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高校人才引进探索

2017-02-04魏尚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人才引进高校

魏尚

摘 要:人才工作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中,高校人才引进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破除以往体制束缚,在人才引进评价制度、人才引进管理模式及人才奖励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与创新,从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关键词: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人才引进;高校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3.054

当前,国家将人才战略放在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为进一步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旧的思想观念和突破额已有体制机制障碍,习总书记对新时期下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提出了“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总体要求。高校既是人才密集聚集的载体,又是人才的孵化基地,所以高校作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实施载体,高校的人才引进工作应当深入研究相关政策,对人才引进的相关工作进行新的探索与创新,在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的培养上,在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中起到汇聚人才的作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

1 抓牢、牢抓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程度

人才工作在高校的整体发展工作中具有重大的全局性和重要的战略性作用,所以高校的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人才工作的核心地位,认真学习和切实贯彻落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坚定党管人才,从学校党委角度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工作领导体系。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迫切性。在具体实施学校的人才工作中,要做到切实的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统一到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的部署要求中。

选人、育人、用人、留人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四个重要方面,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选人也就是人才引进工作是为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所有人才工作中“引进来”的第一步,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工作中支撑人才竞争核心力的最有效手段。在当前的人才工作中,各高校纷纷在人才引进工作环节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从而吸引人才的加入。在当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中,高校首先还应当加强对于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程度,深入研究如何突破以往的各种条件束缚,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于人才引进工作相关政策的制定。从管理角度规范学校人才引进工作,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据和执行规则。另一方面要加大学校的支持力度,包括对于人才引进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在人才引进工作中要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个人,可以设定专门的人才引进专员岗位,对于人才引进工作特别是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地区及上级主管部门的人才引进政策,具体开展实施相关人才引进工作。同时加大物力、财力的投入,对于人才引进工作学校拨付专门的人才引进经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以用于人才招聘宣传、人才待遇投放、人才配套科研经费、人才配套生活待遇等,加大人才引进竞争力度。

2 人才引进机制的创新与改革,构建灵活多样的用人体制

人才引进机制是对引进人才的规则和方式的管理,是高校人才引进的第一步工作。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针对编制管理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高校在人才引进机制中要积极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构建灵活多样的用人体制。

2.1 现行事业编制制度对于高校人才引进的影响

高校在当前的事业单位划分中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为国家财政全额拨款。所以由于高校人员的事业编制性质,在人才引进中,特别是正式的编制内人员引进中受到国家事业单位管理的条例的限定,在事业编制人员招聘中要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管理规程,在程序上相对复杂,并且严格的编制控制数管理对高校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束缚。在这次中央下发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保障和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在编制管理上逐步实现备案制管理。这对于高校人才引进机制的全面的创新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对于编制内的人员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改革以往的繁杂程序,加强人才引进的时效性。

2.2 灵活用人体制,促进人才交流

建立灵活多样的用人体制,采用客聘教授、项目合作、社会化讲师等实行拓宽用人机制。如果高校取消人员事业编制管理,高校的经费将不再以编制数为拨款依据,学校将有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在人才引进机制改革中应该破除以往的固定编制束缚,以合同聘用或协议管理的方式加大力度引进编外人员。在协同创新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对国家级称号人才、学科领军人才、专业领域人才等高端人才做到“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2.3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强海外人才引进

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意见》强调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这既是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为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方向。国家对于海外人才的引进提供了更加开放、积极和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国家“千人计划”的实施也变现了国家对于汇聚全球人才资源的决心。所以在接下来的高校引才工作应当加大对于海外人才引进的重视程度,结合灵活的用人形式,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创新海外人才引进机制,加强学校的国际竞争力。

3 创新改进人才评价体制,不拘一格引才荐才

(1)注重德才兼备,形成科学化的考核指标体系。降低以往的学历、职称及学历背景等因素的权重,更加注重能力、业绩和贡献等标准。

(2)对人才的考量评价进行分类化管理。对于引进人才的考核进行分类化管理,针对应用型人才、科研型人才和教学型人才根据岗位进行考核评价,充分发挥人才特色优势,从而革新人才引进体制。

(3)对于引进人才开辟职称绿色通道。对于选择回国工作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在其职称评审工作中可以对于开通绿色通道,对于其在海外的学习、工作经历及科研贡献给予职称评审依据认定,突破以往职称评审的年限等限制。对于引进工作业绩突出、专业业绩明显突出的教学科研人员,在职称评审中可以一定范围内打破相关限制。

4 革新引进人才管理模式,加强人才激励机制

4.1 引进人才管理分类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对引进的人才根据其分类化管理,在人才引进时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引进协议及相应的岗位任务。加大科研型人才及应用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鼓励教学型人才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设置,鼓励学科交叉发展,从而将各类引进人才凝聚起来聚焦科技创新以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功能。鼓励人才建立相应的科研团队,为引进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发展空间。

4.2 建立灵活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在对于引进人才的管理中,特别是引进部分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人才时,可以建立灵活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突破以往的束缚,允许科研人员在职或离岗创业,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引进人才可以在完成既定任务和职责的情况下到企业兼职从事相关技术攻关,所得收入由个人与学校协商分配。同时符合学校人才引进要求的相关企业的高端技术人才也可以通过进入编制或者柔性的方式到高校任职,担任相关科研研发或者研究生导师等岗位职务。在人才流动越来频繁的大环境中,通过人才引进的双向流动机制保障高校在人才流动中避免人才的流失的同时加大柔性人才引进。

4.3 加强科研转化奖励制度,实现产研结合

在《意见》中提出在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中要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制度,可以加大高校人才引进的竞争力。通过建立新的科研转化奖励制度,创新人才可以在高校较好的科研环境中进行研发,并通过学校的科研转化奖励制度即完成相应的岗位任务同时取得一定的收益,并且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还有一定的使用、处理和收益自主权。这样通过建立科研转化奖励制度,加强了高校人才引进的吸引力,为引进的高端技术人才提供灵活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贵文.加快建立聚集人才体制机制[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6,(5).

[2]田子俊.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07,(18).

猜你喜欢

人才引进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论我国乡镇企业人才引进的现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