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5例间质性肺炎中医体质因素及加重病因相关性分析❋

2017-07-18周胜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气郁质湿质间质性

马 君,周胜红,田 虎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250011;2.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济南 250014;3.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



【临床基础】

345例间质性肺炎中医体质因素及加重病因相关性分析❋

马 君1,周胜红2,田 虎3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250011;2.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济南 250014;3.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

目的:初步探讨间质性肺炎中医体质因素及加重病因的相关性。方法:对345例间质性肺炎患者调查分析,完成《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间质性肺炎患者中医病因登记表》,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体质类型、加重病因等,分析体质类型、加重病因等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频次结果显示,频次较多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特禀质、痰湿质、气郁质、阳虚质,痰湿质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阳虚质、气郁质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相关性结果显示,气虚质与疾病呈显著性相关;从加重病因分析,外感六淫、环境刺激、七情内伤出现频次较多,情志病因女性患者更多见。结论:气虚质、特禀质、痰湿质、气郁质是间质性肺炎发病的主要体质类型,外感六淫、环境因素、情志内伤是中医的主要加重病因。

中医体质; 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中医病因;危险因素

间质性肺炎最终致肺纤维化引起呼吸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治疗仍是非常困难的。已知病因中职业、环境、药物等原因最为常见[1],未知病因发病数量也很大。有研究显示,肺纤维化有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在肺纤维化发生过程中有一定作用[2]。故探讨与预防本病的发生是中西医共同面临的问题,而目前基于中医体质因素、中医病因加重诱发因素的研究分析资料很少。本研究对间质性肺炎患者体质因素及相关中医加重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期望从中医体质学和发病学角度为疾病预防与治疗提供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门诊、住院患者345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61.77±11.87)岁。其中男202例,平均年龄(63.22±11.88)岁,女143 例,平均年龄(59.74±11.87)岁。

1.2 诊断标准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临床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2年7月拟订的IPF临床诊断标准或明确病因及继发间质性肺炎患者。中医肺痿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肺痿病诊断及西医间质性肺炎诊断;年龄、性别不限;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危重患者由直系亲属同意并签署)。

1.4 排除标准

严重精神行为障碍或因文化程度等原因不能很好地理解调查问卷内容者。

1.5 脱落标准

主动提出退出者;观察资料不全或调查发现错误信息而影响评估者。

1.6 体质分类方法与类型判定

对入选患者中医体质调查: 参照王琦的“体质九分法”[3],量表分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体质类型。体质类型判定方法: 参照相关文献[4]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 5 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数相加;转化分=[(原始分-条目分)/(条目分×4)]×100。平和质为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若平和质为转化分≥60分,而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为“基本是”,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为“是”,30~39分为“倾向是”,<30分为“否”。当转化分符合“是”平和质或某一种偏颇体质的判定标准时,进入数据统计范畴。

1.7 中医加重诱因定义

参照《中医基础理论》教材[5]。外感六淫:由于气候的骤然变化,感受外邪诱发加重者;七情内伤: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加重者;饮食所伤:因饮食失宜或所服药物骤停或减停过快而致加重者;劳逸损伤:由于体力或脑力过度劳累而致加重者;环境刺激:接触刺激气味、粉尘、油烟或装修材料诱发加重者。

1.8 研究方法

调查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体质类型、加重中医病因三部分,其中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吸烟史、接触史、家族史、主要症状、发病节气、合并疾病、用药等。中医体质类型、主要加重诱因按照制定的统一表格调查,由专业中医师如实填写表格,尽可能减少偏差。将病例资料统一录入数据库并进行核对检查。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主要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调查分析发现,多数间质性肺炎患者为多体质类型夹杂,或以1种体质为主同时兼有1~2种其他体质倾向,此类患者主要体质类型判定以判定结果为“是”且转化分最高者为标准。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出现频次较多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特禀质、痰湿质、气郁质、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患者男性多于女性(P<0.05),阳虚质、气郁质患者女性多于男性(P<0.05),其他体质类型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间质性肺炎患者主要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例(%)]

2.2 间质性肺炎发病与体质类型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气虚质、痰湿质、特禀质与疾病相关系数呈正相关,气虚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间质性肺炎发病与体质类型相关性分析

2.3 患者加重中医诱因情况调查分析

外感、七情、饮食(药物)、劳逸、环境等中医病因均可以诱发间质性肺炎使病情加重。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外感六淫、环境刺激、七情内伤是出现频次较多的病因,其中情志病因女性患者更多见(P<0.05),其他加重病因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间质性肺炎患者加重中医诱因比较[例(%)]

2.4 其他临床危险因素情况

调查分析发现,间质性肺炎患者偏于高龄,男性患者年龄稍大于女性患者(P<0.05),女性患者更多见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男性患者有吸烟史更常见(P<0.05),职业接触史是患者患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但对不同性别的影响差别不大,其他并发症(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对男性患者的影响也较常见。

表4 间质性肺炎患者临床危险因素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中医学强调“因人制宜”即辨患者体质[6],并把体质学说与病因学密切结合起来,以指导临床实践。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相对稳定的特质[7]。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中医认为可以通过调整患者明显的体质偏颇,对疾病进行“未病先防”的早期干预,以期减少疾病的发生。

