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其实很简单
2017-07-12刘楠
刘楠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49-01
1 学生实际案例描述
当新课改理念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时,笔者感受到了这份温暖。多次的教育培训,多次的外出学习,让笔者从内心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人不可貌相”这句话用在我班张同学同学的身上真的是很贴切。别看他瘦小的样子,初看很干练。可班上几乎所有的违纪违规现象都与他有关,甚至连外班的同学的“情书”事件他都有份。
生活上是很夸张的“不修边幅”,桌子上的书永远是一半天上,一半地下,在他的书堆中,没有一本是干干净净,完完整整的。一张脑袋总是乱糟糟的,看着让人又心疼,又可气。虽然人很小,但是很要风度,裤子上会挂一串很夸张的链子,鞋子是五颜六色的,老师上课,他总在下面照镜子,梳头发,偷吃东西。
该生成绩较差,书写潦草,但表达能力很强。
正所谓“有教无类”,因此这一期笔者一开始就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他。可以说这一个学期以来,张同学都快要踏破办公室的门槛了。在交往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虽然他身上有很多的缺点,但也不失可爱的一面。他聪明,机灵,喜欢被表扬,喜欢听好话,如果你好好跟他讲,他还是能感受到的,只是一转身可能就又忘了。犯了错误,很容易认错和保证,但就是不能克制,有时真让人头痛不已。
月考前的一段时间,笔者在班上经常表扬他,只要有一点点可以表扬的地方笔者都决不吝啬。这段时间里,他表现出了对上课无比浓厚的兴趣,一下课就缠着笔者问问题,背书,笔者真的很高兴,果然,月考的时候他居然考了50多分,这分数也使他自己高兴的不得了,作为老师笔者觉得他还是很有潜力的。
2 学生现状的原因分析
个体原因:张同学的学习成绩开始很差,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反映迟缓,恰恰相反,他反映很灵敏。也不是他懒惰成性,而是“我反正很差,我反正读不好书”这种思维定势所影响的。平日里听到的都是批评,没有尝到过成功的喜悦,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陷入一种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家庭原因:张同学在家里是独子,由于家境不是很宽裕,媽妈早逝,爸爸又忙于工作平时疏于对他的管教,爸爸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寒冬腊月,即使下雨下雪,家人也从来不去给他送伞送衣,小学时生活上就任由他自己安排。因此别人问他时他总说“爸爸从来不管我的”,使他从小就背上了这种“我不招人喜欢,我很差”的包袱。因此久而久之,他也就完全的放任自己,我行我素,成绩一落千丈,表现极差,成为了老师和同学都很头疼的“捣蛋鬼”。
其他原因:喜欢自我欣赏,想法不能满足导致用被扭曲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自我安慰; 意志薄弱、行为习惯不良,主观不努力,对学习没有兴趣。
3 改变学生不良现状的有效途径
针对张同学的情况,笔者平日里做了很多工作,常常和他单独谈话交心。不管是专门等无人时在办公室的私下交谈,还是在校园内相遇时的问题交流,笔者都希望能让他感受到关心和重视,笔者以一个哥哥的身份用爱触动他的心灵。
与班委们共同努力,平时笔者不在教室的时候,让同学来监督他。
他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笔者尽量为他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在当班上的纪律委员,平时让他扫扫地,在班上多多表扬表扬他。
加强家校的联系,和他的爸爸坐下来好好谈谈教育孩子的问题,共同探讨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树立对孩子的信心,配合学校积极教育,和孩子一起走出那段阴影。
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关心,中午的时候,笔者会去教室守候着他,天冷的时候帮他扣扣子,星期五了,提醒他回家要洗澡,把头发整干净衣服收拾好,帮他辅导作业,和他一起整理书本等等。
一个学期的努力, 渐渐地,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大的变化,字开始写得清楚了,上课不照镜子了,也不偷吃东西了。上课好动的他,也会常常举手发言,而且回答得都很好,作业也能按时交了,虽然质量还不是很高。当然他还存在很多的毛病,还有很多要改的地方,但是说真的看到这样的结果,笔者还是较满意的。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艺术。从教育张同学的过程中,笔者感受到了教育孩子就是奉献“爱”。一个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也使笔者懂得了: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倾注母亲般的慈爱,这能抚平痛的伤口;还要有父亲般的严爱,这能使他分清是非、黑白,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每个人肯定都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孩子,给班级造成不和谐的音符,每当这时我们应该耐心地面对,抓住契机,把不和谐变成和谐。
参考文献:
[1] 姜东.拓展教师视野 生发课堂趣味[J].教学与管理,2014(07).
[2] 周新桥.教师的视野与教育的视野[J].知识窗(教师版),2013(08).
[3] 徐华.知识的拓宽,师德的升华,灵魂的净化——参加国培的思考与感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1).
[4] 许兆燕.初中班主任工作三境界[J].吉林教育,2012(14).
[5] 徐廷福.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人文情怀[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