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选》李善注“以赋注诗”现象研究
——以《文选》谢氏行旅诗注为例

2017-07-18曾朝骄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李善行旅谢氏

曾朝骄

(烟台大学 人文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文选》李善注“以赋注诗”现象研究
——以《文选》谢氏行旅诗注为例

曾朝骄

(烟台大学 人文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文选》李善注“以赋注诗”现象比较突出。在谢氏行旅诗中,李善以征引赋作的方式对诗歌作品进行注解,很好地阐释了诗歌的韵味,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留白,较好地规避强解诗歌出现的主观偏颇,有助于读者对诗歌原本语境的体会与感悟。李善注诗对辞赋文献的大量引用生动诠释了中国古代诗赋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保存唐前辞赋文献具有重要作用。

《文选》;李善注;以赋注诗;行旅诗

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注重一个“悟”字,其营造出色彩纷呈的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读者结合自身经历,细细去品味。李善注很好地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这一精髓,通过“以赋注诗”,用赋所创造出来的意境去比会所要注解的诗句,而不作过多的解释,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既避免了注者主观偏颇,也保留了诗歌原本的韵味,极大彰显了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特质。

1 谢氏行旅诗中所见“以赋注诗”现象

《文选》谢氏行旅诗中出现的“以赋注诗”现象,如表1所示[1]:

谢氏行旅诗以赋注诗现象颇为普遍,除《富春渚》一首未涉及之外,在其他诗中均广泛出现,而且还有一连两句都用赋注的,如《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中分别用杨雄《蜀都赋》、谢灵运《山居赋》中的句子注解“铜陵映碧润,石磴泻红泉”二句。《敬亭山诗》中分别用司马相如《子虚赋》、枚乘《七发》注解“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谿”二句。甚至在同一篇中也存在大量用赋作注的情况,如《敬亭山诗》一共20句,用赋作注的就高达7处。可见李善在为谢氏行旅诗作注时爱用赋作注的独特偏好。另外,在谢叔源、谢惠连的游览诗,谢宣远的赠答诗中,此种现象也频繁出现。而在为其他诗人作注时,极少出现以赋注诗的现象。

表1 《文选》谢氏行旅诗中“以赋注诗”例举

谢安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苻坚,奠定了陈郡谢氏为高门望族的坚实基础。随后,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谢氏家族,涌现出众多具有卓越文学才华的诗人。《宋书·谢灵运传》记载:“灵运幼便颖悟……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2]沈约对他的评价是:“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南齐书·谢朓传》说:“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3]谢灵运与谢朓二人从小就崭露头角,文学才华颇为出众,李善在为其诗作注时选择“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赋,也是有其文化原因的。

2 “以赋注诗”之独特作用探析

骆鸿凯说道:“文选之学,盖自曹氏开其朔,而李氏集厥成。今考诸家著述,曹宪之文选音义十卷久已亡佚,公孙罗之文选注六十卷、文选音十卷,仅可于日本金泽文库唐写残本文选集注中窥见崖略。许淹之文选音十卷,今亦亡佚。魏模及其子景倩两家,则仅以斯学传授,并无著述。于是李氏选注一书,奄有众家之长,独擅千古,流传艺苑,光景常新。”[4]此段论述如实写出了李善注为世人所推崇的两个原因,其一,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注家的注释本或流传国外,难以窥其原貌,或因为保存不善,已消失于历史尘埃中。而只有李善注本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供世人观读。其二,李善注兼有众家之长,水平之高是其他注家难以企及的。《旧唐书》评价他:“方雅清劲,有士君子之风。”[5]可见李善的学识修养不同一般人。

而从“以赋注诗”现象来看,李善注“独擅千古,光景常新”还依赖于其鲜明征引式的特点,他钩稽故实,征引出处为费解之句作注,使含义不言自明,表现如下。

2.1 解释名物 如用《思玄赋》“愿得远度以自娱”解释“持此谢远度”中“远度”一词,用《魏都赋》“邯郸躧步”注解“郤克惭躧步”中“躧步”一词,用《解嘲》“历览者兹年矣”为“二纪及兹年”中“兹年”一词作注,引《洞箫赋》“回江流川,而溉其山”释义“葺宇临回江”中“回江”一词。

对于“游当罗浮行,息必庐霍期”句中的“庐霍”二字,李善的注释为“庐霍,二山名也,已见《江赋》” ,这就非常清楚地指出此“庐、霍”便是郭璞《江赋》“衡霍磊落以连镇,巫庐嵬崫而比峤”中的庐、霍二山。对于“铜陵映碧润”中的“铜陵”,李善指出“铜陵”即铜山也。又引扬雄《蜀都赋》“橘林铜陵”。“石磴泻红泉”也是直引谢灵运《山居赋》“讯丹沙於红泉”,诗与赋对应的景物具有相似性,将铜山映照着深涧碧泉,飞泉殷红,一路奔流而下,极富视觉冲击与动态美的场景呈现出来。

