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视域下人才聚集模式与策略研究

2017-07-13崔丽红

中国商论 2017年26期
关键词:人才引进

崔丽红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必然会带来整个区域的新一轮发展机遇,而人才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服务,怎样促进人才流动和集聚以及如何加强该区域内人才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对比分析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学历结构、人才结构、区域人才需求结构、就业行业结构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中,人才聚集配置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地区人才聚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 人才聚集 人才引进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b)-131-03

京津冀区域作为“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外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区域,在北方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4年政府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并且确定设立雄安新区,为京津冀区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京津冀区域要走出一条科学、可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必须整合好京津冀区域内的各项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京津冀区域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北方人才聚集的重要基地,为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分析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区域,拥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极大的发展动力和潜力。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发达,工业基础比较雄厚,资源丰富、人才济济,是重要的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然而,一直以来形成了两大直辖市高度发达而河北省相对落后的格局,北京和天津人才集聚,资源汇集、经济发达,河北省的资源流向京津地区,三地形成巨大落差,严重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产业、科技、人才的协调发展。

京津冀协同战略下京津冀已经明确定位,北京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主要发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汽车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现代金融业、信息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博览、旅游娱乐等为辅的现代服务产业。天津将建成国际港口大都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商贸业和物流产业,大力开发滨海新区,向西部发展。河北省将建成外环京津的重化工和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冶金、建材、装备制造业、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食品、旅游、信息等产业。河北省将积极接受北京功能转移,同时承担天津产业资源转移,接受北京优质的产业资源、科技资源以及天津的产业资源,将北京、天津的产业与河北省深度融合,形成三地协同发展的局面。雄安新区设立,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转移,将给河北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由于地理原因京津冀区域有着悠久的合作协同发展历史,然而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人员素质等众多不和谐因素,影响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所以在分析京津冀地区产业和人才构成的差异,探讨区域内人才聚集与协同发展的策略,对充分发挥京津冀区域人才的优势,调整区域间人才结构,引导人才的合理和有序流动,实现人才合理聚集与配置,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京津冀产业结构分析

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北京和天津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河北省出现“二、三、一”结构,具体内容见表1。

由表1可以分析出以下三点内容。

(1)北京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79.7%,是以知识、技术密集为特征的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模式,较为发达;天津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2.2%,刚刚超过半数,而河北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2%,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特征。

(2)天津与河北的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较大,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46.5%和48.3%。

(3)北京第一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0.6%,天津占地区生产总值1.3%,河北省第一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1.5%。河北第一产业比重依然很大,还是农业大省。

1.2 京津冀人才结构分析

由表2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以下两点。

(1)北京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占年末人口数的0.71%,天津占0.85%,河北0.44%。

(2)北京2015年大专及以上人數占年末人口总数的0.618%,天津占0.344%,河北占0.146%。北京和天津受高等教育程度明显高于河北。

1.3 京津冀都市圈人才需求比较分析

根据京津冀三地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北京、天津、河北的人才需求的描述比较分析如下。

由表3可以看出,在京津冀三地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北京的人才需求结构与其经济和产业结构相适宜,对高等级的人才需求较大。天津和河北的人才需求结构同构现象明显,河北在装备制造、石油、医药、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交通运输等领域与天津的人才需求基本相同,这与天津和河北的产业结构存在同构现象相对应。

国家制定的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必然带来人才向雄安新区的聚集和流动,随着产业向雄安新区的聚集,人才也会不断积聚。与产业相适应的高级人才的汇集使河北省人才数量和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三地人才结构会发生新的变化形成新的人才格局。

2 京津冀区域人才发展现状与原因分析

从目前来看,京津冀区域三地人才在配置上存在很大差距。

2.1 京津冀三地人才结构差距大,人才配置不均衡

历史原因形成的北京和天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良好完善的公共设施,对人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大量人才资源向北京聚集,同时带来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北京集聚;而河北省则由于经济、产业不发达,人才向京津两地流动。京津冀的人才由相对经济发展稍慢的河北省流向京津两地。

