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探究

2017-07-18刘校瑾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危人群脑卒中健康教育

刘校瑾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 新乡 453000)

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探究

刘校瑾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 新乡 453000)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的8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健康指导,观察健康教育前后高危个体的健康行为变化情况。结果 85例脑卒中高危个体接受健康教育后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营养维度、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各项健康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教育一定要循序渐进,过程中做好随访以及复查工作,指导患者积极参与健康活动并实现对不良生活方式的管理,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关键词】 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也被称之为“脑中风”,近年来发病率仍在上升,且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杀手之一[1]。研究表明,脑卒中是一种与行为相关的疾病,其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2]。此外该疾病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因此加强健康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本研究旨在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的8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29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3.2±14.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38例,初高中41例,小学及文盲6例。纳入标准: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符合高血压史、吸烟饮酒、高血脂、高血糖、缺乏体育锻炼、过于肥胖等3项以及3项以上危险因素者。排除标准:神经系统障碍、认知功能障碍、造血及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档案 筛选后对高危个体的详细资料进行登记,包括姓名、年龄、生活爱好、家庭住址、婚姻状况、联系方式等,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并对患者的饮食、作息、运动习惯进行询问和调查,科学评估患者的生活方式。

1.2.2 健康指导 首先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脑卒中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以及患者的文化程度、了解程度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方案。指导手段方式要多样灵活,例如通过面对面讲述、QQ或者微信讲述、建立微信随访平台、发放疾病相关知识宣传手册、举办讲座等,内容涉及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疾病对身体的危害、治疗的主要手段以及注意事项、疾病的监测方法等,并指导患者做好笔录。医院可定期举办脑卒中相关知识讲堂,邀请专家进行现场答疑,同时邀请康复患者进行疾病治疗经验分享,多角度、全方位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1.2.3 评估患者的生活方式 脑卒中与个体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医护人员可通过询问了解个体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指出患者不当的生活行为,并给出合理全面的建议对患者的生活行为进行指导,帮助患者转变熬夜、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1.2.4 定期进行电话随访 专门设置护理人员进行随访工作,上岗前要做好培训,考核过关后正式开展工作。时间安排:第1月,1 d 1次,第2个月,2 d 1次,3~6个月,1个月1次,前两个月着重于强化知识教育和理念深化,第3~4个月着重于生活方式的指导和转变,第5~6个月对个体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评估,侧重于健康行为方式养成。

1.3 观察指标 教育6个月后采用高危人群生活方式量表对85例高危个体健康教育前后的健康行为方式进行评估,主要指标包括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营养维度、人际关系、压力管理,按照“从不、有时、经常、常规”进行等级评分,分别对应“1、2、3、4分”,得分越高健康行为越好。

2 结果

85例脑卒中高危个体接受健康教育后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营养维度、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各项健康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85例脑卒中高危个体健康教育前后健康行为比较±s,分)

3 讨论

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中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并且能够激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建立坚定的健康信念,进而转化为显性的健康行为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明显改善预后。

脑卒中是一种与行为相关的疾病,其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此外该疾病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等多种危险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因此加强健康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中共有85例脑卒中高危个体接受健康教育,教育充分遵循个体化差异原则,且定期对高危因素进行检测,所有措施的制定建立在实践调查基础之上,保证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健康指导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包括QQ或者微信讲述、建立微信随访平台等,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契合,改善了传统健康教育随意性强、枯燥乏味的不足,能够提高患者对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促使患者增强对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另外健康档案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为医护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定期随访且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便于后续工作开展,同时也能建立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教育后高危个体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营养维度、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各项健康行为评分均明显提高,提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脑卒中高危个体的健康行为依从性,实现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必要且有价值,但注意教育过程要循序渐进,过程中做好随访以及复查工作,指导患者积极参与健康活动并实现对不良生活方式的管理,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1] 佘瑞芳,唐丽敏,欧永昌,等.50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临床资料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93-1594.

[2] 刘玉萍,于彩云.健康教育在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14-115.

[3] 李军,刘一,高毅军,等.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及健康教育干预-以北京市W社区为例[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44-46.

R 743.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2.052

2016-10-26)

猜你喜欢

高危人群脑卒中健康教育
家庭医生干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影响
体验式学习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知信行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