“渫云已漫漫”中的“渫云”究竟是什么样的,很难描绘清楚,《魏都赋》“穷岫渫云,日月常翳”,恰恰是对渫云形态的生动描绘,因此李善看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用赋为诗作注。这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才能找到其中的关联,但这又是李善高明的地方。他赋中的注解避免直译将读者的思维框死的弊病,留给读者渺远的想象空间,并获得了审美的愉悦。

2.2 以境比境 诗歌语言具有含蓄蕴藉特点,不仅具有表层意思,还具有深层的含义,一些诗句很难在字面上解释清楚,李善非常巧妙地运用“以境比境”的方法,将难以道明的诗句转助于赋中,通过二者意义重合,让诗句的含义自然显现,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复协沧州趣”中“沧州”不仅仅是一个实际地名,还隐含了仙人隐居之地之义。所以李善并没有直接诠释“沧州”的确切含义,而是引扬雄《檄灵赋》“世有黄公者,起於苍州。精神养性,与道浮游”之句,对“沧州”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含义进行阐释,准确把握了谢朓在此句诗中所要表达的超尘出世之想。

“我行虽纡组”中,“纡”为系结,“组”为绶带,“纡组”在这里是做官的比喻。这与扬子云《解嘲》“纡青拖紫”之引申义是一致的。“皇恩竟已矣”注解引用的是《西京赋》“皇恩溥”,一个是皇恩不再加诸自身,一个是说皇恩浩荡遍及众人,含义看似正好相反,李善在这里却是用对比手法,将谢朓由皇恩浩荡到皇恩已逝这种心理落差展现无遗。

2.3 拓宽诗境 李善“以赋注诗”不仅很好地阐释了诗句的原意,还通过将赋句的丰富内容与诗相联系,从而大大扩宽诗歌的表现内容。

“缅邈区中缘”一句中“区中”一词让人费解,而李善引司马相如《大人赋》“迫区中之隘陕”附于其后,便很直观地让人感受到“区中”之“隘陕”,再结合原句的“缅邈”一词,读者对“区中”一词便有了整体的认识。

《七里濑》中写道:“哀禽相叫啸。”对于“叫啸”并没有其他形容。李善注附上《海赋》“更相叫啸,诡色殊音”之句,便拓展了“叫啸”的内容,起到情感渲染的效果。“岂屑末代诮”一句中的“末代”李善用刘向《雅琴赋》“末世琐才兮智孔寡”进行解释,恰当地形容出“末代”之特点,增加了词语的内涵。

“白日丽飞甍”之“飞甍”单从诗句来看,给人的视觉感受是雕琢华丽的,李善引《吴都赋》曰:飞甍舛互。增加了飞甍鳞次栉比的形态特点。

2.4 感情相似 李善所引的赋作不但起到解释名物,拓宽诗境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他看到诗与赋感情上的相似性,用与诗作情感基调相似的赋进行解读,使读者从情感层面对诗作有更深入的理解。

“孤客伤逝湍”用曹植《九咏》“何孤客之可悲”句解释,两句不仅同样有着“孤客”一词,而且所表达的情感基调的沉闷悲伤也是一致的,因此李善将二者放在一起,对比之中让读者对诗句有了全方位的把握。

《入彭蠡湖口》作于谢灵运由京城外放临川任职途中,此时他的心情应是怨愤的,诗的末尾写道:“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古琴曲《千里别鹤》“黄鹤一远别,千里顾徘徊”原本是抒发夫妇之别情的,但其悲伤的基调与谢灵运的心情颇为切合,李善用古琴曲“千里别鹤”进行注解就显得非常独到。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表现出谢灵运经历现实世界的失望与神仙世界的怀疑之后,进入大彻大悟之境,末句“恒充俄顷用,岂为古今然”,表现了他任随性之所之,将古今物我是非全抛诸脑后,独与天地相往来之情态,这与《江赋》中的“千里俄顷”之句表达的超然出世之感存在情感上的相通之处。

此外,李善还用赋名作注。对于《休沐重还道中》“霸池不可别”一句,李善注:《枚乘集》有《临霸池远诀赋》,地点均为霸池,人物活动为临别,表达的哀伤情感也一致,十分切合。《初去郡》“贡公未遗荣”一句,李善注:“锺会有《遗荣赋》”,指出“遗荣”一词的出处。

从中可以看出,李善并非单纯地寻求引用赋句与原文的对应关系,也不是为原文探明出处,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思想感情与意境的一致性,将所注之诗与用来注诗的赋相联系,引导读者更好的去体会和感悟,达到鉴赏的高度。