2.2 人才利用效率低,人才流动不足

第一,京津冀三地在人才分布不均衡,同时,人才利用方面还存在明显利用效率偏低问题,同时人才的浪费现象严重。

第二,京津冀三地各科技、经济、文化、交通、教育、医疗等条件差距较大,北京、天津的综合实力很强,河北省与两大直辖市存在巨大的落差。还由于涉及到档案、社保、户口、待遇、机遇、环境、发展前景等多方面的限制,京津冀三地的人才在区域内的流动性比较低,主要是河北省没有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三地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尚未形成。

2.3 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人才

京津冀地区新产业新行业新技术不断涌现,而与之相适应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新兴职业人才相对短缺,可以说,解决了人才紧缺问题就解决了产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北京,大量高学历人才进入政府机关等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反而在企业等人才最为紧缺的一线,难以新引来高学历人才,人才配置不合理。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深入进行,京津冀区域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还将不断上升。

3 京津冀区域人才聚集模式与策略

人才聚集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经济环境、人口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生活环境是区域人才集聚的直接动力,经济环境、人口环境、自然环境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是牵引人才流动的核心要素。要通过控制人才流动的核心要素控制人才的流动,为区域建立良好的区域人才集聚机制。结合京津冀区域发展目标和人才分布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把人才吸引与项目、产业相联系,人才與项目共同发展

京津冀区域真正形成协同发展意识,河北省可以依托北京和天津的现有优势,发展河北省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在空间上,京津冀三地形成梯度发展的格局。在三地间形成“一盘棋”,以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地区核心竞争力。一是要不断提高北京、天津、河北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条件,吸引国内乃至海外人才向京津冀地区聚集。二是不断提高区位竞争优势,创造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吸引区域外项目、产业进入,以项目、产业带动高端人才进入。统筹区域发展,必须增强京津冀区域内落后地区的人才集聚能力,协调好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利益,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建议创造便利条件,允许科研人员以兼职、讲座、技术服务等方式在工作单位之外展开第二份工作。

3.2 政府转变职能,建立健全人才的宏观调控机制

不断提高人才引进经费,提高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要从旧有的以学历培养,转变为能力培养。

建立终身教育方案,不断提高政府在人才教育培训上的资金投入比例,注重对各产业紧缺的创新型人才、高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时,要构建良好的人才服务机制,为高级人才,尤其是产业急需的紧俏人才,提供社会保障、住房、户籍、子女上学等方面的便利条件。

3.3 打造便利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畅通人才流通渠道

要不断优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创造便利人才流动的政策环境,为地区人才流动创造便利的体制环境,简化流通手续。建立开放、包容、公平的用人环境,要完善人才市场管理。不断优化人才激励措施,为吸引优秀人才创造亮点。建立充分体现人才创新价值的分配机制,施行“市场决定薪酬,薪酬引导流动”的市场化薪酬机制,推动建立市场化、国际化、多样化和菜单式的激励机制。

雄安新区的设立会带来京津冀区域人才格局的大变动,不久的将来北京会有大量的人才流向雄安新区,而雄安新区会形成新的人才聚集地,并带来雄安新区巨大的经济增长,让我们拭目以待京津冀人才的重新分布和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柳玉民,宋秀丽,时丽颖,田姗.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迎来新机遇[J].中国人才,2014(09).

[2] 刘海云,杨琰,刘艳君.加快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5,29(02).

[3] 佟林杰,孟卫东.京津冀区域人才特区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5,29(05).

[4] 李川.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N].天津日报,2014-12-29(002).

猜你喜欢

人才引进
宁夏葡萄酒产业人才短缺问题浅析
医院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的实践经验与分析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高校人才引进探索
唐山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沧州科技人才流动问题研究
论我国乡镇企业人才引进的现状与发展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的机制研究
浅谈人文关怀在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中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