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压监测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判断病情预后和指导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7-07-17黄坚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临床效果

黄坚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判断病情预后与指导治疗方式。方法 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采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脑组织内测压监护和硬脑膜外压力测定法, 持续对颅内压进行监测, 观察颅内压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中颅内压监测正常的有8例, 另外72例患者均使用药物, 使用时间为2~14 d, 12例患者实施再次手术。颅内压的升高与GCS评分呈现负相关(r=-0.525、-0.713、-0.413、-0.264, P<0.05), 颅内压越高, 则GCS评分越低。不同颅内压患者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若患者的颅内压越高, 则预后越差。结论 针对中重度颅脑损伤病症采取颅内压监测有利于及时判断患者病情, 对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isease prognosis judgment and treatment guidance by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for moderate and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ll received continuou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by paracele catheter manometry, brain tissue manometry monitoring and exterior dura manometry.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cranial pressure,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and prognosis. Results Among 80 patients, there were 8 cases with normal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the other 72 cases all received drug therapy for 2~14 d. There were 12 cases received second operation. Increasing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CS (r=-0.525, -0.713, -0.413, -0.264, P<0.05), thus higher intracranial pressure led to lower GCS score. The difference of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intracranial pressur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nd higher intracranial pressure caused worse prognosis.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for moderate and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s helpful to judge disease condition. This method show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Craniocerebral injury; Clinical effect

顱脑创伤术后会引发颅内压增高, 最后致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通过颅内压持续监测判断中重度颅脑损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详细了解颅内压变化, 能够预防颅内高压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性的损伤[1]。本次就2014年8月~2016年6月在本院进行就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分析颅内压监测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判断病情预后与指导治疗的临床价值,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6月在本院进行就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80例患者中有男42例(52.5%), 女38例(47.5%)。患者年龄13~71岁, 平均年龄(35.6±11.8)岁。患者在术前通过头颅CT检查均诊断为颅脑损伤, 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并在手术过程中置入颅内压监测传感器、引流装置等。80例患者的探头置入部位为:侧脑室内45例, 脑组织内24例, 硬脑膜外11例。

1. 2 方法 80例患者手术过程中均采用颅内压监测。监护方法如下。

1. 2. 1 脑室内压监护先行侧脑室穿刺, 置入内置光纤探头的脑室外引流管, 并按联接要求联接至颅内压监护仪, 经监护仪显示颅内压力参数, 压力波形等, 采用本法共41例, 引流管留置的时间在7 d左右, 平均留置时间为(6.5±1.8)d。在引流管留置过程中, 6例患者出现了脑室引流管阻塞, 经灌注尿激酶后, 恢复通畅, 考虑为血凝块堵塞所致。

1. 2. 2 脑组织内测压监护将传感器直接插入脑实质内, 联接监护仪后进行压力监护, 采用本法共29例, 光纤探头留置时间在7 d以内, 平均留置时间为(5.2±1.5)d。

1. 2. 3 硬脑膜外压监护将传感器光纤探头置于钻孔下硬膜外, 注意将传感器放平, 采用本法共10例, 光纤探头留置时间在7 d左右, 平均留置时间为(5.6±2.5)d。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通过记录第1、3、5、7天不同程度颅内压患者GCS评分, 观察颅内压与GC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颅内压的评定标准[2]为:正常颅内压<15 mm Hg

(1 mm Hg=0.133 kPa), 轻度增高:颅内压在15~20 mm Hg;中度增高:颅内压在20~40 mm Hg;重度增高:颅内压>40 mm Hg。

观察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生存状态, 将患者的生存状态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等五个指标, 对患者的生存状态进行COS评分[3, 4], 分值以百分制计, 得分越高, 表明患者的生存状态越好。GCS评分标准:颅内压正常评分为13~15分, 轻度增高在9~12分, 中重度增高在3~8分。

1. 4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多行多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颅内压与GCS评分关系 80例患者中颅内压监测正常的有8例, 8例患者未使用降颅压药物, 另外72例患者均使用甘露醇、速尿、白蛋白、甘油果糖等颅压药物, 使用药物的时间为2~14 d。12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过程中出现颅内压骤然增高现象, 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后, 提示颅内出现继发性出血现象, 需进行再次手术。颅内压的升高与GCS评分呈现负相关(r=-0.525、-0.713、-0.413、-0.264, P<0.05), 颅内压越高, 则GCS评分越低。见表1。

2. 2 颅内压与预后的关系 不同颅内压患者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若患者的颅内压越高, 则预后越差。见表2。

3 讨论

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方法是指导中重度颅脑创伤病症治疗及预后的常用方法[5]。近年来, 颅内压监测法在传感器方面得到改进与完善, 是颅脑损伤疾病患者监护最为常用的监测技术之一, 对颅内压的动态变化情况可以及时了解。颅内压的变化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 当颅内压数据正常及颅内压轻度增高的情况下, 患者预后效果较好。而当颅内压呈现中度与重度增高时, 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 会有患者呈现植物状态及死亡现象。相关研究报道显示[6], 采用传统的腰椎穿刺测压的方法不能够持续的观察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 甚至会导致高颅压患者出现严重脑疝。而光纤探头颅内压测定能够弥补腰椎穿刺测压的缺陷, 了解颅内压的实际变化情况, 在临床指导治疗与处理上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7-10]。

本次的研究显示, 颅内压的升高与GCS评分呈现出负相关(r=-0.525、-0.713、-0.413、-0.264, P<0.05), 颅内压越高, 则GCS评分越低, 患者的昏迷程度也会越深。由此可见, 颅内压的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大脑功能。手术后若颅内压正常则预后良好, 若颅内压轻中度增高, 通过治疗, 多数患者恢复健康;若颅内压呈现重度增高, 动脉压低, 灌注压<60 mm Hg,

则说明无灌注状态, 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若颅内压>43 mm Hg, 颅内组织肿胀会非常明显, 且预后的效果较差, 多数患死亡。颅内压监测期间, 引流导管与光纤探头的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并且在放置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程进行, 预防颅内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 颅内压监测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可以迅速且客观的了解颅内压的动态变化, 可以对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早期诊断, 并且准确的判断预后,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其平, 张世明, 高恒, 等.脑组织氧分压与颅内压联合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指导价值.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23):1784-1787.

[2] 雷晓峰, 金毅, 高亮, 等.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正常下意外瞳孔散大.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2):111-115.

[3] 王冠, 曹德晨, 孙宏声, 等.温阳益气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期的辅助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5, 22(5):449-452.

[4] 郭义君, 曾劲松, 童武松, 等.持续颅内压监测防治颅脑创伤后肾功能损害.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4):316-319.

[5] Diana L, Wells, Joseph M, et al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sodium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when using hypertonic saline to target mild hypernatremia in patients with head trauma. Critical care (London, England), 2012, 16(5):201-205.

[6] Diana L, Wells, Joseph M, et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sodium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when using hypertonic saline to target mild hypernatremia in patients with head trauma. Critical care (London, England), 2012, 16(5):214-216.

[7] 黄齐兵, 张源, 苏雨行, 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监测与预后的相关性.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23):1788-1790.

[8] 向飞, 汪逵, 邓民强. 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和预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临床急诊杂志, 2015(1):32-34.

[9] 王东兵, 高广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对其预后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5):104-105.

[10] 于海东, 高麟, 李海龙, 等.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2):212-213.

[收稿日期:2017-05-17]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临床效果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