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研究①

2017-07-13曹珍

中国商论 2017年2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价值

摘 要:当前新一轮的经济转型期,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工匠精神”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同时,“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精神价值引领,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现实需要,更是职业教育系统性变革的时代呼唤。

关键词: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价值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b)-191-02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鼓励企业,尤其是制造性企业开展定制化、个性化、柔性化生产,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从国家层面上第一次提出打造我国的“工匠精神”,并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现今的“工匠精神”表现得最突出的是在德国和日本。德国实行工匠制度,日本尊奉工艺的一脉相承。也正是这一“工匠精神”,德国和日本的高端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举足轻重。“工匠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现在重新被提出来,并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适应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然选择。21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到高速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的主旋律,社会各个领域都在争先恐后赶上“新常态”轨道,“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需要一大批具有引领时代进步和技术革新的大国工匠。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阵地,也是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主要来源地。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

“工匠精神”,顾名思义,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是相当厚实的。以前没有机器,大多生产靠手工。而手工活,讲究师徒相传,师傅传给徒弟。在师傅的严格要求下,手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四个方面:一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注重工作细节,对工作或产品追求卓越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改善技艺、精心雕琢,以达到产品的完美。二是严谨细致的工作精神。不投机取巧,专注于每一个细节,保证工作的质量,高标准、严要求地把控每一道环节和工序,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三是潜心专注的专业追求,对工作持有很强的专业度和专注度,在专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潜心研究专业,坚持不懈运用于工作的改进与创新。四是专业敬业的职业操守。始终忠于自己的职业,不受外界干扰和诱惑,坚守专业岗位,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2 “工匠精神”培育的时代价值

2.1 培育“工匠精神”是供給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2015年提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创新举措。其含义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开始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再工业化过程中,需要全面优化产品的供给结构和质量,用供给侧改革来带动产业转型和升级。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全面优化社会生产结构和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生产结构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一方面需要高端科技研发人员,另一方面需要具有“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然选择。只有培育出大批量具有“严谨细致、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才能全面提升和优化我国产品供给结构与产品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和升级。

2.2 培育“工匠精神”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的摇篮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大任。高职教育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而顺利就业的大学生也未必都是成功就业,成功就业的概念除了成功找到就业岗位的成份,更涵盖全面发展全面提升的成份。也就是说作为高职院校一方面尽可能地促进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另一方面要促成高职学生在就业的同时能全面发展、全面提升自我,实现成功就业。而能否实现高职学生的成功就业,发掘其工作的潜力,凸显超强的职业竞争力,实现高职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自我价值和全面发展,关键核心在于是否具有“工匠精神”。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分析,当前人才市场在人才选择过程中往往对求职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看得最重,也会提出具体的要求,这也表明现在的用人单位不仅仅看重求职者的技术技能,同时更看重的是求职者的职业综合素质。因此,职业院校加强培育受教育者的“工匠精神”,使其具有正确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才能培育出具有“严谨细致、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的“优秀职业人”。而对于受教者来说,通过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过硬的技术技能,同时受到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熏陶和培育,也就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自我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用人单位的“香馍馍”。

2.3 培育“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从职业教育供给、人才培养端入手,通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培育高素质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就是推动职业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必然选择。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30多年的发展史不算长,但21世纪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加速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土壤。而推进适应供给侧改革需求的职业教育系统改革,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是职业教育多元化、特色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加快职业教育系统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仅是激发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必要手段,更是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时代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升级,社会各界都会加速进入“新常态”轨道,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和层次以及要求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将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必需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优化专业设置,精简不适课程,坚持与企业合作和对接,培养具有较好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在育人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方向,以人才质量为标尺,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正确引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就业观,使学生能以“匠人”和“匠心”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竞争力,并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当前中国的经济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调整,跨出“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水平国家的行列,是整个社会都在面临的问题。关键是靠创新,靠核心技术去推动,去引领。提倡“工匠精神”,就是让职业人将“严谨细致、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注入到现代化的生产当中。更加用心去做好本职工作,更加用心去维护自身事业的原则和尊严。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现实价值,要多方位、多層次、多途径培育受教育者的“工匠精神”,全面提升高职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2] 李小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16-05-13.

[3] 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 2015(6).

[4] 陈玉华.论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6(5).

[5] 薛栋.中国工匠精神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25).

[6] 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7).

①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职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17C00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珍(1983-),女,硕士,湖南郴州人,副研究员,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经济系党总支副书记。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