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自主学习 构建有效课堂

2017-07-14林钦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图形交流教材

林钦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提供探究的机会、提供交流的机会、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一、提供丰富内容,让学生去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生活内容,教学中应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探究数学、运用数学、理解与掌握所学数学知识。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减法”一节课时,他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商店购物的情境,依次出示商店的商品和单价:小刀每把0.5元,圆珠笔每支2.16元,文具盒每个15.5元,书包每个40.5元,钢笔每支10.9元;再出示李明身上有人民币50元、10元、5元、5角、1角各一张。要求:每次只能买一件商品。若你是李明,你决定买什么文具,拿出多少钱,要找回多少钱?因为学生生活中有购物的经历,所以兴趣很高。又由于提供了真实的材料,便于学生操作交流,学生可以一边做一边自由地列出竖式进行计算,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把典型的竖式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归纳,从而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课堂,通过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情境和材料,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得,课堂有效性明显提高了。

二、提供合作机会,让学生去交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和提供交流的机会。并在交流前创设一种能激发起他们主动和积极参与活动的情境。通过对话交流,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如,有一位教师教学“24时计时法”一课时,当学生给计时法起名之后,教师故意问:“日常生活中多用12时计时法,为什么电视上要标19:00,而不是标晚上7:00呢?”从而创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其实标晚上7:00也可以。”“不好,假如是外国人,看不懂中文怎么办?”“那就中文、英文都标上。”“这样就太长了,在画面上占了很大的位置。”在交流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用24时计时法好,标上19:00,中国人、外国人都看得懂,很简明”。

三、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去体验

杜威说过:“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教学时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新知,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度量”之后,学生已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这时教师再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促进学生求异创新。如要画出120度的角,学生一般都是借助量角器来画。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这个角吗?”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之中。很快,学生就发现了两种画法:用三角尺的直角和一个30度的角拼起来画可以得到120度的角,同时,用两个三角尺中60度的角拼在一起也可得到120的角。也有的学生是先画一个平角,再减去一个60度的角。由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得到了新的画法,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为每位学生提供了4个不同的活动角,即角的两条边很短,角的一條边长一条边短,角的两条边都较长,角的两条边更长。让学生自由地摆弄角、比较角,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并随机出示导向性问题。

1.怎样才能把角变大?怎样才能把角变小?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学生在摆弄活动角,在小组内比较讨论、争论的过程中,感悟到了“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这样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究新知,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因为结论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出,所以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四、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去创造

新课改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既有本身的严密性与逻辑性之美,又蕴含许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而不是应该完成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是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的内涵,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设计了如下环节:

1.剪一剪对称图形。

师:我们认识了很多对称图形,它们美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一个美丽的对称图形?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呢?

小组同学讨论后汇报:

生1:先把一张纸对折,画出图形的一半,然后再剪。

生2:先把一张纸对折,随便怎么剪,都是一个对称图形。

师请这两位同学演示一下,演示后请全班同学动手剪一个,剪好后在黑板上展示。一会儿,黑板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美丽的对称图形。

2.学生自评,谁剪的对称图形最漂亮?

在这样的设计环节中,要剪一个对称图形是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实践。学生讨论方法的过程,是学生认识“对称”的过程,明晰抽象出“对称”概念的过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又使学生经历运用“对称”、创造“对称”、体验“对称”的过程;展示作品,学生自评让他们有了成功的体验,通过交流丰富了对“对称”的感受。

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让学生能更加容易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也给学生提供了深入思考、各抒己见、合作交流、操作体验的空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新知识的学习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上生根发芽,注重操作体验,注重情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责任编辑:徐新亮◇

xinliang1314@sina.com

猜你喜欢

图形交流教材
如此交流,太暖!
教材精读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