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对比

2017-07-12张裕芳

医学信息 2017年13期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

张裕芳

摘要:目的 对静脉血常规及末梢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以探寻最佳的血常规检验方法。方法 选取94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静脉血组与末梢血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相比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的检验结果与标准品的标准值更为接近,且数据差异与末梢血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相比,静脉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及准确度更高,因此,为充分促进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可优先采用静脉血常规的检验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易进行静脉采血以及需反复接受血检的患者,则可采取末梢血检验的方法。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静脉血检验;末梢血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82-02

作为临床一项基础检查方法,血常规检验已成为各类疾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其中,末梢血检验与静脉血检验为两种常用的血常规检验方法。以往由于医疗理念较为落后,且设备水平不高,因而不少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主要对患者展开末梢血检验[1]。但是,末梢血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抗凝剂的种类以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存在不小的检验误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静脉血常规检验方法也得到了愈发广泛的重视,并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94例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例,就静脉血及末梢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展开探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静脉血组(47例)与末梢血组(47例)。静脉血组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0.2±6.3)岁;18例为呼吸道疾病,15例手术患者,10例胃肠道疾病,另有4例为其他疾病。末梢血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为22~68歲不等,平均年龄(40.5±6.6)岁;19例为呼吸道疾病,16例手术患者,9例胃肠道疾病,另有3例为其他疾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值得比较。

1.2方法

1.2.1仪器及设备 型号为SYSMEX:XS-500i的血液全自动分析仪以及配套的试剂(包括清洗液、稀释液以及溶血素等),EDTA-K2(乙二胺四乙酸盐)真空抗凝采血管,以及质控液等。

1.2.2采血方法 在清晨6点左右,于患者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标本。对于静脉血组患者,用注射器采集其1 ml的肘静脉血,置于已加入EDTA-K2抗凝剂的玻璃管中,并混匀。对于末梢血组,则于患者无名指采集20 μl的末梢血,同样置入已加稀释液的小的子弹头塑料管中,并混匀。认真做好两组的质控工作,随后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上的指示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静脉血组与末梢血组均应用全血样品的检测模式,并注意在0.5~4 h以内结束检测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进行仔细观察与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数据分别用百分比、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并分别用χ2与t进行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比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患者的WBC、RBC、Hb、PLT以及HCT等指标的检验结果与血常规的标准值更为接近,且数据差异与末梢血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结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静脉血常规检验方法也得到了愈发广泛的重视,并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2]。在临床中,血常规检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辅助检查手段,可对血细胞的数量、分布以及形态等进行测定,可有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准确诊断各种疾病[3]。临床用来检查的血液标本主要包括末梢血与静脉血,动脉血的使用率非常低。其中,在采集末梢血时,患者的痛感比较轻,但指尖存在较高的敏感度,并且血常规检验结果会受到血液标本采集部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临床诊治工作[4]。

本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患者的WBC、RBC、Hb、PLT以及HCT等指标的检验结果与血常规的标准值更为接近,且数据差异与末梢血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末梢血的来源为末梢毛细血管,而毛细血管的血量非常少,给采血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对末梢血进行采集时,为了流出更多的血液,通常会挤压采血周边部位,但如果挤压过度,会导致血液中混入空气及组织液等,进而对血样造成破坏;另外,挤压过度也会影响到血小板,造成假阳性结果的出现。而静脉血检验方法则不同,其主要通过采取负压真空的方法来采集血液标本,在负压真空管中,存在相应的抗凝剂,可有效避免血小板的聚集以及血液的凝固,而且经过长时间放置,标本也不易发生变化。其中,负压真空管中的抗凝剂与血液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配的,尽管会对血液产生稀释作用,但不会受到空气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可以很好地保存血样,大大减小检验结果的误差。

分析大量研究得知,当采血条件相同时,相比于末梢血,静脉血有着更好的循环状况,且溶血率更低。另外。静脉血主要采取封闭式的采集方式,而末梢血则采取开放式的采集方法,因而后者存在更大的交叉感染发生率,除了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不利影响外,还会加大患者的检验风险[5-8]。

综上所述,静脉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及准确度明显高于末梢血常规检验,为充分促进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可优先采用静脉血常规的检验方法。但需注意的是,针对不易进行静脉采血以及需反复接受血检的患者,则可采取末梢血检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贺世畅.用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37-38.

[2]鞠琳.浅谈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48-49.

[3]范丽娜,文蔚.140例血常规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04):501-502.

[4]孙国正.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08):1432-1433.

[5]赵茜.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0):2936-2937.

[6]金雪梅. 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 医药前沿, 2016, 6(30):375-376.

[7]吴跃平, 蔡德丰,曹科,等.两种末梢血采集方式对儿童全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S1):29-31.

[8]张书丽.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31).编辑/雷华

猜你喜欢

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支原体肺炎患儿与正常儿童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照研究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脂肪肝与健康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比较观察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