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国学浸润学生的心灵和气质

2017-07-17正后

人民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晨会篇目国学

正后

2014年,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成立“小学国学教育研究所”,致力于国学经典浸润行动,用“浸润”的方式推进国学教育,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对国学的关注和喜爱,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灵和气质。以“国学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如同“溶液”,师生如同“溶质”,“溶质”浸润在“溶液”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不断发生质变,在师生心灵深处培植“国学文化的”归属感,将传统文化精神印在心灵深处,熔铸于日常行为之中。为此,我们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融合、拓展与创生,通过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实施国学文化浸润教育。

聚焦“德性”,开发晨会国学微课程

德性,道德品性。实施国学文化浸润教育,建构国学文化浸润场域,最直观的要求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悟先人的思想,找出时代价值。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着做人、学会做人。因此,我们首先聚焦学生德性培养,挖掘国学润心塑形的教育价值。

晨会课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阵地,是德性教育的直接载体。为让晨会课这10分钟的小课堂发挥大作用,我们从“微”处入手,构建国学浸润新时空,让传统国学文化成功嫁接晨会课堂,既提升晨会课的品质,又有效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直接浸润,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遴选品质教育点,精心选配国学微经典。晨会课教什么,利用晨会课培养学生的哪些道德品质?这是有效晨会课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我们从《中小学生守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等内容中寻找晨会课的教育内容,最终确定25个教育着力点:诚实守信、敬老孝亲、团结合作、感恩自然、自律守法、勤奋好学、勤俭节约、正直公正、励志进取、乐观自信、尊师重教、惜时如金、知错就改、友情无价、持之以恒、谦虚谨慎、承责尽责、友善广爱、立志奋斗、民风民俗、谦让宽容、礼貌待人、个人仪表、攻坚克难、爱国爱家等。从培养完整人的角度出发,在每个年段开展这25个晨会课主题教育,通过反复教育、深入教育,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用国学的力量推进这25个教育点人脑人心人行,用浸润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有一个需要突破的难题,即如何建构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育体系。比如“诚实守信”教育主题,低年级需要讲,中高年级同样需要反复强调。如何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梯度选择适宜的国学经典名句、名段或者名篇去匹配?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从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实际出发,针对各年龄段未成年人道德品质的培养目标,紧扣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们成功建构起晨会国学微课程进阶教育体系。

比如,“立志奋斗”教育主题,—二年级微经典选取的是范具晔《后汉书》中的“有志者,事竟成”和曹操《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四年级微经典选取的是苏轼《晁错论》中的“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和曾国藩的“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五六年级微经典选取的是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荀子《劝学》中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样,相同的教育点,用不同层次的国学经典进行阐释,循循善诱、步步深入,直抵学生“立志奋斗”品质的养成。

2.与时俱进微解读,凸显国学经典的教育性。晨会国学课上,教师在对国学经典原文进行准确、简明理解的基础上,注重梳理出其中的现代教育价值,对微经典进行与时俱进的通俗化解读。例如,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原文解读为:孔子的弟子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我们解读为: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生活中才会多一点温暖和阳光。这样的微解读进一步深化了宽容待人的教育主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经典,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3.精选微故事,揭示国学经典的丰富内涵。晨会国学课突破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教师精选配套的国学微故事,以故事形式為深奥的国学经典作注解,进一步讲清讲透国学经典的内涵,让国学经典阐释从单薄到立体,提高学生对教育主题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围绕“勤奋好学”教育主题,选配《凿壁借光》《孟母断织教子》《手不释卷》《野狼磨牙》等生动形象的国学小故事,激励未成年人敏而好学,主动做更好的自己。

4.互动交流微感悟,深化讨论润心灵。晨会国学课上,在对国学微经典进行校本化微解读、故事微阐释的基础上,突出互动参与性,由班主任引导学生就晨会主题与国学经典展开小组讨论,谈感悟、谈体会。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交流,共同感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将国学经典内化于心,在集体大讨论的氛围中,促进未成年人主动追求道德品质的自我提升。

5.科学引领微实践,着力课堂所学外化于行。为最大限度地彰显国学教育的新价值、新追求和新境界,让国学教育落地生根,晨会国学微课程进一步延伸晨会课堂的教育触角,通过课后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经典外化于行,提高国学经典的浸润实效。例如,围绕“知错就改”教育主题,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的缺点,给自己制订一个改正缺点的进度表,在生活中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改正,提升未成年人自我教育的能力,升华晨会国学课的品质。

遴选提炼“微经典”,与时俱进“微解读”,用心选配“微故事”,讨论深化“微感悟”,有效开展“微实践”,日行一善,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已经成为学校国学浸润教育的新抓手——晨会国学“五微”教学法。用国学说教育,增强了学生对优秀国学文化的认知、认同,并做到知行合一,学生变得更有礼貌、更懂事,自身道德文化修养得到提高,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也得到加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美德少年”“感恩之星”不断涌现。

聚焦“积累”,开发经典诵读晋级课程

“国学文化”要想达到有效浸润的目的,没有一定量的背诵积累是肤浅的,也是无根的。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大量的国学经典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这中间有三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一是为什么要背诵积累,二是背诵积累什么,三是如何变被动背诵为主动、有趣背诵积累?我们在充分研讨、深入思考、有效实践的基础上,开发了国学经典诵读晋级课程,很好地回答了上述三个问题,全面提升了学生国学经典的积累水平,丰富了学生的气质内涵。

