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的3.0版
2017-07-17伊永责
伊永责
中小学家庭教育应该覆盖两个任务:家长自身的成长,家长育子的艺术。
1.0版家长会:家长集合,校长讲话,班主任训话,家长回家想吵架……
2.0版家长会:家长集合,优秀家长谈一谈专家台上传经验,学校表格征求家长意见……这是很多学校目前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然而,1.0版传统家长会模式下的家长学校工作,更多是单向度的,家校似乎“有联系,无关系”;2.0版与传统的家长会相比,增加了专家讲座和表格反馈,但各说各话,没有对等的话语体系,家校之间“有关系,少温度”。
在这两种模式下,家长们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孩子高三毕业,也没有学会如何教育孩子。很多教师从刚人职就给家长开家长会,一直开到自己退休,也没把自己开成家校合作的行家。问题出在哪里?
山东省临沂第九中学着眼于家校共育的源头问题,探索出家校共育的3.0版本。
关于家校共育的三个认识问题
近五年,无论是在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年终综合督导排名、中考升学率,还是社会满意度调查,临沂九中都在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尽管有了这些光环,我们仍不断在追问自己:办学是为了什么,升学是为了谁,幸福在哪里。我们重新审视以前司空见惯的教育教学行为,究其本源,并把优良的教育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改进。
对于家校共育的反思和探索就是在这样的节点上开始的。我们结合家校共育现状,将其细化为三个大问题进行思考,这成为我们后续探索的认识基础。
第一个问题: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在基础教育学段的必要性和目的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概念很宽泛,妇联、团委、关工委、社科联等部门都有涉及,但从中小学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应该精准地覆盖两个任务:家长自身的成长,家长育子的艺术。孩子出了问题究竟是谁的错?当家长迷惑时,谁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与应对策略?对于学校而言,指导家庭教育绝不是在给学校增加负担,而是家校共同形成孩子成长的托举之力,沿着人的成长轨迹共同探索人的成长规律。家长参与、学校改善、学生进步、家长成长、家长反哺学校应为“家校合一”的实施路径。
第二个问题:家委会究竟因何而存在?与学校各管理部门究竟是何种关系?如何持久长效运转?
家委会成立的初衷是协助学校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可在实际运作中,逐步演化为学校正常教学管理的对立面,成为表面的监督和投诉者。最终,家委会埋怨学校不接纳自己的意见,学校埋怨家委会不懂教育,家委会逐渐演变为“教育投诉热线”。教师们很郁闷:社会上似乎教师只懂分数,除了教师不懂教育,所有人都懂教育。家长们很愤怒:学校该做的事情,为何迟迟不见行动?!这样的运作方式是低效的,很难达成初衷。
第三个问题:家长会究竟怎样开?由谁开?为谁开?
家长会的形式是讲座还是互动,是家长独自参加还是家长学生一同前来,是班主任主持还是优秀学生主持,都不是关键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把落点放在“为了孩子的成绩,我们都再努一把力”还是“为了和谐成长,再发掘我们和孩子的意志潜力”上。
除了孩子的问题,家长也需要正视自己的问题。学校“阳光行动”指导教师在本校进行了调研,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心理测试之后得出结论:心态欠阳光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9.7%,此类学生的问题95%以上来自家庭。的确,相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的成长滞后;相对于学校教育的丰富内涵,家庭教育还仅仅止于说教。但相对于一个学生心灵发育的需要,教师和家长都无力单方面供给。
那么,当家长在育子过程中遇到困惑,谁来帮助他们?谁能比学校做得更专业,更有针对性?我们认为,学校有责任实现教育延伸,把家长请进学校共同研究和探索教育规律。
家校合作从浅层参与走向深度融合
以前开家长会,绝大多数家长的目的是看看孩子的成绩,知道成绩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实在是“有会无议”,益处不大。“以会代校”“以督代议”的做法已无法满足家长学习和参与学校管理的迫切需求。如何实现家长学校和家委会的和谐运行、有机相融?临沂九村E家长学校和家委会融合为“家长教师联盟”,每年召开年会,负责人调度工作,审议课表,列席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现家长、教师育人目标的同心和行为的同向。每学期,家委会参加学校期末总结会议调整课表,评选优秀家长课程和“十大星级优秀家庭'让家委会成员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让“家长教师联盟”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者,优秀教师代表和优秀家长代表强强联合,增强教育的合力。
更重要的是,学校在总结家长会1.0版本、2.0版本的基础上,将家长学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建构了一整套系统的家长课程体系,我们将之称为家校共育的3.0版本。
在3.0版家长课程中,孩子一人校,家长即人学,家长、教师互为资源:孩子军训,家长开始必修“第一课”,亥子通过自主活动完成“人学手册”的注册,家长知晓孩子班级的基本情况;人学3周,教师完成对学生和家长的“十个知晓”。家长成长则从“三个维度”实现:修习学校家长课程,提升自己;参与育人主题活动,深切親子体验;卓越家长进课堂,反哺课堂。
家长课程包括必修课(通识课)、选修课和自主拓展课三个类型。
必修课是家庭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解决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以初中生家庭教育面临的常见问题为中心,围绕初中生发展规律和家庭教育规律,每个年级确立两个不同的主题,3个年级共6个主题,该课程主要通过专家讲座的方式展开,每个年级每学期举行一次,全体家长参加。
