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一代”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应对
2017-07-18余承海
王 弘 ,余承海
(安徽工程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芜湖 241000)
“媒体一代”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应对
王 弘a,余承海b
(安徽工程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芜湖 241000)
“媒体一代”的大学生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挑战。基于新媒体技术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知识更新能力、媒体运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影响的分析,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提出了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应对策略。
新媒体;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广泛运用,新媒体时代已悄然来临。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突破甚至颠覆了传达与接受信息受制于时空的传统方式,从而使得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也随之由“平面化”向“立体化”转变,这无疑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提出全新的挑战。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为应对“媒体一代”的大学生,具备并提升应对新媒体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1 新媒体对青年思政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挑战
新媒体的逐步兴起和日益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即时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巨大挑战。具体表现如下。
1.1 对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
教育传播是教师借助于某种媒体形式向学生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按照香农-韦弗传播模式,典型的教育传播包括信息源(教师)、信息编码(信息加工与传授)、信道(信息传播通道)、解码(学习内化信息)、信宿(学生)、干扰和反馈等七个组成要素[1],见下图1所示。
图1 教育传播示意图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新媒体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不仅限于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改变,尤为重要的是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师无非是单向灌输,用大量所谓“真实的”知识去“填充”学生的头脑。面对新媒体时代,势必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由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媒体教学方式转变,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新媒体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与活动相辅相成的教学。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遵循“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2]这一德育规律。为此,当代青年思政教师要力避“宣讲者”的单一角色,强化课堂互动,加强课后交流,组织实践活动,以增强教学效果。从内容到方法都亟需改变,从注重教学内容转向注重教学过程,从单纯的教案编写转为丰富的单元包的设计。如果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使新媒体教学的优势丧失殆尽,无从展现。
1.2 对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涵盖了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伦理学等学科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生态等多个领域,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高校青年思政教师应努力拓宽知识面,纵观相关学科知识体系的架构及其发展趋势,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根据我国学者申继亮的研究,青年思政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3]。作为合格的青年思政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本体性知识之外,一般文化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也应该补缺补差,充实完善。
调查表明:高校青年思政教师条件性知识水平亟待提高,尤其师范类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在这一方面没有显著优势,高校兼任青年思政教师也明显不如专任教师;高校青年思政教师岗前培训也明显忽视这方面知识的传授,甚至流于形式,而且获得条件性知识的渠道也比较单一[3]。
实践性知识来自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而作为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自是情理之中的事,是极需要补足的一块短板。如何在复杂的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下做出正确的解释与决定,在深入反思后采取适合特定情境的教学行为,既需要时间的积淀,也需要人生经验的历练[4]。
1.3 对知识更新能力提出了挑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研究: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速,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从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由80至90年缩短为30年,直至本世纪更是缩短为2~3年[5]。
新媒体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对青年思政教师的接受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很多思政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授课内容陈旧,教案陈陈相因,多年不变;有的教师甚至对相关学科知之甚少,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课堂气氛沉闷,言者昏昏,听者藐藐。
新媒体时代,知识资源浩如烟海,资源共享今非昔比,教师不再是信息的唯一传播者,当代大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被动地唯老师是听,而是自主地、有选择地从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生对教师不再一味盲从,甚至多所质疑,表现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自觉与自信,因而多少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新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必须及时予以应对,努力更新知识,以满足教学之需,给学生以振聋发聩的新鲜感受。
当前,尽管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的主导模式,而新媒体已使得学生在新信息的获取上有可能后来居上,超过任课教师,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生的角色往往在不经意间呈现出动态的易位,在所谓“亦师亦友”之间徘徊。因此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就成为青年思政教师的当务之急,否则课堂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当今是学习型社会,必须以终身学习来应对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挑战,尤其是青年思政教师,要站稳讲台,牢牢掌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持续不断地吸收新知,这是当代教师最起码的职业素质。