3 “以赋注诗”与其他注法相辅相成

王立群《〈文选集注〉研究——以李善注为中心的一个考察》一文中引《封氏闻见记》卷三记载:“贡举开元中,有……李镇上《注史记》一百三十卷……长褔上《续文选》三十卷……如此者并量事授官,或沾赏赉,亦一时之美。”并分析道:“李善于显庆三年九月(658)上表之《文选》注,是在《五经正义》的宏大修纂背景之下来注集部,其中暗含了炫才与追名逐利的意图。”[6]而铺陈宏丽的赋无疑是显示才华的一个重要体现,“以赋注诗”现象的大量出现,不能排除李善炫才显能的嫌疑。

李善以赋注诗,也只是大致相关,并非每一处都做到内容形式情感思想的完全贴合,有时候征引的赋句与被释诗句仅仅存在字句上的相似之处,而无内涵的相关性,如此一来,稍显罗列堆砌之感。如“江南倦历览”与注释“贯历览其中操”,“促装反柴荆”与注释《思玄赋》“简元辰而促装”,“露物吝珍怪”与注释《高唐赋》”珍怪奇伟”,“灵异俱然栖”与《海赋》“栖百灵”等,“汀葭稍靡靡”与注释《高唐赋》“薄草靡靡”就有牵强之处。另外,以赋注诗鉴赏文学作品的前提是读者有较高的文学水准,反之,则会加重了读者阅读的困难。

虽然有这些不足,但是李善的注解为解读谢氏行旅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而且对保存唐前辞赋文献具有重要作用。李善注并没有完全舍弃了传统训诂方法,也并非只对文本进行纯征引式的转换。对于难解字词,他往往用《尔雅》《广雅》等辞书以及相关资料对诗作进行考证与释读,必要之处也对诗句进行直译。在“空班赵氏璧,徒乖魏王瓠”一句中就有解释:“言见珍同乎赵璧,为用而乖魏瓠,言无所施也。”“将穷山海迹,永绝赏心悟”一句也解释说:“言今远游,将穷山海之迹,赏心之对,於此长乖。”对于一些诗句,征引赋句进行注解,起到注明出处的作用:“扰扰整夜装”便是化用了枚乘《七发》“扰扰若三军之腾装”之句。而看到精彩之处,他也会发议论进行评述,如“恒充俄顷用,岂为古今然”一句,李善就抑制不住激动心情,表述自己的赞赏之心:“言古之独往,必轻天下,不顾於世。而己之独往,常充俄顷之间,岂为尊古卑今而然哉!”在开篇,往往征引史书对诗歌背景、诗人事迹进行介绍,对于诗中的用典也会征引相关经史子之书进行阐述。为了使读者更好地领悟作品原意,除了以赋注诗之外,李善还以诗注诗,以文注诗,很好地体现了文学作品之间的互文性。

王书才在《文选评点述略》中总结李善注的特点是:“李善注的重心在于弋钓书部,是征载籍,着眼于字词出处而忽发章句。”[7]李善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对诗中难解字词进行训诂以及源头出处的解释,为读者打好了阅读基础,同时,他在这基础上以赋注诗,将注解提高到文学鉴赏层次,这使得《文选》李善注在历经众多非难之后,仍然确保其重要地位。王宁谈到:“他(李善)的征引式对于精通文学的读者来说,实在是不加说解而说解更明确,不需直译而句意更显,不必论辩而考证更明。”[8]这个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1] 萧统.文选[M].李善,注.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沈约.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743.

[3] 萧子显.南齐书·卷四十七·谢朓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825.

[4] 骆鸿凯.文选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5:31.

[5] 刘昫.旧唐书·儒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4946.

[6] 王立群.《文选集注》研究——以李善注为中心的一个考察[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3):29.

[7] 王书才.文选评点述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36.

[8] 萧统.文选[M].李善,注.长沙:岳麓书社,1995:18.

[责任编辑:杨立平]

A Case Study of Li Shanzhu’s Annotation ofWenXuanwith “Fu”

ZENG Zhao-jiao

(School of Humanities,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264005, Shandong, China)

It is prominent that Li Shanzhu annotatedWenXuanwith “Fu”.He adopted “Fu” in his annotations for traveling poetry,which very well explained the poetry flavor,so as to achieve the greatest degree of blankness, avoid subjective bias,and help readers to comprehend the original context of the poetry. His way of doing so vividly indicat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cient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nd “Fu”,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serving the “Fu” literature before the Tang Dynasty.

WenXuan; Li Shan’s annotation; annotation of poetry with “Fu”; traveling poetry

2016-12-25

2017-03-20

烟台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YDYB1701”资助。

曾朝骄(1993— ),女,湖南武冈人,烟台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I222.5

A

2096-2371(2017)03-0026-04

猜你喜欢

李善行旅谢氏
论汉代述行赋的情景关系布排——兼析其对六朝行旅文学的影响
方云作品赏析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谢氏南征记》
从班昭《幽通赋注》看《文选》五臣–李善注的价值
月度游记
《东山再起》
谢氏宗亲对珠玑巷情有独钟
被忽视的孩子们
从没忘记
高门与孤寒:南朝谢氏族人的升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