同时,学校以初中生常见问题为主线,结合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规律,确定了108个初中生教育案例,并正式出版了《初中生快乐成长的108个密码》,作为“亲子共读”的素材。还从家庭构成类型、亲子关系、亲子沟通、习惯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研发针对初中3个年级的家长学校校本课程。有针对性的课程建设,避免了传统家长会的随意性,有的家长感慨“终于补上了父母上岗证'
选修课是根据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年级确立12个不同的主题,3个年级共36个主题,主要通过“家长沙龙”的方式开展,满足不同家长的不同需求,该课程家长自愿参加。家长沙龙分松散型和系统型两种。
松散型沙龙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家长自愿报名,人数预先确定,各抒己见。有的是同时开设4至6节选修课,家长根据各自需求自由选课;有的则是每周组织一次。每次沙龙由专职教师主持,如每周四的“家有初中生”家长沙龙(至今已举办60余期),是家长选修课的一种重要形式。家长自愿报名,自主选课。为真正实现“按需配置”,学校开发了“家长线上平台”,每周不定时在线讨论、开发“空中课堂”,实现家校间的“多元互动”。
系统型课程主要针对有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需求、自我成长意愿强烈的家长,开设儿童心理学、婚姻家庭治疗、夫妻关系、亲子沟通等系统课程,学员相对固定。通过连续的课程学习,达到提升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的目的。该项目家长自愿报名,需要提前预约,按时、完整地修完所有课程的学习。
自主拓展课作为家长学校固定课程的补充,利用周末、节假日通过体验式亲子互动活动和国外修学、红色旅游、生态考察、亲子体验等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和感情。主要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在家委会建议下自行组织。目前,众多家长与学生共同走进了台儿庄、孟良崮、马牧池等红色教育基地,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与山区孩子开展手拉手,到福利院献爱心,培养乐于助人的品德;到户外参加拓展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磨炼坚强的意志……每次活动后,各班都留下了体验式教材,现在临沂九中各班形成了班本教材32部。
必修、选修、自主修习,家长会逐渐由家长学校演变成“家长学院”。热心于自我成长和育子艺术提升的家长,持续修习课程,积满学分,可获得“优秀家长证书”。很多“家委会”的家长,本身就是业界精英、社会贤达,他们走进学校执教学生选修课程,还可获评“卓越家长教师”。家委会的功能,从过程监督走向深度参与,与学校教师队伍形成了家长教师联盟共同体。
研发“提升教师家校指导能力”为目标的三级课程体系
家庭教育改革最大的挑战是教师。家长带着困惑前来求助,遇到的班主任常常缺乏心理学、家庭教育专业素养,或者很多教师不愿意参加这项工作,是因为它带来的成就感没有像考试成绩那样立竿见影或光鲜亮丽,对评职称无益。该项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似乎很难在教师队伍中得到真正的认可。
为此,学校组织研发了以“提升教师家校指导能力”为目标的三级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夯实家校指导基本功)、“中级课程”(发展家校合作专项能力)、“高级课程”(打造家校合作专家品牌)。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获得“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证书”。此类人员视为学校年度工作一等奖获得者,优先获评学校“首席教师”。
面对学校教师缺额严重,学校实施“魅力家长进课堂”工程,发掘家长的个性特长,邀请卓越家长人校担任“家长教师”,参与本年级课程表的审定,开设“生活技能类”(初一)、“百科知识类”(初二)、“社会生活类”(初三)校本课程,极大丰富了学校教育资源。
学校目前在一位常驻专家和两位专职教师的基础上,通过系列培训,形成了以班主任队伍为骨干的家庭教育有生力量,有36人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证书。临沂市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临沂市民公益大讲堂都设在临沂九中,定期举办教师培训和家庭教育专业论坛。
在3.0版家长课程实施中,家长领悟了爱的真谛,学会了自我反思。修习毕业的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对教育有了更深的领悟,与教师们有了更多的教育共识:“真正的沟通不是用嘴,而是用耳朵、用心”“担心等于诅咒,禁止等于引诱,拒绝等于邀请”“孩子不守规则,一定是家长首先破坏了规则”“教育没有成败,只有成长”“教育更多的是陪伴,是等待,是擔责,而不是指责”“对孩子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孩子只有不同,没有好坏”“陪伴就是最好的爱”“说不到孩子的内心,不说更好”。
很多家长开始认识到,良好的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前提。很多妈妈在单独学习几次后,把孩子爸爸也带来了。学习后,孩子颇有感慨:“没想到,努力的孩子首先要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育理论懂了不少,但家长们普遍缺乏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能力。在沙龙中,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家长有机会听听同龄家长的心声,对比了解同一阶段孩子的共性、困惑和问题,了解其他家长遇到同样问题的处理思路,学到了实实在在、具有可操作性的家庭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