本调查研究发现,体质因素对间质肺炎患者的发病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特禀质、阳虚质等为最常见的高危偏颇体质类型。这几种体质类型也可夹杂为病。这些易发体质患者有很多特别的临床表现,如气虚质患者多表现为体倦乏力、虚汗、易受外邪侵袭特别是受凉后感冒,首次发病多在感冒后;痰湿质患者多体型偏胖、活动量少、平素即咽中如有痰阻、咳嗽多痰,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可能与吸烟等生活习惯有关;气郁质患者平素性格较内向不稳定、忧郁敏感,女性患者更多见,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情绪波动。《妇人大全良方》云: “女子郁怒倍于男子”;特禀质部分患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或者家族倾向性,如父子患病、兄弟患病、母子患病等,而部分患者是过敏体质,常见鼻塞、流涕、喷嚏、皮肤潮红、瘙痒、皮疹及局部皮肤干燥、皴裂、增厚等;阳虚质患者手足不温,肢冷畏寒,肢体末端易苍白、青紫遇冷后加重,伴有面部或全身皮肤僵硬、少皱,这类患者临床多见于免疫系统疾病继发间质性肺炎,女性更多见。对此历代医家也有论述,如《外经微言·救母》所云: “女子阴有余,阳不足,故满而必泄。”朱肱《类证活人书·卷第二》曰: “女子阴盛而阳微。”中医认为间质性肺炎属于“肺痹”“肺痿”范畴,中医古代文献“肺痹”“肺痿”的相关论述中均提到疾病的易感性与体质有关。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指出少阴不足即肺肾不足易发肺痹,尤其是肺虚与发病关系更加密切。汉·张仲景创造性地将“痿”字引入,奠定了“肺痿”病名,有弱而不用之意,强调体质虚弱是发病的体质基础。而我们的研究也证实“虚质”是发病的首要内因。

关于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的中医病因以往系统研究者较少。本调查研究发现,外感、七情、饮食(药物)、劳逸、环境等中医病因均可诱发间质性肺炎病情加重。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外感六淫、环境刺激、七情内伤是出现频次较多的病因。患者平素病情稳定,若起居不慎或劳累后感受外邪(以风寒为主),极易入里化热,灼津为痰,痰热蕴肺而出现发热、咳喘明显加重。对于本病的加重病因中,环境因素(如刺激气味、居室装修等)的影响显然较明显。研究也发现,七情内伤特别是过度焦虑、抑郁、生气等可加重病情,因肝郁气滞、气机不畅而致肺气郁闭,现代社会女性患者更为多见。饮食不当(过食酸甘、咸辣)或用药不当(药物骤停或用药过量)均易损伤脾胃,痰浊内生贮于肺内。患者病后气短胸闷,动则喘甚,若不适劳逸、劳累过度更易耗伤气血,病已深重。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吸烟史、职业接触史、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等是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这已经成为共识。而所观察患者男性年龄大于女性,因为女性患者多是免疫系统疾病继发者,年龄多为50岁左右,而男性多是IPF及慢阻肺合并者,年龄多在60岁左右,但更多与吸烟相关。男性患者其他合并症(主要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较女性更多见,也与高龄、吸烟及生活习惯等有关。

针对间质性肺炎易发人群,尤其对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特禀质、阳虚质等常见的高危体质者及时、适时地给予干预及预防,特别是通过食疗、生活习惯、心理指导、中药等多方法的干预,尽量减少和预防吸烟、职业接触等危险因素,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避免感受外邪、饮食损伤、过度劳累、情志内伤、环境刺激,同时建立医患联系及时指导用药,以预防疾病的突然加重。而另一方面,应从中医体质学角度结合辨证施治实现个性化诊疗,达到中医的精准治疗。

[1] 蔡柏蔷,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1095-1096.

[2] 孔琪,秦川.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关键靶点[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5):331-333.

[3]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4]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 303-305.

[5] 印会河,张伯讷.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3-99.

[6] 孙理军.中医体质学说应用述要[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3(2):54-56.

[7] 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6.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CM Constitution Factors and Aggravating Factors in 345 Cases of Interstitial Pneumonia

MA Jun1,ZHOU Sheng-hong2,TIAN Hu3

(1.AffiliatedHospit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inan250011,China;2.ShandongInstitut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inan250014,China; 3.Shando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Jinan250355,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nstitution types and acute exacerbation etiology of interstitial pneumonia. Methods:Retrospective study to interstitial pneumonia, 345 patients complete the‘TCM Constitution Type and Decision Table’and ‘ General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Form for Interstitial Pneumonia Patients’to record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constitution types and acute exacerbation etiologies of patients.The distribution of constitution types and acute exacerbation etiologies was analyzed 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From frequency analysis,in 345 patients,these constitution types had High frequency:Qi-deficiency type,special type, phlegm-dampness type,Qi-stagnation type,Yang- deficiency type;phlegm-dampness type took a higher percentage in male patients;Yang- deficiency type and Qi-stagnation type had large proportions in female than in male patients; from correlation analysis,qi-deficiency type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ly correlation with the disease;the six evils、environmental factor、seven emotions stimulating were high frequency etiology of TCM.Seven emotions stimulating were more often factors in female patients than male patient.Ages, smoking history, occupational exposure were common risk factors to interstitial pneumonia. Conclusion:Qi-deficiency type,special type, phlegm-dampness type,Qi-stagnation type were the main constitution types of interstitial pneumonia. The six evils、environmental factor、seven emotions stimulating were main acute exacerbation etiology of TCM .

TCM constitution;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cute exacerbation; TCM etiology; Risk factors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049)-基于中医病因学对间质性肺炎的致病性研究;陶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14)

马 君(1972-),女,山东淄博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肺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

R563.1+3

A

1006-3250(2017)06-0813-03

2016-12-24

猜你喜欢

气郁质湿质间质性
间质性肺炎知多少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行为治疗在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瘦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痰湿质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
痰湿质与饮食生活习惯的相关性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