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师比角度透视中美一流大学的差距

2017-07-12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生师办学大学

张 静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350)

从生师比角度透视中美一流大学的差距

张 静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350)

生师比指标不仅能够反映高校的办学效率,还能从教学、科研及人才吸引力三个方面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美国一流大学都较为重视对生师比的控制,以确保精英教育的质量。而我国高校则更加关注生师比的“效率”指标作用,忽视了其对办学质量的影响,导致与美国相比我国一流大学生师比普遍较高。为保证高校的办学质量,更好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国一流大学应加强对生师比“质量”指示作用的理解,控制招生规模,分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严格控制生师比。

生师比;一流大学;办学质量

高校生师比是指高校在校生人数与教师人数之比。通常被当作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大小及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高低的指标。但生师比除了具有“效率”指示作用外,还能从教学、科研、人才吸引力这三个方面影响办学质量。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比较重视对生师比的控制,以确保精英教育质量。而我国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往往更重视生师比的“效率”作用,忽略了其对办学质量的影响。本文试从生师比这一角度入手,通过对比中美一流大学在生师比方面的差距来分析我国高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我国更好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出建议。

一、生师比的内涵及其研究意义

高校生师比通常是指高校的在校生人数与教师人数之比,反映了平均每个教师所负担的学生数量。“生师比”是本科教学评估中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体现了学校办学规模的大小以及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生师比越高,表明每位教师所需培养的学生越多,教师资源利用率也就越高。相反,生师比过低,则表明学校的教师资源利用不充分,存在着资源浪费现象,会降低办学效益。因此,从教育成本的角度考虑,高校应通过降低生师比来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以及办学效益。但生师比不只有反映“效率”这一方面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质量”方面的指示作用,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

首先,生师比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高生师比意味着每名教师需要面对更多学生,承担更多教学任务,由于大部分教师同时又承担极为繁重的科研任务,虽然教学和科研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促进作用,但精力和能力的限制势必使得二者难以兼顾。在现行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职称评估体系下,教师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投入科研工作,用于教学准备的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的增加将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将。同时,生师比高的学校,因为教师资源有限,而在校生数量庞大,所以不得不采取大班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变得十分困难,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课堂秩序难以维持,导致大部分学生听课效果得不到保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其次,生师比会影响学校的科研质量。由于高等院校具有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属性,大部分高校教师不仅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大量的科研工作。高生师比意味着在教学任务总量相同的情况下,每名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增加,用于教学的时间增加,从而挤占了大量的科研时间,使得作为科研主体力量的教师群体在科研工作上的投入大大减少,科研产出受到了影响。这种现象在研究型大学尤为普遍。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的动力源、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因此研究型大学教师的科研任务更为繁重,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保证充足的科研时间,以保障其能潜心专注研究,为国家的创新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但如果生师比过高,需要抽出大量的时间来从事教学工作,将会极大地影响科研产出,进而影响学校的竞争力,国家的创新力。

最后,生师比会影响学校的人才吸引力。从教师角度来说,当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依靠科研指标,职称评估以科研成果为主,对于许多青年教师来说,他们若想获得职称就必须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以期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从而在职称评估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许多高校目前实行非升即走的政策,如果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获得职称,那他将面临被辞退的风险。所以,在生师比高的学校,教师不仅要面临巨大的科研压力,还要用大量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一方面,这使教师的压力倍增,另一方面,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研产出,进而影响教师未来的职业发展。而在生师比低的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没有那么繁重,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科研,职业发展也往往能更加顺利。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师比低的学校往往会对教师有更大的吸引力。从学生角度来说,生师比的高低意味着每位学生的教师资源占有量的大小。教育离不开人的交往,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对话。生师比正是使教育交往与对话能够充分进行并促进人发展的指标[1]。因此,在生师比低的学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进行充分的交流,获得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享受更优质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发展就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而在生师比高的学校,则恰恰相反。同时,从学生作为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也希望能以同样的支出获取更高质量的服务。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师比较低的学校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

教学、科研、人才是反映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而由于生师比对这三个方面都有影响,因此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很多评估机构将其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来反映高校的办学质量,许多世界一流大学也都格外重视对生师比的控制。相比生师比的“效率”指示作用,其“质量”指示作用更能体现中美一流大学的差距。

二、中美一流大学生师比现状比较

美国高等教育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通过与其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上的差距。“985工程”大学是中国一流大学的代表,体现了国内大学的最高办学水平,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主力军。《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美国最佳大学”排行榜的前50所大学代表了美国一流大学的水平,同时,由于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也几乎都进入了世界前100名,因此,也代表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故笔者选取“985工程”大学以及“美国最佳大学”排行榜的前50所大学为样本,对其生师比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查询《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以及各大学的官方网站,找到了各大学生师比的相关数据,整理得到原始数据如表1、表2所示。表1是美国一流大学的生师比情况,表2是我国“985工程”大学的生师比情况。

表1 美国一流大学生师比

(续表)

数据来源:https://www.usnews.com/best-colleges/rankings

表2 中国“985工程”大学生师比

数据来源:学校排名来源于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global-universities/china?itn=9cd108; 生师比数据根据各大学官方网站公布数据整理所得。

