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剧《琅琊榜》中儒家“仁”的思想

2017-07-17宋为为

戏剧之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梅长苏琅琊榜林氏

【摘 要】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根据海宴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琅琊榜》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儒家关于“仁”的思想观念,比如孝、悌、忠、恕、诚、信等内容,让整部电视剧焕发出别样的精彩,获得极大成功。本文以此剧分析其所传递的儒家“仁”的思想。

【关键词】《琅琊榜》;儒家;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29-02

一、孝悌之仁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①孝悌是“仁”的基础,是儒家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之一。在《琅琊榜》中,晚辈孝敬长辈的场面体现了当代社会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太皇太后与林殊的祖孙之情,静妃与萧景琰的母子之情,还是霓凰与穆青的姐弟之情,靖王与祁王的手足之情等,都牵动着观众的思绪,带给观众一股暖心的力量。

该剧非常强调孝道。例如,梅长苏为了洗刷林氏一族的冤屈,经历搓骨削皮之痛,至多能活到不惑之年。他完全可以放下这些仇恨,选择另一种治疗方法,让自己活得长久一点,但是他的内心是不会让他这样做的。为林氏一族洗清冤屈,让父母族人的灵魂得到安息,祖先的牌位可以光明正大存放于宗祠之中,是他一直以来的孝道和信仰。知道最疼爱自己的太皇太后崩逝后,梅长苏悲痛吐血,相见不能相认,恨自己连太皇太后最后一面也见不到,只得在苏宅默默斋戒。其他的皇子皇孙们也是守灵禁食、静默哀思。还有梅长苏对于母亲闺名的避讳等细节,都体现出人物恪尽孝道的品质。

二、忠义之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把“忠义”当做人的最高价值追求和标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琅琊榜》中赤焰军就是忠义的化身,他们为了保家卫国,奋勇杀敌,却受到奸人陷害、昏君猜忌而身首异处,梅长苏经历种种困难,最终使赤焰旧案得以昭雪,还了七万冤魂一个公道。

《琅琊榜》中梅长苏之所以选择扶助萧景琰夺嫡,绝非因为其是自己的至交好友,更因为萧景琰为人端正、心系黎民百姓。而萧景琰自身,无论受到多大委屈与冷落,一直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身上一直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在与梅长苏合作之前,他明确说明了自己的底线,即处事光明正大,不愿做不择手段的人。因为他最敬爱的兄长和最好的朋友就是死于这些阴谋之下,他不愿意也不会做这样的人。只有选择这样的忠义之人作为君王,才能挽救自己的家国于危难之中。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②在《琅琊榜》中,为了大仁大义而牺牲自我的又何止林氏一族,言侯、蒙挚、霓凰郡主等人,无一不是“忠义”二字的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信仰与行动,诠释了忠义的内涵和道德的高尚。

三、礼和之仁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③礼的作用,可贵之处在于它能协调人际关系,儒家倡导“以和为贵”,但儒家也强调礼不能为和而和,也要有所节制。“礼和”在儒家思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不学礼,无以立。

《琅琊榜》中最能体现礼和之仁的一场戏是“朝堂论礼”。由于梁武帝晚年的昏乱治理,前朝后宫乱作一团,礼制、规章制度被权力所破坏,这时出现了太子与誉王两派“朝堂论礼”事件。但是电视剧中周老先生“舌战群儒”没有更好表现出来,只有音乐和一闪而过的画面,这是一种类似“春秋笔法”的艺术拍摄手法,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空间,起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周老先生微微佝偻的后背衬托着金碧辉煌的殿堂,观众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观众心目中的儒士,或者就是我们心目中中华文化所推崇的“风骨”。

剧中梅长苏与霓凰“发乎情,止于礼”的爱情也能体现出“礼和”。在整部剧中,梅长苏与霓凰单独在一起的場景有限,即使他们内心深爱着对方,见面时也只是进行止于礼的交流。梅长苏与霓凰之间,更多的是眼神的交流、内心的交流,这种至纯至真的爱情观正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也体现出这部电视剧的“礼和”之美。

四、诚信之仁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④电视剧《琅琊榜》所呈现的朋友之间的交往诚信,令观众大为感叹。大儒周玄清隐居多年,不愿见任何朝堂之人,却因见到老友黎崇的玉蝉遗物,就能在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之时,不顾年老体迈,奔赴朝堂论礼,只为遵守当年对老友的承诺。玉是君子的象征,黎崇与周玄清两位儒者的君子之交,完美阐释了儒家的诚信传统。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士为知己者死”是古代士人心目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准则。剧中林殊与靖王的挚友情深令人感动不已。林氏一门以及祁王一派蒙难,因为信任,所以无论外界怎么说,靖王依然深信他的皇长兄和好友,多次触犯天威为他们伸冤。而靖王参与夺嫡的初衷就是为了还祁王与林氏一门的清白,虽然过去了13年,但他心中一直有着一丝孤愤,这是来自于诚信之道。

五、大仁大爱

在儒家看来,为了使人成为“仁人”,就要感发人所固有的行“仁”的情感心理要求,或用仁义去感化人性中与仁义相违的欲望冲动。⑤本剧设置的一个最大背景,就是基于彻底的儒家精神。主人公梅长苏是理想中的“仁者”形象,他遭受了灭族之痛,自己虽侥幸活下来,却变得面目全非、一身病骨。这样的人在浴火重生之后,实在是有最充分的理由看破红尘,而且没有理由再来关心人世间的生死存活。梅长苏可以在江湖上逍遥自在,然而,他不但主动重返俗世,并不惜卷入宫廷中的权力斗争,陷入到旦夕祸福之中,却又不是冲着功名利禄。

儒家担负天下以及心系天下苍生的观念,是他再度入世的精神支柱,他坚持以天下苍生为念,还公道于人世间,舍此别无他途,这就是孔子对隐士所云“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的意思吧。在冤案得到平反之后,梅长苏为了国家和百姓,又回到了战场,最终耗尽了生命。所以,梅长苏是一个彻底以儒家精神自处的人。

《琅琊榜》这部电视剧呈现的深层蕴意是对儒家士大夫家国情怀的致敬和中华“仁”的遗风的追思,它所阐释的关于孝悌、忠义、礼和、诚信、仁爱等优秀的儒家思想价值观念,正与我们当今社会所追求的价值观念相契合,也因此引发了人们对于此剧的深刻共鸣。

注释:

①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2.

②鲍思陶.论语[M].武汉:崇文书局,2011,150.

③鲍思陶.论语[M].武汉:崇文书局,2011,5.

④鲍思陶.论语[M].武汉:崇文书局,2011,15.

⑤刘纲纪.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87.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鲍思陶译.论语[M].武汉:崇文书局,2011.

[3]刘纲纪.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展昭,任儆.浅析网络小说改编剧《琅琊榜》的热播原因[J].东南传播,2016,(01).

[5]李嘉慧.浅析网络文学改编剧《琅琊榜》的成功因素[J].视听,2015,(12).

[6]李维倩.电视剧《琅琊榜》的审美艺术探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

[7]杨紫玮.电视剧《琅琊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美学解读[J].当代电视,2016,(03).

作者简介:

宋为为(1992- ),女,汉族,山东枣庄人 ,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梅长苏琅琊榜林氏
香港林氏总商会荣获韩半岛和平奖章
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形象分析
剧吐槽之《琅琊榜》
香港观众不满《琅琊榜》被删戏
叮!投喂时间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