1.为什么要背诵积累国学经典?在教师、学生、家长充分讨论交流后,大家认识到积累国学经典对学生成长的独特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扩大知识面,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提出三个重要观点,进一步提升大家的认知。一是孩子背诵积累国学经典的难度与成人不一样,他们更多的是先背诵后理解,而成人更多的是先理解后背诵。因而,对孩子而言,背诵积累国学经典与背诵积累儿歌童谣其实没有多少区别,我们觉得很难背诵的《大学》《离骚》,对孩子而言,只是另一种儿歌而已。二是孩子背诵积累国学经典利于开发左右脑。孩子积累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文字是透过视觉作用刺激右脑,念唱的律动也启动了右脑。左脑则用于整理辨字以便于记忆,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同步,提升大脑功能。三是背诵是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特别是积累国学经典,更需要高声朗诵。不管四书五经还是唐诗宋词,孩童时代熟读成诵一辈子都忘不掉,所诵内容的意思以后可以慢慢领悟,何况经典常读常新,每当自己有新的经历,都会在经典中悟出新的内涵。在观念层面,统一认识,为推进国学经典浸润教育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

2.背诵积累哪些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不仅面广量大,内容极其丰富,而且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股脑儿都给孩子,要有选择地为孩子提供适切的、与时俱进的、精华的国学经典。具体地说,各年级背诵积累什么内容,多少内容?深度、宽度、高度、热度都需要研究并进行顶层设计,同时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结合学校实际、区域特点、本土文化,我们研制各年级学生必须背诵积累的国学经典目录,既有经、史、子集中的精华,也有先辈前贤的优秀文化;既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又关照孩子的潜能发展;既回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满足本地区孩子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每个年级目录进行了细分,根据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可接受度,—二年级分为1-3级篇目;三至六年级分为1-4级篇目。一级篇目30篇左右,二级篇目20篇左右,三级篇目10篇左右,四级篇目10篇左右,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背诵积累要求。这样6年下来,最多可以积累400篇(段)左右的国学经典,远超课标规定的到初三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的要求。目录修订完成后,要求每位语文教师进行背诵积累实验,全面检验目录的可行性。根据学生背诵积累的实际情况,对目录进行增删和调整,可以是年级间调整,也可以是难度之间的调整。

3.如何背诵积累国学经典?我们从两个层面进行努力。一是教师层面。我们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针对学校师资能力、学生发展现状,提出语文教学“减法与加法”“智慧融合”的校本要求。一方面减少国家课程的课时,增加国学经典背诵积累的课时,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另一方面,智慧整合国家课程与国学经典背诵积累篇目之间的关系,由课内一篇带课外积累多篇,形成主题系列,推进国学经典浸润深入。二是从学生层面解决学生积累的动力问题,推出《国学经典诵读晋级手册》。经考评,能熟练背诵本年级一级篇目者,授予国学小学士称号;能熟练背诵本年级一级篇目和二级篇目者,授予国学小硕士称号;能熟练背诵本年级一级篇目、二级篇目和三级篇目者,授予国学小博士称号;能熟练背诵本年级一级篇目、二级篇目、三级篇目及四级篇目者,授予国学博士后称号。不同年级以星表示,一年级为一星,六年级为六星,最高荣誉为六星国学博士后。具体流程为“学生个人申报——班级把关一年级部测评确认——学校颁发证书”。聘请家长、教师、骨干学生为考评官,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周五下午进行测评。每学期学校分低中高年级分别举行晋级表彰大会,并对所有获得称号者进行展示。

各个班级依托高质量的《国学经典诵读晋级手册》,结合自身特色进行班本化实施,开展新年诗会、师生点背、诗配画等活动,主动接受国学经典的浸润,共同感受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聚焦“体验”,开发国学主题活动课程

我们聚焦“体验”,做足功课,自主开发系列“国学经典活动课程”,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深人体验,多渠道、多维度实施国学经典浸润教育。

1.国学主题体验课程。学校在借鉴台湾结对学校单元统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在各年级开展国学主题单元学习活动,打破学科间壁垒,引导学生在主题教育活动中体会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比如,六年级举行“走近《论语》,共修儒雅”主题单元学习活动,融阅读、书法、绘画、演讲、表演等为一体,学生全体参与,各显其能,强化国学经典文化统领下的大课程意识,形成共同文化意识下的教育合力,促进国学文化的有效浸润,将国学经典与精神移植相结合,与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

2.传统节日文化课程。每年的四大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春节,我们都会设计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课程,组织孩子参加各种节令的民俗活动,感受节日氛围,体验各种民艺,领悟节日内涵,让学生在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促进传统文化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体验,比课堂上讲解节日的概念更加自然,更加有效。

3.国学社团活动课程。学校以琴棋书画为重点,设置象棋、围棋、书法、国画、吟诵、京剧、葫芦丝、陶艺、纸塑、空竹、武术、柔道等近百个学生社团,既活跃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弘扬中华传统民间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书法教育。为提升书法教育的品质,学校聘请区书法家协会、《青少年书法报》专业教师开发硬笔、软笔书法课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赏析汉字结构之美,练写规范美观的汉字,增强对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感受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造和发展汉字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智慧。

与圣贤为伍,与经典同行,继往圣绝学,扬时代新风。我们将努力追求晨会国学课的品质化、经典诵读的日常化、主题活动的经常化、物态文化的国学化,实现国学浸润的生活化、兴趣化,用国学吸引学生、感动学生、滋养学生。

猜你喜欢

晨会篇目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上好小学晨会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三破三立”创新集体晨会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