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进化主义的接受与超越

2017-07-17彭艺格

戏剧之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彭艺格

【摘 要】作为五四前后中国的两大社会思潮——进化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此期间曾空前地活跃。在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西方传教士和日本中介的作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初期深受进化主义思想的影响。“五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摸索中探索,在进化主义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观点。

【关键词】进化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59-02

1859年,英国的达尔文创立了影响后世的著名学说进化主义。它与“神创论”针锋相对,其深刻的内涵远超纯粹自然科学的范畴,逐步影响到了社会科学的领域,对近代唯物主义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在本文中,主要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这个特定时期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例,分析他们面对进化主义的态度转变,以至为后来登上历史舞台的马克思主义做好铺垫。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接受进化主义的时代背景

(一)外国传入的桥梁作用

在我们谈论进化主义传入中国之前,让我们先简单接触一下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的角色,因为他们的形象仍然还受着扭曲。也许让中国人过于感到难堪,西方事物和思想进入中国恰恰又是这些并不总是受到欢迎的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礼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中国了解和接受进化主义方面,传教士是一个“最重要”的桥梁。1873年,莱伊尔的《地学浅释》在传播进化主义上起了先锋作用,它意义非凡,在当时广受传播,许多学校把它作为教科书,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这些“先进的中国人”都受到过它的影响,鲁迅在南京读书时还手抄过此书。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学说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所传入最重要的或者对当时思想界影响最大的就是进化主义及其相关学说。但除了严复这种显而易见的传入方式外,日本也与当时中国进化主义思潮的掀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与其关系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进化主义在早期就已经较多地输入日本地区,通过日本学者的学习研究,将进化主义的自然科学知识拓展为更加广泛和相对成熟的进化主义思想体系,并融合到日本本土的思想观念中去;二是因为目前定义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学者中,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因素影响之下,纷纷留学日本,例如陈独秀、李大钊等等,“他们不但在日本受进化主义思想的影响,而且还亲眼见证过日本明治维新后不断强大的现实,对进化主义有着更深的感触,相信进化主义能够救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希望能以日本为媒介来更好地学习来自西方的先进文化思想,使其在当时的中国起到救亡图存的作用。虽说当时的中国进化主义思潮的发展与日本有着重要联系,但不代表就等同于日本的进化主义,更不是对日本进化主义的照搬照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学习和引入进化主义思想时,同样进行了自主性的选择,这是对进化主义能动地“接受”。

(二)中国民族危机的社会背景

进化主义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引起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注意,最根本还是由于当时民不聊生、亡国灭种的社会危机形势所逼。在国家处于水深火热的环境之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救国救民,急于寻找一条解救中国的强心剂,而进化主义就好似这猛药,给当时的中国重燃生机。曾一度直接感受过英国繁盛景象而一直身临“危亡变局”国度中的严复,是在無限焦虑、不安和紧迫之中与进化主义相遇的。进化主义其在中国流行之迅速、范围之普及,作为引入的外来思想影响已经是非常之大。进化主义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力量,在当时的中国环境下,进化主义是显得如此坚定不移。最能打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念头的还是当时落后的中国与强大的西方国家之间产生的力量悬殊的对比。而根据进化主义的法则,唯有进化才能缩小中西之间巨大的差距。想要改变落后就要挨打的现状,只有汲取西方国家发展中的长处不断地进化,从而进化主义在当时的中国广泛流传,尤其是以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坚信进化主义可以救中国于水火。

二、从进化主义到唯物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还未在近代中国掀起广泛热潮之前,进化主义思想一直是最受欢迎的。通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不仅使得进化主义在国内上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做足了铺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国内思想碰撞的火花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例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是深受进化主义影响的青年知识分子。许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都是这段思想历史渐进变化的见证者,从他们的认知变化之中,就可以看出当时思想从进化主义逐渐过渡到马克思主义的递进。

陈独秀早年一直推崇进化主义的相关思想,他的认知主要体现在它是一种唯物论的进化论。他认为,进化主义是一种永恒的、普遍的客观存在。它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以及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而且还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伦理之中。在陈独秀的认知中,囊括天地的宇宙本是客观的物质存在,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是存在一定固有遵循的自然法则。从进化主义的思想中,陈独秀将进化视为普遍性的客观法则,存在于世界上的物质与精神都必须遵循进化这一客观法则。他从当时先进的西方哲学思想文化和先进的自然科学的成果中吸取精粹,从而坚定地认为宇宙中除了客观的物质存在及其运动之外,超越自然存在的神绝不存在。

