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写作”的实践探索

2017-07-14张海萍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广告语杨梅功能性

张海萍

周子房教授在《功能性学习》一文中这样定义:“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写作一定是功能性的,是为了特定的读者,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由此可见,功能性写作是为了读者的写作,是一种交际写作活动。那么,在小学生的写作教学中如何进行功能性写作呢?

一、做写结合——创设写作任务情境

情境认知理论研究认为:知识从根本上是处于实践之中的,学习不是“获得”,而是“参与”。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根据学情创设丰富多彩的,适合于学生学情的写作任务情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或是知识。对于中低年级的写作,“做写结合”是最好的方法和手段。

1.基于“介绍”的做写结合。在学生初学作文阶段,常常会有让学生介绍某种物品或是事物的写作,如“介绍我喜爱的学习用具”。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看一看我们的学习用具;说一说我们的学习用具;比一比我们的学习用具;夸一夸我们的学习用具;画一画我们的学习用具;写一写我们的学习用具。通过“看、说、夸、画”等一系列的“做”,到写作时,学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而达到介绍的目的。

2.基于“展示交流”的做写结合。在功能性写作中,展示交流是小学生写作的目的之一。如“读书交流会”“故事会”“书画展”“科技比赛”等等。如一位老师是这样执教“读书交流会”的写作的。(1)在活动前创设写作任务情境。即让学生写一篇介绍本班读书交流会的文章给《学生新报》或是给学校广播站,让学生介绍整个读书交流会的情况和读书交流中发生的有趣的事。(2)学生开展活动。(3)教师根据学生开展的活动设计上课内容。(4)根据学情实施教学。上课时,学生表现很积极,整堂课顺畅灵动。因为有了特定的读者——阅读《学生新报》的人和听众,有了特定的目的,介绍读书交流情况,学生在写作时格外认真,写出的文章不但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而且遣词造句都较平时的作文好。

3.基于“情感宣泄”的做写结合。写作是一种特定语境中的表达,为了宣泄某种情绪或是情感是其重要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自我表达情境和真实的与人交流情境,就能为学生提供“写作内容”,为学生营造一种自我表达的氛围。如王崧舟老师的《亲情测试》的教学就是采用“做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简单地划去世界上最爱你的人的流动,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教师创造的“情境场”中,能让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情感体验,从而进入了一种欲罢不能的“写”的巅峰状态,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

二、评写结合——激发写作主体思维

写作是伴随着思维发生的,没有思维伴随与指导的写作是不存在的。功能性写作中,确定了写作的目的之后,学生也进行了相应的写作,剩下的就是“评”。只有将“评”与“写”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达成寫作的目标,实现写作的功能。

借鉴管建刚老师“作后讲评课”的模式,功能性写作中的“评”导向了“写”的目的和意义。在评价的标准中设置了目的和意义的项目,在这样的评价标准下,再通过互动思维的评写,达成写作目标。如一位教师在开展的为家乡杨梅节写“广告语”的功能性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中——参加家乡征集杨梅节广告语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杨梅园,品尝杨梅,写广告语,然后评广告语,再写(修改)广告语,教师采用以下两个教学环节实施教学:1.小组互评(评议的标准:①紧扣杨梅来写,短小精悍;②要能宣传家乡的杨梅,让人一读就想吃、想买;③语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小组对照标准评议,互相借鉴后修改。2.全班交流。交流时也要紧扣评价标准,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如生1的广告语:“异龙湖前青山翠,杨梅园里杨梅香。”生2在生1的启发下说:“异龙湖畔杨梅香,原滋原味原生态。”生3在生2的基础上改为:“异龙湖畔杨梅爱,原滋原味原生态”。在学生的相互启发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生1的广告语最后被学生改为“原滋原味原生态,石屏杨梅我最爱”。这句广告语还被举办单位采纳作为石屏杨梅的广告语。

三、写读结合——触动写作主体情感

没有阅读的写作教学和没有写作的阅读教学都是不完整的教学。在写作教学中,写和读是不可分的。通过读来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写作主体)产生联想、想象、推理等思维活动进而创生写作内容,是功能性写作中的“间生性情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写读结合,触发写作主体(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情感驱动下即兴写作,达成功能性写作目标。

1.先读后写,在阅读中促发学生情感。作文与阅读的心理程序有着倒逆的关系,其心理历程是相反的。利用写作“互逆”的心理过程,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习作训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后,创设了习作任务情境:学校的《春暖花开》报要刊登关于《穷人》续写的专栏文章,特向咱们六年级征稿,请大家在阅读后续写小说。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把对人物的思考、主题的延伸,情节的推理,用文字进行释放。有的学生写桑娜的行为被一位记者看到,记者写成文章在报纸上宣传了渔夫一家的善举,他们得到了一位商人的资助,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学生写渔夫得知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更加早出晚归地出海打鱼,遇到海盗被杀。桑娜一个人坚强地靠帮别人洗衣服把孩子们养大,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学生的精彩续写,既源于情感的激发,更源于情境任务的创设。

2.先写后读,借助阅读促发学生情感。先写后读,是以写为驱动带动学生的读,让学生带着写的任务从读中受到启发,得到启示,从而借助阅读促发情感,作用于学生的写,为学生的写服务。写作受阻后从阅读中寻求方法的写更具实效性和目的性。这样的写常常体现在应用文写作中。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拟定规则》的习作课时,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为县文化馆阅览室拟定“阅览室规则”。学生在没有任何讲解的情况下进行写作,写了几条后发现根本没法写,便求助于教师。于是,教师提供了三份规则让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发现了写规则的一些基本特点,如开头写拟定规则的目的和意义,最后写希望,中间写要求等,而且语言要简洁明了。由于学生的读为写服务,写促进了读,不论是信息的提取,还是方法的提炼,或是规则的写作和修正,都是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下进行的。任务情境下的写读结合,以曲折的方式达到了功能性写作的目标,同时有效带动了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样的写读训练,除了应用文写作,在进行分类别训练时也可以用。如在创设任务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写景,遇到困难,再引导学生阅读写景的文章,从中发现、归纳描写景物的方法,再迁移运用到所写文章中。这种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方式,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3.边读边写,在读写中促发学生情感。边读边写,边写边读,是功能性写作理念下的一种新常态。周子房教授认为,功能性写作学习具有“学习取向”和“交际取向”,其“学习取向”包括学习者对写作知识的掌握,写作技能的提高和写作策略的获得。当学生在写作任务情境下进行习作时,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而当学生获取了解决习作困难的方法后,又促进了习作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成功的愉悦中得到了促进、强化,进而形成了稳定的写作心理。如此循环反复,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就在边读边写中发展进步了。如一位教师结合学校“童话故事创作大赛”的活动,提供三种小动物让学生写童话。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受阻后,通过阅读《巨人的花园》和《小木偶》等童话故事课文,知道编童话故事要大胆合理的想象,于是又进行第二次习作。再有困难时,教师又推荐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阅读,学生从中获得写童话故事要学会运用反复结构的写法,又进行第三次习作。最后,全班90%的学生都能写出具有一定故事情节,且想象合理、一波三折的童话故事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设习作任务情境,让学生的习作具有明确或潜在的阅读对象,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习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现实性,从习作的本源上切实解决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责任编辑:王天杰◇

1308340432@qq.com

猜你喜欢

广告语杨梅功能性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心理干预对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分析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Reports about One Belt One 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raisal Theory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杨梅
走进新余市仙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杨梅酒
乐摘杨梅
神级广告语
谐音变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