将统计数据代入SPSS软件进行进一步分析。

首先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出结果如表3所示。中国一流大学生师比的均值、中值、众数、极小值和极大值分别是17.1361、17.35、18、13.63和20.9;美国一流大学生师比均值、中值、众数、极小值和极大值分别是10.8、10、10、3、19。不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对比,我国一流大学的生师比都远远高于美国。

表3 描述性分析

其次,从表1原始数据我们可以初步看出,美国越是排名靠前的一流大学生师比越低。为了作进一步分析,我们对中美一流大学生师比及其排名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如表4所示,美国一流大学生师比与其排名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排名越靠前的学校生师比越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上文所说的生师比会对学校办学质量产生影响,确实具有“质量”指示作用。而反观中国,如表5所示,一流大学生师比与其排名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生师比的“质量”指示作用体现得较弱。

表4 美国一流大学排名和生师比的相关性

表5 中国一流大学排名和生师比的相关性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美国并没有对高校生师比进行硬性规定,而是由各大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中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里对高校生师比进行了明确规定,因此各大学都以此为参考标准,这造成了我国各级各类高校生师比的区分度不大,生师比趋于一致。其次,生师比虽然是我国高校办学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但我们通常只把其当作政府主管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计算和分配生均教育经费、生均资源投入、教育拨款数量、教师招聘数量等的参考指标,更多地关注了其“效率”指示作用,忽略了其“质量”方面的作用[2]。由于效益最大化原则的驱使,我国各高校往往选择在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对生师比的要求下,使生师比尽量最大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教育成本。最后,在以上两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高校的生师比与排名之间也就未能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我国高校的排名更多的是受其他的因素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否认生师比对办学质量的影响作用,相反,它反映了我国高校的生师比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对生师比的“质量”作用重视不足,且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不是因为生师比过低,而恰恰是因为生师比过高。这也从生师比的角度解释了为何我国难以出现世界一流大学。

三、反思与启示

(一)加深对生师比“质量”指示作用的理解

生师比虽然是我国高校办学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但我们通常更重视其作为“效率”指标反映高校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办学效益的作用,而忽略了其“质量”指示作用。正是由于我们过分关注生师比的“效率”作用,高校扩招以来不断提高生师比,力图最大程度降低教育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所以,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一流大学生师比过高。不可否认,高生师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校教学、科研质量以及人才吸引力,使得我国一流大学难以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抗衡。因此,我国高校应加强对生师比“质量”指示作用的理解,看到生师比数字背后的本质,不应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而过分追求高效益。

尤其是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它们承担着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教学、科研、人才必须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生师比不宜过高。所以,我国的“985”高校应加强对教师资源的投资,吸纳更多优秀教师,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降低生师比,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缩小班级规模,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师的科研时间,使其能够专注地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我国一流大学的科研能力。但更关键的是,我们不能因为追求低生师比的数据而盲目地对教师进行扩招,教师的质量同样对教学科研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降低生师比的过程中要注意引进优质的教师资源,严格控制教师的应聘标准,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严格控制招生规模,保证精英教育质量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都需要大众化,世界前百所一流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始终坚守着精英教育的传统,有力地说明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是要打破精英教育的传统,大学改革的成功不仅需要有“量”的变化,更应该有“质”的保持和飞越。正如厦门大学朱崇实校长所说:“中国现在有2000多所大学,99%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让毕业生将来有自己的就业岗位。但至少要有1%的大学或者四五十所高水平大学,目标要和那些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样,志在培养领袖型人才。”[3]因此,作为我国高水平大学代表的“985工程”大学,应坚持精英教育,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杜绝再次扩招。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质量,同时也能将生师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教学质量,培养更优秀杰出的人才,为创建高等教育强国助力。

(三)分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在国外的许多大学中,知名的学者和教授并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行政工作,因为行政岗位大多是服务型岗位,所以一般是由学术工作者以及教授抽取一定的时间轮流担任。而在我国,大学滋生着崇尚“官本位”权力的风气,教师往往对行政岗位极力追逐,存在着普遍的教学、行政“双肩挑”现象 ,许多专任教师同时担任着学校重要的行政管理职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学校的管理事务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生师比将变得毫无意义。对于“985”高校来说更是如此,“985”高校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引领科学创新的责任,教学科研任务本就已十分繁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保持充分的专注。如果再担任某些行政职位,势必会牵扯精力,使其从事教学以及科研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高校应用职业化、少而精的原则建设行政管理队伍,降低“双肩挑”教师的比例,避免专任教师疲于管理事务而对教学科研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将行政权力及管理目标定位为从属和服务的角度不仅是适当的、必须的,而且是当务之急,行政权力应当复位,再不能凌驾于学术之上”[4]。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对行政岗位的追逐现象,提高其学术专注度,改善学术氛围。

总之,生师比能从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吸引力三个方面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我国一流大学应对生师比的质量指标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严格控制生师比,使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为更好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助力。

[1]陈泽,胡弼成.生师比: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示器[J].大学教育科学,2013(3).

[2]陈超.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教师管理人员结构的纵向研究——基于9所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统计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

[3]钟岷源.我为什么倡导精英教育——对话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J].南风窗,2009(13).

[4]董云川.论大学行政权力的泛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0(2).

【责任编辑:孙艳秋】

2017-04-20

张静(1994—),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G64

:A

:1672-3600(2017)08-0088-05

猜你喜欢

生师办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生师互动对本科数学教学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有效参与,构建“生师”角色转变的翻转教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