同样是具有代表性的早期共产党人李大钊,针对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有着他唯物主义式的回答。他说“吾人以为宇宙乃无始无终自然的存在。由宇宙自然之真实本体所发生之一切现象,乃循此自然法而自然的、因果的、机械的以渐次发生渐次进化。”这其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宇宙是一种遵循自然运动变化规律的客观存在。“宇宙果有初乎曰,初乎无也。果有终乎曰,终乎无也。初乎无者,等于无初终乎无者,等于无终。无初无终,是于空间为无限,于时间为无极”。从这可以得知,经历过进化主义思想熏陶下的李大钊,他所认知中的宇宙,是一种没有源头也没有终点的,渐进中产生变化的,自然科学的客观存在。同样,不仅自然科学是唯物的,人类社会及其思想文化也必然是如此。

在马克思主义未深刻广泛地在国内引起巨大影响之前,李大钊同其他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无异,在当时还是在接受进化主义思想的熏陶,必然会用进化的态度来观看和分析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批判专制复辟思想。既然宇宙是一个无时不刻不在进化之中的客观自然存在,那么身在其中的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也是不断进化的客观存在。其中,促使人类社会不断进化的根本动力,也与生物自然界相同,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同理,在陈独秀的眼中,适用于自然界的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历史追溯以及未来发展。他利用进化主义中世界是不断进化的观点,套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之上,强烈地抨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复辟潮流。人类社会永远处于不断进化之中,月异而岁不同。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后,陈独秀这具有明显进化主义特色的历史观,为他的思想披上了强有力的反封建武装。

三、从进化主义到辩证法思想

进化主义认为“竞争”是促使世间万物不断进化的根本动力,李大钊则将这种“优胜劣败”的法则加以更加深刻意义上的理解。他认为,每一个具体的事物都有从焕发活力的诞生到逐渐衰败走向灭亡的循环过程,从不断的生死过程之中,他看出了所有变化都是建立在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演化而来。“大千本无一有,更立不定,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谓也”。李大钊通过进化的观点看到,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进化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他认为在人类社会从历史到如今变化的过程便是新陈代谢最好的见证,每一轮社会历史的更替都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这里所产生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事物生与死之间的矛盾,新旧不同竞争势力的矛盾,同时在不断竞争、进化、相互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新事物的诞生来代替旧事物的灭亡,这同时也展现出了“新陈代谢”的观点。

陈独秀认为“人类文明之进化,新陈代谢,如水之逝,如矢之行,时时相续,时时变易。”社会历史的发展亦是相同,都需要在不断竞争、不断淘汰的环境下才能不断地进化。只有在遵循进化主义的自然法则之下,当时中国的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才能有所突破,中国才能有所变革,有所进步。陈独秀认为宇宙之根本就在于“新陈代谢”,他从中可以看出,陈独秀从进化主义出发,将新陈代谢的思想从自然界层面延伸到了社会文化层面,将优胜劣汰的发展观作为思想武器,最终目的在于评判专制复辟的旧时代思想,希望能够在当时的中国国内掀起改革变革的时代巨浪。任何一个国家若想长久地立于世界之林,都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改革,中國更是如此。陈独秀这种弃旧图新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是一种带有进化主义色彩的发展观。

随着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不断传播,进化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步淡化,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理念也越来越逐步由进化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进化主义思想的理解还是比较系统的,他们汲取了西方先进文化中较为积极的方面,与国内环境以及自身理念相融合,发展了进化主义的思想,赋予了它时代内涵的价值,以及独特的社会理念。进化主义促使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用全新的视角来分析当时中国所存在的众多社会问题,同时还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前的奠基石,为他们提供了思想的武器,为急需变革的中国寻找出路。

参考文献:

[1]严复.天演论[M].商务印花书馆,1981.

[2]严复.严复集(第三册)[M].王轼中华书局,1986.

[3]李大钊.李大钊文集[M].人民出版社,1978.

[4]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上)[M].三联书店,1984.

[5]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1、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6]胡适.胡适文集(卷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0.

[7]王中江.进化主义在中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5-37.

[8]禹规娥.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进化论的接受运用与超越——以五四前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心的考察[J].科学社会主义,2013,(02):128-131.

[9]余建军.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D].南开大学,2014.

[10]李波.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8.

[11]李娉.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探析[J].党史文苑,2012,(22):46-49.

猜你喜欢

新文化运动
楚怡学校与湖南新文化运动
新文科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文化运动”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立足教材知识,提升历史素养——近年高考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考点例说
创设历史情境,培养核心素养——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基于学情设计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新文化运动》为例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探讨——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