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指导不仅仅是教育工作

2017-07-17晏红

人民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家庭儿童

晏红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已成为党和政府在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文明之风,家庭教育的地位与家庭教育指导的作用也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重视。教育部于2015年10月印发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成为新时期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育部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然而,在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中,尚有一些认识需要澄清。

家庭教育指导是一个专业、有难度的工作

笔者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学校一方面加强了对政策文件的学习与领悟,加强了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与实施,另一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和困惑。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家庭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与精力不充分,家庭教育指导所需要的专业力量不充分。

中小学幼儿同教师普遍反映,家庭教育确实非常重要,家长的教育素养与儿童的学习、习惯、性格、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多做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但由于班级学生比较多,学校各项工作比较繁杂,教师在校时间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幼儿园则是针对幼儿的保教工作,与家长的沟通主要是利用工作之余、下班之后的时间,而业余时间还要照顾孩子和家庭,时间与精力经常不够用。从专业角度而言,不少教师坦言自己对家庭教育指导并不够自信,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另外,家庭教育指导是一个很有难度的工作,很多家庭教育问题是因为家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问题,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或者家庭生活处境不利,这些都是一个学校教育工作者难以干预的。这些深层次问题解决不了,家庭教育无法得到良好的改善。

表面上看,调查访谈所反映的是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困难与困惑,实际上所触及的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内涵与特点,它决定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关系特点。众所周知,学校的中心任务是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则是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

这种关系与学校教育职能是相符合的,一方面体现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工作局面,导致家庭教育学校化,甚至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家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专业性受到忽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效果因此受到影响。

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实践层面,学校的理性认识不到位、实践条件不成熟是其中一个方面;在理论层面,对当今社会环境中家庭教育指导丁作的性质和特点缺乏研究论证,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厘清改革开放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性质,成为政策理解与执行的前提条件。

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家庭教育指导具有教育工作特点

在教育对象、工作机制、工作途径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家庭教育指导与学校教育工作有所不同,但是作为一種教育服务,与学校教育工作在育人本质和最终目标上具有一致之处。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儿童发展为本位的工作价值取向。家庭教育指导以家长和儿童为服务对象,家长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对象,儿童是家庭教育指导的间接对象,出发点与归宿却都是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即指导家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儿童的成长与进步。因此,以儿童发展为本位是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前提。

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家长常常直接反映儿童的问题,却难以反思自己的教育问题,其实儿童只是教育问题的结果,而不是教育问题的根源。家庭教育指导者要以儿童发展为本位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找到家庭教育问题的真正根源,引导家长树立“儿童发展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学会观察分析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与性格个性特点,通过儿童的行为反观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从家长改变自我做起,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是以家长教育为主体的终身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指导以家长教育为主体,学校教育指导以学生教育为主体,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也是两者的工作对象和中心任务各有侧重、形成优势互补的基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是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明文要求,家庭教育指导则是为家长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提供专业服务。

以家长教育为主体,体现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终身教育性质与成人教育性质。在人的一生中,家长是由于儿童的出生而获得的新角色,在家庭教育出现困惑或者困难的时候,家长需要一定的帮助和支持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角色。同时,家长作为成人,主要是以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学习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可见,家庭教育指导既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也丰富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容,为家长在需要的时候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提供了保障。

三是以差异为基础的个性化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的直接指导对象是家长,间接对象是儿童,家长与儿童都是富有个性的主体。家长与儿童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个体之间,即家长与家长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差异,也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无论是学校教育工作还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都要以指导对象的个体差异为基础,实施个性化教育。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形象地揭示了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家庭内部的个体差异。每个家庭系统的结构规模、价值观、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家庭关系以及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每个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成长过程、性格个性、家庭角色与地位、社会角色与地位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都各有特色,而且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千差万别的家庭面貌。富有个性的家庭系统决定了家庭教育指导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根据每个家庭的特点因材施教。

社会变迁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指导具有社会工作特点

随着社会开放发展程度和人的主体价值不断提高,社会下作在福利精神和公民精神指引下,加强了社会工作的教育职能,为受益面更大、更广泛的群体提供服务。社会工作的这种发展趋势具备与教育工作加强专业合作和资源整合的基础,接应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面临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使家庭教育指导体现出社会工作的特点。

家庭教育指导对象主要是面临教育困难以及需要增强家庭教育功能的普通人群,其工作目标即帮助服务对象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发展。社会工作的部分功能与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功能相融合,为家庭教育指导者与社会工作者加强合作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他们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形成合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

以家庭系统为基本单位的工作理念。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下作注重个人取向,认为儿童或者家长存在的问题是由个人因素所导致的,并着力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个体行为的改变作为工作目标。这是教育理念的优势,也是家庭教育指导取得实效的基础。但是,这种理念也有狭隘之处,并且不能确保家庭教育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因为个人问题是家庭系统运转不良造成的,所以家庭教育指导不仅要干预个体行为,还要帮助家庭系统作出调整。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把个人取向与结构取向有机结合起来,是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题中应有之义。

以家庭治疗为专业优势的工作模式。家庭治疗是社会工作广泛应用的专业方法,旨在关怀家庭成员的成长,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强化家庭发挥积极功能。其专业优势是以家庭而不是以个人作为治疗的单位;目标和焦点是改变家庭内不良的互动结构和家庭成员间不良的互动方式,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个人的问题和家庭的问题;注重家庭此时的境况以及家庭成员间互动的实际过程,并着意引导家庭向积极的方面改变;家庭治疗以心理学、家庭社會学以及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为指导。[1]

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常规的专业宣教与咨询手段,对于普通的家庭教育引导、预防家庭教育问题的出现、解决一般的和轻微的家庭教育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意义。但是,当家庭出现资源紧缺、价值观失范、家庭矛盾紧张激烈、家庭危机重重等严重问题时,势必对儿童的教育环境和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而传统的、常规的家庭教育指导手段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就需要家庭治疗专业介入,并发挥社会工作所能调动的资源,帮助家庭修复残缺不全的功能,使之走到正常的、健康的轨道上来。这个过程需要治疗师、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家庭关系初步康复之后,又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发挥教育专业优势,帮助家庭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可见,教育专业优势与家庭治疗专业优势相结合,能为家庭以及家庭教育问题的预防、治疗和维护提供全程的专业支持。

家庭教育指导既有教育工作性质又有社会工作性质,这一论点对现实的体制创新具有启发意义。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责任义务,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家庭教育指导所具有的社会工作性质显然超越了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的职能。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的职能与优势主要是基于儿童发展需求的家校合作共育,指导家长全面了解儿童,帮助家长用教育手段解决一般的和轻微的家庭教育问题。然而,教育部门并无权限直接调用社会工作资源,开展以家庭系统为基本单位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职的教师也不具备家庭治疗的职业资格,对家庭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专业干预。

注释:

[1]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4月:121-122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家庭儿童
应用心理学专业家庭治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