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着学生教文言

2017-07-13林志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7期
关键词:诵读文言文游戏

林志明

[摘 要]目前,文言文教学有两个怪现状:一是公开课重“文”轻“言”,二是家常课重“言”而轻“文”。这都不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应有之道。文言文教学要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诵读感悟,将文字读通读顺,体会文言文语言表达特点;要从学情出发,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教学赏析;文言文;诵读;游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09-02

以我观之,当下小学的文言文教学存在以下两大病象。

一是公开课上,文言教学重“文”而轻“言”。文言文的魅力不仅在于典雅的文字、古朴的文风,更在于其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诚如韩军先生所言:“没有文言文,我们就会找不到回家的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言教学应当关注人文价值、挖掘人文内涵,让学生亲近古典、对话经典、浸染文化、传承文明。然而,遗憾的是,在一些公开教学中,有的教师为取悦听者,一味注重人文情怀,一味强调人文熏陶,置学生的阅读经验于不顾,或微言大义、肆意挖掘;或抛开文本、盲目拓展,以至于一堂课下来,学生连基本的字词都没有理解,起码的语句也没有读通。这种失衡的做法,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而会把“语文”架空。二是常态课上,文言文教学重“言”而轻“文”。与那些公开课上过度突凸人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常态课上,一些教师的教学可谓“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对每一篇文言文,教师不仅要求学生会读、会背、会默写,而且要求学生“一字不宜忽,語语悟其神”,做到字字落实、句句翻译,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日后的考试成绩。至于人文渗透、文化传承,那就弃之一边,不管不顾了。

“文言文教学究竟路在何方?”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埋在众多语文教师心头一个解不开的结。对此,特级教师莫国夫通过《杨氏之子》一课,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颇有研究价值的教学路径。

一、从文本出发,坚守文言文教学的诵读之道

我一直以为,文言文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读的。这是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文是两个有很大差异的语言系统,对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文字大多认识,但到底是什么意思,往往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怎么办?主要策略就是读,大声朗读,熟读成诵,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诵读中逐步形成文言文的语感。

但是,仅仅只有读是不够的。任何平移的、没有思维含量的读,都是低效的,甚至是负效的,只会影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胃口,徒增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所以,读还得有层次、有趣味、有思维的提升。

在本课教学中,莫老师紧紧抓住“诵读”这一缰绳,先后八次领着学生亲近文本。

初读:学生自由读,感受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异同;

再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着重关注字词的读音;

三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着重关注句子的节奏与停顿;

四读:学生自读全文,理解难懂的词语,体会难读的句子;

五读:学生朗读难句,教师助读,相机理解词意;

六读:师生合作朗读,读懂文章大意;

七读:师生分角色对读,体会杨氏子之“惠”;

八读:学生尝试背诵。

由此可见,本堂课始于“读”,也终于“读”,用“读”架起了整个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各不一样,目标各有所指,形式迥然有别。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诵读中,学生不仅读顺了句子,读懂了词意,读出了形象,而且从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音韵之美、节奏之美和文辞之美。

二、从学情出发,追寻文言教学的游戏精神

中学校园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虽是戏谑之语,却也道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之难。试想,就连中学生也怕文言文,何况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呢?

在本课教学之初,莫老师让学生谈谈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的地方。学生这样回答:

“古代的‘曰就是今天的‘说。”

“古文一般都很短,我们学的课文都很长。”

“古文很难读,也不太容易懂。”

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对文言文就像林黛玉初见贾宝玉一样,似曾相识却又不甚了了,满怀期待而又心存芥蒂。这是真实的学情,也是教学的起点。

如何消除学生陌生、惧怕的心理,让他们从心底里产生“文言文,其实挺好玩”之感,莫老师选择了“游戏”。

以我多年的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跟着老师一起玩游戏。因为在他们心中,老师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老师若能俯下身来,和他们一起玩乐、一起游戏,那将是他们最甜蜜、最幸福的时刻。只可惜,现在这样的语文课已经很少见到了。所以,当看到莫老师带着学生以一种游戏的心态朗读课题,或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跟着学生一唱一和对读时,我们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那琅琅的读书声,高一声、低一声,师一声、生一声,如此纯澈、如此透明,不是天籁,恰似梵音。语文课,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莫过于此。

有人说:“这个世界没那么正经。”其实,文言文教学也没必要那么“正经”。教师把课上得“好玩”一些:少一些繁琐的分析,多一些情感的碰撞;少一些学究的面孔,多一些童心的张扬;少一些机械的训练,多一些趣味的活动……让学生亲近文言、爱上文言、享受文言,这比什么都重要。

当然,文言文教学的游戏精神,并非只是肤浅的说说笑笑、蹦蹦跳跳,而是基于学生自由心灵的关注,是对文言内容的亲昵和迷恋,是对更有智慧、更加美好的文言教学的追求。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诵读文言文游戏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爆笑游戏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