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产能”中河北省职工安置问题研究①

2017-07-13徐莉

中国商论 2017年26期
关键词:再就业去产能

摘 要: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的产能过剩已从相对过剩和部分行业、产品过剩转变为全局性和绝对性的过剩。本文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以“去产能”为切入点,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河北省目前去产能中职工安置的实施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职工分流安置的建议。

关键词:去产能 职工安置 再就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b)-139-03

河北是工业大省,是依靠资源能源发展经济的省份,消耗了全国1/12的能源,仅创造了全国1/20的GDP和1/34的财政收入。近年来在“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背景下,全省的煤炭、钢铁、水泥、玻璃等领域有大量职工失业,安置任务较为繁重。此外,2017年初河北省又在此基础上新增了焦炭、火电两个行业,使得失业人员数量继续增多。

1 河北省工业行业产能过剩

1.1 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生产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严重。由表1所示,2016年河北省粗钢、钢材、生铁产量分别达到1.93亿吨、2.62亿吨、1.84亿吨,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27%、3.59%、5.84%。从产能看,2016年全国钢产量约为11.38亿吨,但客观消费量约8亿吨/年,产能利用率约为70.3%。而河北省钢产量为2.6亿吨,唐山市钢产量1.1亿吨,唐山一市的钢产能约占全国的1/10,但其产能利用率却不足全国的平均水平。

1.2 煤炭行业

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产煤和消费煤的大省,是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但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例日益增加,煤炭的消费比重不断下降。为此,河北省积极推进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工作。据河北省发改委2017年3月2日发布的文件,承德、张家口、唐山、邢台、邯郸这5市将关闭煤矿15处,共化解煤炭产能941万吨。

1.3 建材行业

近年来,建材市场整体需求偏弱,但随着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水泥和平板玻璃价格稳中有升,主要产品生产增速平稳,行业整体效益有所回升。2016年,全省水泥产量9861.2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1%,较2015年上涨0.2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3位;平板玻璃产量10383.3万重量箱,占全国产量的13.4%,较2015年下降1.6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位。由表2所示,从2012年到2016年,由于产品市场需求不足,河北省的水泥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降幅较大;平板玻璃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降幅较小。

2 产能过剩背景下河北省职工失业引发的影响

到2017年,河北省“去产能”过程中将涉及职工54.7万人,其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分别涉及42.6万人、6.5万人、5.6万人。其中,唐山钢铁估计减产钢铁6800万吨,将直接导致10万人失业,间接影响36万人就业。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将给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

(1)从社会角度看,“去产能”过程中所致的失业将危害社会稳定。政府为化解产能过剩而指示企业关停并转,大部分失业人员在失去经济来源的同时会感觉对自身很不公平,感觉自身在社会利益分配体系中居于不利地位。如果长期得不到生活保障,失业人员必然会对生存前景感到迷茫从而成为高危人群作出一些违法乱纪行为,危害社会秩序。

(2)从经济角度看,“去产能”过程中所致的失业对经济发展将产生消极影响。失业时领取的补助金仅仅能维持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开支,但对于家庭成员的其他支出如亲人疾病就医、子女升学转学、父母养老等额外成本没办法保障。另外,失业人员失去经济来源后必定缩减开支,其购买力将快速下降从而不利于国家扩大内需,降低经济的发展速度[1]。

(3)从失业人员自身角度看“,去产能”过程中所致的失业将产生不利的心里压力。失业人员原来的工作单位多为工作稳定待遇较好的国企,却在“去产能”中不得不失去工作成为社会无业人员,这前后必将产生巨大的心里落差从而对国家政策产生抵制和怨恨情绪。另外,失业后在心里上非常容易产生挫败感,感觉自身被社会抛弃从而对正常的人际交往感到无能、焦虑甚至排斥,时间长久容易引发人的暴力情绪。所以,要对失业人员的心里变化给予高度重视并适度疏导。

3 河北省去产能中职工安置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未充分履行提供失业保障的职责

(1)对于“去产能”较为严重的企业,政府的资金支持难以及时到位,同时优惠政策以及配套措施比较落后。比如政府部门对不同行业的失业职工在经济补偿、社会保障以及企业需要承担的职责方面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再加上“去产能”中,政府的相关政策宣传不够,部分政策没有讲清讲透,使得失业人员对政府意图理解不到位,对自身将来的出路感到担忧,容易听信一些偏颇的言论,不利于“去产能”工作的顺利推进。

(2)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及发布平台,再就业政策全面覆盖难。在“去产能”中,部分企业内部退养比例过大,部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仍停留在企业内部,造成失业人员无法进入失业保险通道,难以享受到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另外,虽然大部分失业人员参加了培训,但普遍反映政府提供的培训内容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吻合,课程设置千篇一律,再就业培训技能对自身帮助不明显、效果不突出。

3.2 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及稳岗的双重压力

(1)企业自身安置职工困难,职工真正转变身份或进入失业通道难。部分企业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转型困难,难以从内部吸收职工就业,尤其是直接破产倒闭的企业,直接为社會增添了较大的负担。即使某些企业转型成功,比如从工业转为服务业,由于员工年龄偏大、缺乏必要的技能,服务质量也不高[2]。

(2)企业稳岗压力大。国家支持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但给予的奖励资金不多。企业既要用于偿还债务、技术升级、转产改制,又要用于安置职工,给职工发放经济补偿金、提供基本生活费,使得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与稳定人员岗位之间难以保持平衡。

