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2017-07-13盛之霞
盛之霞
[摘 要]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方法。文本解读得越到位,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会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阅读环境、进行多元解读、关注价值取向,使文本解读更加深入、更加全面,让学生更深入文本的内核,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掌握文本的结构特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文本解读;课堂教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23-01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方法。新课程实施后,阅读教学得到了加强,有效挖掘文本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较低和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文本解读在课堂教学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文本解读的作用,唱响有效阅读的主旋律呢?
一、优化阅读环境,“有效”赢在起跑线上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结构等来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从而让学生更好阅读文本的教学过程。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低,如果教师不分析课文,学生就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蚕姑娘》一文,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分析,学生就会很难理解蚕姑娘脱下黑色衣服,醒了就变成黄色姑娘的生长过程,也无法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师:同学们,蚕姑娘一开始是怎么样呢?
生:开始蚕姑娘是又小又黑。
师:当吃了几天桑叶后,她脱掉了黑衣后变成怎么样呢?
生:就变成黄姑娘。
师:蚕姑娘变成了黄姑娘后,又吃了几天桑叶呢?
生:会变成又白又胖的白姑娘。
师:最后蚕姑娘会变成怎么样呢?
……
对蚕的变化过程,如果让学生自己阅读,他们很难体会到蚕的一步步成长过程。因此,在学生自读后,教师及时对文本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蚕姑娘的变化过程。在教师分析后,再让学生阅读,学生就能理解蚕的成长过程,这样的教学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引导多元解读,“有效”筑起亮丽风景线
教师的文本解读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在教学前,教师要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文本的体裁特点,按照单元教学目标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的重难点做好突破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在解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的文本的内容,而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的文本解读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以自己的解读来代替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这样的文本解读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使学生养成一种依赖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进行多元解读,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小儿垂钓》一诗,讲述这样一件事:一个小孩侧身坐在乱草旁学着大人钓鱼,听到有过路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不敢答话。诗的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的“招”字,就值得细细琢磨:“既然小孩害怕惊动快要上钩的鱼,为什么不向路人‘摇手,反而要向路人‘招手呢?先闭眼想象一下,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在这一‘摇一 ‘招的动作对比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这孩子很可爱。”还有的说:“这样写让我们读起这首诗感觉很有童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三、关注价值取向,“有效”在重点处拔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同,学习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在文本解讀中,面对同一个文本,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例如,在学习《蚕姑娘》一课时,学生对蚕姑娘的生长过程就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说,蚕姑娘快快长大,可以为人类做出贡献;但也有的学生说,蚕姑娘真可怜,长大了就会死去。对蚕姑娘的不同看法,体现了学生的不同价值取向。对学生的不同看法,教师不应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让他们的思想进行碰撞,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解读,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