白色丧服,以示对于逝去友人或亲人的尊重。恰恰相反,在西方往往以黑色作为葬礼的主色调。顏色词“白”在中国文化中可以用来描述人的性格,只不过,在中国“白”主要指的是“狡猾”和“奸诈”的含义。这主要是源于京剧中的不同扮相往往会投射出不同的人物性格,而“扮白脸”的往往是阴险狡诈之辈,所以白色才会被赋予了这种意义。例如“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在其他方面,中文中“白”还意指“失败”,比如“白费了”。当然,也可以指失误,比如写“白字”就是指一个人写错了字的意思。更深层次上讲,它还可以泛指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白丁”就是指没有文化的人。当然,它可以指“一无所有”,例如“白手起家”就是指一个人从身无分文的无名小卒,但通过努力奋斗而最终成功的过程。当然,“白”的泛指含义也可以扩展到人的形象中,比如“白头偕老”中的“白”指的是人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头发变得花白,而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指的是夫妻恩爱,长相厮守的相处之道。
三、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白”
首先,在西方文化中,白色往往使人联想到初雪、牛奶以及圣洁的百合花,所以它象征着纯洁无瑕,例如“a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而且,白色往往用于婚礼场合,以示爱情的纯洁和美好。其次,在语意层面上它也存在模糊和泛化的现象,例如“white war”不是指白色的战争,而是指商业战争。再者,白色象征着人的品质正直和诚实,如,a white spirit(正直的精神)。它还可以用来表示合法、无恶意的意思,如“white lie”(白色/无害的谎言)。甚至,它还象征着幸运和吉利,如“white magic”表示会有天使施展法术而进行帮助的意思。
当然,颜色词“白”在西方文化中也不尽是好的含义,它也有其消极层面的含义。例如,“white elephant”(无用而累赘的赠品,比喻沉重的负担),而“white-livered”则形容人胆小和懦弱。甚至,“whited/painted sepuchre”则是“伪君子”的含义。
四、结语
颜色词本身便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在不同文化中,它又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了解其中表达意义的异同之处,分析其表述的文化内涵,将有利于我们将不同语言进行对比,了解其文化差异,从而做到尊重其他的文化,促进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