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促进作业批阅与反馈的实效性

2017-07-14张玲占

商情 2017年18期
关键词:反馈实效性

张玲占

摘要:通过批阅作业不仅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效果,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反思,诊断教学中的症结,修改、完善并作出第二次教案,便于教师在后续教学环节中加以注意,随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关键词:作业批阅 反馈 实效性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有一个共识:作业批改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批阅作业不仅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效果,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反思,诊断教学中的症结,修改、完善并作出第二次教案,便于教师在后续教学环节中加以注意,随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还能促进学生通过教师给予的评价与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矫正学习过程中的失误,进一步弥补缺陷,巩固基础知识,是促进师生双边有效活动的最佳途径之一。

但是当我们再次关注自己已习以为常的教学常规工作时,我们是否曾反思过:现在我们常用的批阅方式是否真的适合学情与学生的需求,是否能促进学生对做作业这样的数学活动更有兴趣,更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中,是否遵循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理念?

为有效改变学生对待作业的不正确态度与做法,同时保证并促进作业批阅与反馈的实效性,我尝试并在实践中调整下列实施过程中的各步骤:

1、准备工作

⑴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習题:倘若我不加选择地“端”给全班学生同样味道的“饭菜”(相同的难度,同一个数量即全部),强求他们按同一个要求“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凭自身努力确实不能完成,有的可能会应付性地马马虎虎完成,基础差的后进生往往会选择走“抄袭作业”这条违规路。因此在作业布置时,我不以同一把尺子衡量全部学生,因人而宜,因材施“业”:A组:1/3的基础题+提高题(选做题);B组:基础题为主,配以部分中等难度的习题;C组:2/3的基础题(少而精),重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其中B、C组的作业题坡度小,循序渐进,难度与分量相对要轻。学优生完成A组习题,中等生完成B组作业,后进生主要完成C组,有能力与时间的可经学生自己向我申请后可适当完成少部分上一层次的习题(实践中这样做的学生很少)。而对于班内各阶段性测试多处于较差率行列的个别学生(3班2个,4班3个),平时的作业在C组基础上再减少1/2的量(每次都由教师选题)。让学生能体会到我对他们的理解与这种作法的苦心,首先赢取学生在心理上的认同,使我对他们接下去要提出的做作业与订正要求(必须独立,不会可问结对小老师,务必不抄袭)有被接纳的可能。

⑵优化组合“顾问小组”:从学生中选出5-8位数学学习态度认真,乐于辅导他人的学优生组成“顾问小组”,主要职责:①监督班内同学做数学作业情况,对个别同学出现的抄袭现象进行制止;②对结对的后进生或其他同学出现学习困难时给予辅导;若练习中遇到自己也有困难的可先向老师提出相应问题,明确相应解答过程后再指导别人;③收集同学们做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在作业互批过程中同学发现的共性问题(并向老师汇总),并和老师一起对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张贴“纠错栏”供学生参阅订正;④收集作业中解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并及时记录张贴于“学习园地“中让全班同学欣赏交流。有这些“顾问”的协助,原来那些我必须抽时间到学生中去解答或督促、辅导等工作,现在很多可以由他们出面主持,让我由原先的独角演员演变为幕后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我有更多时间(相对过去的批阅工作)对那些学习态度反复变化或不端正与成绩波动起伏较大的学生给予沟通与辅导,还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后反思,促进后续教学的良性循环。

2、作业批阅实施阶段

⑴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与多数学生的掌握程度,选择合适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批阅方式:一类是学生能操作,适合互批的,如代数部分中“有理数”单元,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与混合运算;方程单元,如一元一(二)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或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答步骤学生易批阅并能找出别人解答过程的错误或问题;第二种是内容较抽象,一半左右学生理解或解答有困难的,宜采用分层批阅与分层下发作业的,如函数各部分,特别是二次函数;几何证明过程,如全等三角形(七下)、特殊的三角形(八上)、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八下)、圆的有关知识(九上)等,证明步骤让学生批阅有较大难度,批阅时易造成异议与困难,应由教师自己分层批阅并让顾问组协助教师参与订正辅导的形式更能有效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相应问题。

⑵作业上交顺序:学优生→中间生→后进生,并允许那些作业确实有困难的学困生延缓上交,但前提是作业必须独立完成;同时为有效堵住部分学困生与那些懒于思考总是借口“参考”的中等生较易从身边找到可“借鉴”或抄袭的源头,我与学优生约定:尽可能在每日放学前把数学作业完成(若上午上数学课的,午自修后或第六节课后完成)上交;允许其他部分的学生提前上交当日的作业,“谁先交的谁优先面批”,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后的有效记忆时间内及时独立完成作业,使自己能尽快获得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获得老师或同学的指导、帮助,把每日的数学问题在当天解决,少留“夹夜饭”。

3、作业批阅方式

随堂批阅作业:在新授课结束前,根据课堂提问与课堂练习的反馈情况,同时结合授课剩余时间,一般安排4-5分钟的时间布置书中“作业题”单元板块中稍简单、多数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作业(一般以填空、解答题为主),让学生当堂完成。在学生课堂练习与课堂当堂小测试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批阅,对有困难或解答有问题的中、下生进行指导,特别是数学学困生,优先给予批阅与分析讲解;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有多余时间的学生,允许他们完成作业本中布置的层次性作业。

应该说新的批阅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并有待在以后探索尝试过程中加以改进。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我深信,只要我持之以恒,不断在实践探索中发现问题,改良批阅方法,总结经验,明天一定会“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反馈实效性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议
多媒体时代的受众反馈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