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仪,学校德育的实践场

2017-07-17许腾云

人民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礼仪德育

许腾云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德育不只是讲出来的,除了教师用富有精神力量的语言打动孩子的内心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行为训练使德育理念落地,并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孩子能够形成一种有意义的律己的行为习惯,最终反过来能够巩固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形成德育的良性循环。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具体的行动,让孩子实践自己的道德信条。这种行动必须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推广,涉及学生的日常生活。我们发现,这种能让道德信条进人实践层面并能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运用的东西本来就存在,那就是礼仪。

荀子曰:“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不只是人们交往的外在形式,这种形式的背后还存在着更深的道德意义。礼仪是一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很可能是一个非常有内在修养的人,是一个能够约束和规范自己行为的人,同时,他也肯定是一个能够尊重他人的人,对世界充满友善的人。反过来说也成立,对礼仪的训练能够让孩子克服天性中部分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存在的个体欲望,让人变得更加有内涵,更加有规范意识,更能懂得尊重他人,与人为善。也就是说,通过礼仪训练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规范,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主流的儒家思想都十分强调“礼”的价值的原因。当然,这个“礼”的外延比礼仪要大,但其中都有一种通过对外在形式的训练与规范影响人的内心、克制自私欲望的思想。因此,我们开始了通过礼仪教育完善德育的探索,学校专门拨了部分经费开设专门的研究课题,在教学资源、教学硬件和其他教学设施上给予充分保障。

由于大家都不是礼仪方面的专家,课题研究小组成员首先要从学习人手,把握中国传统美德、传统文明礼仪的内涵,并进行学生礼仪现状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初步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礼仪课程内容和部分活动方案,最终我们形成了一套常态化、全方位且行之有效的机制,使礼仪教育走进校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明在自己心中、文明在自己手上、文明在自己脚下。

在具体的课程形成阶段,我们是十分谨慎的。在教材的编写上,为了克服盲目性,课题组参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教材,在广泛取材的前提下,筛选适合学生的材料。我们还邀请合肥师范学院相关专家加人我们的研究,从专业的角度为课题组成员指明方向、打开思路,同时我们参考了很多兄弟学校的课题研究成果,使我们的研究一直保持宽广的视野,且每一步都踩在坚实的理论基石上。

今天,礼仪课程已经纳人我们的校本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节。在我们的计划中,礼仪课程是知、情、意、行德育过程的第一步,通过这门课程,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为人处世价值观,人与人交往的礼仪规范,并讲解两者间的关系。这门课程根据中华传统礼仪的内涵,结合当代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围绕“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四个方面,全面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意识。我们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确定了“见面礼仪”“公共礼仪”“待客礼仪”“集会礼仪”“交往礼仪”“举止礼仪”“课堂礼仪”等内容。在课程实施的同时,我们通过一线教师的反馈,不断地检验所教内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再修改、完善至新版礼仪教材的编写。今天,我们的礼仪课程基本都包含了五个板块:礼仪doremi(以图片、谜语、故事、漫画、古诗等形式进行导人)-礼仪成长屋(礼仪解说正文)-礼仪小达人(通过演一演、记一记、画一画、练一练等形式进行练习实践)-礼仪万花筒(链接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古诗、歌曲、儿歌、童谣)-礼仪星星榜(评价),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例。

但仅仅靠一门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去改变孩子们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模式,绝非易事。课题组在编写教材之时,就考虑了课程之后的事,要让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学生心中得到认同,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应用,才是礼仪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课程之后我们又在创设文化氛围上下了功夫,帮助学生将礼仪内化成自觉行为。

我们并没有强行要求学生必须在校园中使用学到的礼仪,而是更多地通过氛围的创设影响学生,通过专题宣传栏、礼仪提示语、课室礼仪专题墙报等形式营造一种无声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现代文明生活、文明环境的熏陶。学校还积极筹备课题展示活动(礼仪展示课、微课展示、礼仪说课等),设计礼仪成长手册,在学生身边展示礼仪的必要性。在杏林小学的网站也有专门的“礼仪教育”专栏,可以看到教师们上传的礼仪故事、儿歌、论文、心得、微课等内容,通过各类生动活泼的寓言故事,告诉孩子们“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的道理。我们的教师也个个都是礼仪的楷模,他们对学生都具有尊重之情,并且能在不同场合运用得体的方式向每个学生表达这种尊重,教师是学生最具影响力的外在环境。所有这些外在的环境都在向学生施以正向的影响,使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充满和善、尊重的大家庭,学生们不自觉地就会把学到的礼仪知识用起来。而礼仪的行为是可以“传染”的,当多数人都向你点头问好时,你也会不自觉地回报同样的行为。一种积极、友善的氛围是让其中的每个人都感到舒服的,这种舒服的氛围一旦建立起来,大家就会很快习惯,并且不愿意再失去它。

因此,礼仪造就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而这种氛围又让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更加彬彬有礼。

三年多的实践,让我们初尝了教育成果。我们进行了一些重點的跟踪观察,比如以前有一批“著名的”爱打闹的孩子,打起来甚至还会红眼,如今普遍都变得友爱和善了一些。礼仪教育还在孩子们的其他品德领域得到了正向的迁移。以前,学校的垃圾池边常常会有很多塑料袋、纸团,现在明显地少了很多,甚至有时一个也没有。我们并没有对此做过专项教育,说明礼仪教育让孩子们在公德心上有了进步。家长们也有反映,孩子们除了比以前更懂礼貌外,还更懂规则了,比如交通法规,说明通过礼仪教育这一个点已经让孩子们知道了品德素养的一个原则:在很多情况下,都要合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欲望。

一年来,杏林小学子课题《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研究成效显著,在庐阳区召开的国家级课题《区域性推进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上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引来省、市多家媒体竞相采访报道。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礼仪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不懂礼节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