1.4 对媒体运用能力提出了挑战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对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媒体运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媒体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为思政理论课开创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媒体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也更加广泛和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新媒体的需求愈益强烈。青年思政教师必须熟练而自觉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努力使传统教学和新媒体技术实现优势互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今天的大学生是在各种各样的媒体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是典型的“媒体一代”。针对“媒体一代”的大学生,以渐形落伍的传统教学方式加以面对,就显得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因之作为高校青年思政教师,与时俱进,迎头赶上,就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当前,新媒体正以突飞猛进的态势向教育教学领域渗透。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忽视新媒体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不足,自然会对教育教学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如何利用新媒体资源,搭建新媒体平台,提高青年思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一个无法回避必须直面的新课题。制作多媒体课件,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案搬家”“板书换位”“题库展示”,这些举措简单枯燥,缺乏重点,没有层次性,更缺乏艺术性。至于在课堂教学中过度使用音像资料,不加选择地展示一些恶搞图片,使课堂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是要努力加以避免的。精心制作的课件,不单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
1.5 对教学内容选择能力提出了挑战
当今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青年思政教师需要坚定“三个自信”,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然而,转型时期诸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贪污腐败、城乡失衡等阶段性矛盾和问题日见突出,由此而催生出的心理焦虑、拜金主义、疑惧焦躁、愤青思维、空虚迷茫等不良情绪也在社会上不断蔓延,无疑已对社会发展与改革进程产生了抵触消解等负面影响,催化了精神思想和社会信仰的裂变,与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和期待产生冲突、错位[6]。在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潮、各种观点甚至各种奇谈怪论层出不穷、泥沙俱下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正确选择教学内容,以一定的战略定力避免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境,力求“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淡定与执着,是青年思政教师所要努力肩负的历史使命。
1.6 对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挑战
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中各种因素与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体现。缺乏组织的课堂会让课程缺乏吸引力,新媒体让学生生活在一个被信息包围的世界中,各种信息的传播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而大学生又是一群在思想上极易受到诱惑的人群,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或空谈妄想,不仅会让他们失去对课程的兴趣,更会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而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相对缺失,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不足,更是目前一些青年思政教师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新媒体技术下教师教学的组织能力,主要体现为课前准备能力、课堂设计实施能力、课后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尤其教师的教学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是教师专业能力中最主要的能力要素。新媒体的应用,旨在将教师的教学成果通过媒体进行广泛的共享。
1.7 对教学效果提出了挑战
多项调查表明,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尽理想[7]。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充斥于网络,价值多元化和价值相对主义的无序状态,使得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目迷五色,无所适从。大量低俗、色情甚至反动的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添了额外的难度,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政教师的媒介素养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事实表明,当前少数青年思政教师媒介素养不足,对各种媒介信息中的热点和难点关注不够,信息辨别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选择信息和利用多媒体制作信息的能力不足,对一些问题的质疑和反思不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能力不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8]。
同时,新媒体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因势利导以减少其负面冲击,也是不可掉以轻心的。
2 新媒体视域下青年思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高校的教育教学获得了新形式和新内容,对高校青年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在了解已有的思想理论及其所依赖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要从前提走向前沿。一些人将来读研究生,进一步从事研究活动,就会遇到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进行学术研究,意味着在广阔的知识基础上深入某个专业方向。从前提走向前沿,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在这些学者那里,前提已基本具备,问题是如何进入前沿。此时的任务是,进入学术创新发展的前沿,在前沿阵地上向前突进,完成自己的思想理论创新。
2.1 树立符合新媒体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
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政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此为基点提升教学能力。首先,青年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潜心研读经典名著,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当代大学生观念更新和价值提升,也可以导致其信仰危机和道德缺失。教学中应注重运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突出讲课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性,重点讲清,难点讲通,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达到由教到不教的较高境界。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应该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环节的改革、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学队伍的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其中,教学理念的变革尤为重要。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政教师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牢固树立研究上深入浅出、教学上浅入深出,以人为本、尊重教育,终身学习、终生备课等理念[9]。
“教到老,学到老”。教师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保持知识与技能的与时俱进。新媒体为教师终生学习提供了多种可能,作为青年教师,尤其要有积极主动的意识,不断发现自我,开发自我,超越自我。