3.3 失业保障体系的缺失

市场经济环境下,失业保障制度在解决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方面难以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资金支持也不够。目前河北省关于失业保障体制建设还有待完善,比如失业保障制度的社会化覆盖程度较低,造成企业额外负担较重;失业保障待遇较低,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失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等[3]。

3.4 失业人员自身劣势

第一,失业人员平均年龄偏大,40岁以上的老职工居多,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又因为人到中年家庭负担比较重,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比较弱。

第二,失业职工的技能单一,文化水平偏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职工占据大部分,失业后原有的技能无用武之地,新技能新知识又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

第三,失业职工自谋职业和创业的意愿普遍较低。有些职工希望再就业找到一份工资待遇较好且稳定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对从业人员的年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有较高要求,从而增加他们的就业困难。尤其是一些小型企业或者私营企业中的失业人员,多数没有社保,家庭生活困难,抗风险能力差,感觉自身没能力去创业,从而创业意愿比较低。

4 河北省去产能中职工分流安置的建议

4.1 发挥政府核心主导作用

4.1.1 外部安置与内部吸收相结合

河北省地理位置特殊,区位优势明显。坚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可以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扩大京津地区环境容量的生态空间;还可以推动河北省产业升级,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

外部安置主要是鼓励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勇于走出企业。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外部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比如新设立的雄安新区,必将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的就业人员。失业人员不仅可以去京津冀地区从事相关的工作,也可以向服务业转型。同时,政府部门应鼓励创业,提供创业的优惠条件,实现信息共享,搭建企业和科技工作者创业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京津冀三地的市场、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资源[2]。

内部吸收主要是指从企业内部解决职工安置问题。企业可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按照企业发展定位,引进高新技术,加快煤炭等过剩产能退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同时也可以由高耗能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由重向轻转换。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要在内部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引导职工学习新的技能,适应产业转型。

4.1.2 产能与就业双重转移

河北省可以通过“走出去”战略来化解产能过剩,不仅可以推动产业升级,还可以解决职工安置问题。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在在非洲、东南亚、西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仍然匮乏,河北的过剩产能在当地反而是优势产能,市场很大。

当前,河北省就可以充分利用“走出去”的策略,将产能过剩的企业向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转移。例如,河北钢铁集团将在南非建产能500万吨钢铁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利用周边地区的丰富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实现劳动力转移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4.2 企业内部安置转岗或公益岗兜底

4.2.1 支持企业内部分流转岗

鼓励企业依托现有的场地、设施、技术,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内部挖潜分流安置一批富余人员,而不是简单地把职工推向社会。支持有能力的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在职工同意下可采取劳务派遣等方式,向缺工地区输出职工。

4.2.2 促进就业创业

对“去产能”中所涉及的企业,河北省各地要提前摸清失业人员底数,了解就业需求,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服务,有针对性的制定就业帮扶计划。支持企业设立创业孵化园基地,为创业人员提供场地支持。对有意愿创业的失业人员,有针对性地免费提供创业指导和项目推荐。

4.2.3 运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

对就业困难人员要建档立卡,全面掌握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提供“一对一”的再就业指导和后续管理服务,实现跨地区就业信息共享和人才输送。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可按公司规定给予就业人员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从事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可享受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可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帮扶[3]。

4.3 建立多层次失业保障制度和培训机制

河北省应建立应急的、多层次失业保障救助制度和培训机制。对于失业人员中年龄较小且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员工,政府应给予其更多的就业培训以及就业引导。而对于年龄较大且文化程度较低的民工来说,他们习惯了体力劳动和简单的机械操作,可给予这部分人较长时间的失业救助,为其寻求合适的工作。在培训方面,可以建立政策、企业、职工三者联动的培训机制。以政府为引导,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不断完善培训机构、培训监督等配套措施。企业可制定内部培训计划,鼓励失业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做好企业的人才、技术储备工作,使员工逐步适应新技能、新行业的需要[4]。对职工个人来说,应加强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掌握,积极主动地参加就业培训,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水平。

建立多层次的失业保障制度和培训机制,应建立在完善的失业登记制度上,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下,有利于提高职工安置的效率,提高就业率,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改善民生。

4.4 失业人员需转变心态观念、学习全新职业技能

第一,失业人员应正视自身不足,理性乐观地对待产能过剩所致的失业困境。能理解国家改革,认清自身不是国家产业升级政策的利益牺牲者,同时要认清当前形势,从实际出发,转变再就业思想,不能一味地认定国企工作,减轻失业带来的自卑心理和精神压力。有能力的人员可以根据政府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自谋职业或大胆创业,顺利实现再就业。

第二,失业人员应积极参加培训,主动学习新行业的职业技能,实现自身的提升和转型。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制定不同阶段的目标,明确将来想从事的职业和岗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做到不流俗不盲从。争取花费时间和精力后,就得达到自身想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勾艳辉.产能过剩所致失业人员再就业路径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6.

[2] 张德川,宋凤轩.化解产能过剩下河北省职工安置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63).

[3] 马岚.河北省产能过剩行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 2015(11).

[4] 王建峰,何忠琦.“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工作的难点和痛点[J].中国工运,2016(6).

①基金项目:2016年度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院级教科研项目(HBXY-2016-1151);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类科研课题“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职工安置问题研究”(NO.JRS-2016-1151)。

作者簡介:徐莉(1988-),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CPA)。

猜你喜欢

再就业去产能
化解过剩产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韩国严限离职官员“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