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解需确立支点

2017-07-14温克梅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数学概念理解支点

温克梅

[摘要]小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数学概念,但数学概念的理解一直是学生的瓶颈。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抓住这一难点,把数学概念顺利渗透给学生,为延伸数学思维提供便利。可是数学概念的教学,不是凭空而谈,而是需要确立多样支点,使学生在适度、适宜、适中的支点引领下,去寻求数学概念的契合点。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快明晰数学概念的特质,增强训练的感知强度,从而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概念 理解 支点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对于固化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受到多种因素限制。教师要先弄清这些固化的数学概念,寻找到恰当的支点,促使数学概念更轻易被学生消化、吸收。教师可以针对概念中有效信息,挖掘出难易适度的问题,强化学生概念意识,并实现学生能力的自然迁移;列举适宜的生活案例,诱发学生积极探知概念本质,增强实用性;寻找相似概念,运用类比手段,精准突破,从而使学生跨越概念难度,升级学生数学素养。

一、问题适度。提升针对性

数学概念是被实践多次论证的真理,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认为学生只要简单识记,没必要深入讲解。因此,多数教师在讲授数学概念时,都一句话带过,直接让学生做训练题。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做题时,常常出现种种不适应现象。考虑到这些情况,教师应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降低难度系数,对概念中易错的关键点进行挖掘,找出适度问题,使学生在具体操作的同时,深化对概念的感知。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的第一节认识三角形时,文本中的概念是对教材重点知识的引领,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节课的概念,希望在学生头脑中勾勒出三角形的轮廓。教师创设难度系数适度的课堂问题,准备好四个不规则图形:梯形、扇形、一个角、三角形,让学生选出三角形,并说说其他三个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理由。学生首先了解三角形概念的基本三要素,然后对四个不规则图形一个一个排除,第一个图形多一个角,不满足三个的要素;第二个有一個边是曲线;第三个只是一个角,不是密封图形。学生顺利找到正确的图形,这种方式巩固了学生对概念的具体体验。

从这个课堂案例很清楚看出,教师问题创设的难易适度,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好。学生从分辨三角形的过程中弄清三角形的概念,为接下来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二、案例适宜,增强实用性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对学生概念认知的初始阶段进行突破,从学生生活日常切入。教师列举小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寻找适宜的数学案例,与学生认知相契合,增强实用性。这样教师可以对所学概念进行解析,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一个清晰认识,使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更全面的推理。

例如,在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时,这堂课的教材信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在以前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接触的都是正数和图形,对负数了解甚少。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负数,深化负数概念,指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去发掘负数。教学展开后,教师准备好温度计,先把温度计放在常温下,让学生观察度数;接着又放到冰块里,指导学生读数,学生能够直接说出两个不同温度。此时教师引出负数,开始询问学生有没有注意到生活中还有负数的存在。有的学生说:“我发现,电梯里有-1层。”有的学生说:“盆地低于海平面,也用负数表示,如吐鲁番就是-155米。”

教师选择适宜的案例,引出学生对生活的发现,完成对身边常识的联通,让学生对负数概念的感受更加深刻,并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完善的负数概念。

三、类比适中。寻求精准性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但实际数学概念中存在许多相似或相近的概念,学生常常混淆,易产生困惑。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找到最佳突破口,对数学概念进行精准定位,采用适中的类比手段。面对具体教学问题,这种手段可以让学生获得精准的学习角度和途径,促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构筑层次性认知体系。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时,学生在前面的数学教学中,认识到分数的重要,但是对分数和小数相依互变的联系,没有深刻认识,这节文本学生将要感受小数、运用小数。小数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并不抽象,一般数学常识下小数和分数可以相互变化。但是在很多现实条件下,小数和分数不转化给人的直观感更强烈。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小数和分数,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类比、解剖,引入具体实例。例如,小徐的身高1.5米用小数表示是大家习惯接受的,但如果用分数表示成3,2米,这就不符合生活常识,不便于学生理解。又像分蛋糕这样的问题,一个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1/4,改成小数则是0.25份,虽然没有错误,但是与学生数学认知存在差距。

通过类比,展现给学生的概念特点更加明显。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精准把握这两个概念,同时一步步探索出区别,增强了数学课堂概念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概念的理解,需要有适合的支点,教师通过调整这些支点,实现学生认知的链接,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认知完成升级。这样学生可以直接地接受概念内涵,在具体训练操作中,高效解决数学概念问题,达到全面塑造学生数学品质的要求。

猜你喜欢

数学概念理解支点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