通过教学学术研究,不断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反思新媒体下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学能力不断得到发展,有效克制职业倦怠,促进终身专业发展,是自我提升的必由之路。
新媒体时代,思政教师还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旗帜鲜明地引导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有服务于国家与服务于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丰富其人生价值。
2.2 搭建青年思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优质媒体平台
当前,部分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高校要利用网络技术,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搭建便捷的平台,以使教师充分感受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态度、意识以及技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精品课程,让教师提高和加强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借鉴时下方兴未艾的MOOC课程直播等形式为教师提供资源共享的空间。构建一个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专家与教师之间全方位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研讨会、教学观摩、个别顾问等形式进行经验和思想的交流,增加教师之间的合作机会,形成互学共进的良好氛围,以增进认识,加深理解,获得体验。
2.3 创新青年思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管理机制
一般而论,在现有的体制下,高校青年教师在高校中属于劣势群体,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高等学校需要从组织管理层面激发青年思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便为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第一,提升青年思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是教师态度的特殊部分,是对自己工作的态度,对现有工作的情感和信念。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无疑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应该通过优秀的管理文化和优化的管理机制,持续不断地提升青年思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第二,提升青年思政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优化青年思政教师的组织承诺结构,为青年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教师的组织承诺是教师对学校的感情和信念,是教师因接受并认同学校的目标和价值观后主动作出奉献而产生的道德上的、感情上的心理依附,把实现和捍卫学校的利益和目标置于个人或小群体利益之上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第三,激发青年思政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是指那些在制度规定之外的教师自愿行为,也就是教师的角色外行为,这种行为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却是很需要的。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条件。第四,提升青年思政教师的心理契约水平。心理契约作为员工对组织和个体之间彼此承担责任的心理认知,是员工行为发生的重要动力机制。教师的心理契约与教学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心理契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潜在而又深远。第五,增强青年思政教师的组织认同感。和谐、民主、尊重的氛围能够激发教师强烈的组织认同感,引起教师心理与行为产生显著变化,并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10]。
此外,要加强并完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体系,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岗位上不断形成和提高的,是基于课堂实践形成的。基于青年教师的高学历、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广的条件,进行有目标的岗前培训使其短期内进入教育教学的状态,并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组织教学,增强信息化教学能力,并辅之以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适度的奖惩与指导交流,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1] 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8.
[2] 鲁洁,梁廉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2.
[3]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4] 王志新. 新疆普通高校青年思政教师条件性知识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5] 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6-22.
[6] 知识更新周期[DB/OL].http://baike.so.com/doc/7661220-7935315.html.2016.12.16.
[7] 吴艳冬.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及其创新策略[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6):116-118.
[8] 贺 莉,陆根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测量量表构建及现状分析[J].高教学刊,2015(18):82-83.
[9] 孙耀胜,王小晏.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探析[J].新闻传播,2015(12):32-33.
[10] 张雷声.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J].思想理论教育,2011(10):10-15.
[11] 余承海.高校教风、学风建设须管风先行[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4):20-26.
[责任编辑 王玉宝]
On Challenges of “Media Generation”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Junior faculty’s Teaching Ability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Honga,YU Cheng-haib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China)
Students living in the “media generation” put challenge for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junior faculty.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s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will be presented with analysis of influences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on their teaching idea, knowledge structure, knowledge updating ability, media utilization,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organization abilit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new medium; college and university junior facul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ability
2017-02-12
2017-03-20
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改研究项目“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2015zdjy091)资助。
王 弘(1968— ),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余承海(1972— ),男,安徽寿县人,安徽工程大学教务处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G4.41
A
2096-2371(2017)03-01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