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西县低产低效林改造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

2017-07-12王莉欧光龙

绿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

王莉+欧光龙

摘要:指出了地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日益严峻,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各国的普遍共识。森林作为天然的制氧固碳介质,碳汇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潜力。提出了泸西县作为一个国家连片石漠化贫困县,在低碳经济发展中任重道远,其应在分析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增加森林碳汇关系的基础上,抓住林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全面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提升林地质量和效益,以期促进泸西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低产低效林改造;低碳经济;森林碳汇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11204

1 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己被列为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累积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龙卷风、冰雹、强降雪、干旱、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频发。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性措施。在《京都议定书》中提出了实行减排的两种办法,一个是直接减排,即对现有的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限制、改造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另一个是间接减排,这就是在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实行造林、再造林,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的吸碳固碳能力。森林减排不仅成本低、可持续,而且无污染,还能为社会提供丰富多样化的林产品,从而得到国际社会很多国家的认可,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2 低效林改造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分析

2.1 低效林改造

低效林是指由于受人为因素的直接作用或诱导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林分结構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林分质量、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林分的总称。低效林改造是优化森林结构的关键措施和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林农收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的第一抓手,更是低碳经济下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途径[1]。

2.2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上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 GDP 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3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是维持大气中碳平衡的重要杠杆,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2]。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 m3,平均吸收1.83 t二氧化碳,放出1.62 t氧气,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量的90%[3]。这表明通过森林资源进行节能减排,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低碳化也是林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扩大林地面积和科学造林、营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目的的林业活动。并通过人工造林活动,种植专门用于获取碳汇的林木,生产碳汇产品(即碳信用指标),并进行买卖产生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一种新型林业发展模式。

2.4 低碳经济与林业碳汇的关系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4]。林业是指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通过合理经营森林资源,充分利用森林的可再生性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具有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主体功能。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各种努力中,林业活动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林业发展战略方向定位为“生态林业”,突出强调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反映了环境气候变化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生态文明的本质属性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则依赖于生态化、低能耗化的低碳经济模式。进行林业建设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实践证明:林业是低碳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低碳经济的主要承担者,具有维护生态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体功能,发挥着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独特作用。大力加强林业建设,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固碳减排的综合作用,是维护区域和全球生态安全的捷径。

3 低碳化是林业实现可持续经营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增汇减排协同推进,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在2015年12月12日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作出承诺:到2030年左右使CO2排放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m3左右。为实现目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的政策和行动,研究制定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13~2020年)》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强调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扩大造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吸收大气CO2的功能,增加碳汇效益,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是林业肩负的特殊使命,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4 泸西县低产低效林改造

4.1 基本概况

泸西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3°30′~104°03′,北纬24°15′~24°46′之间。东以南盘江为界和邱北县隔江相望,南与弥勒市接壤,西与石林县毗邻,北与师宗县、陆良县相连。县城-中枢镇居县境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距省会昆明市166 km2,距州府蒙自市178 km2。

泸西县地处滇东南岩溶地区,南盘江大断裂带西侧,全县地势起伏较大,呈阶梯状倾斜,最高海拔2459.3 m ,最低海拔806 m;属于低纬度高原,热量垂直分布差异明显,立体气候差异明显;全年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县境内岩石种类繁多,地层较复杂,其中以石灰岩、黄色砂页岩、紫色砂页岩三种地质广为分布;土壤类型多样,主要以黄棕壤、黄壤、红壤、褐红壤、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七种为主。泸西县水资源、生物资源等丰富,旅游资源独特。全县共有植物资源1870余种,其中林木树种299种,果树品种182种,花卉405种(含木本192种)。主要的林木树种有35个科116种。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植被在地域分布上存在明显海拔差异。县内植被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其次分布有温凉性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及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

泸西县辖5镇3乡,81个村委会,5个社区,477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4.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万人,占74.9%以上,少数民族人口6.82万人,占15.48%,世居汉、彝、回、壮、苗等民族,是一个以粮、烟经济为主的典型农业县。2016年全县生产总产值82.1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8元[5]。

4.2 泸西县低产低效林改造建设现状

4.2.1 林业资源概况

据泸西县2011年林地利用保护规划成果资料,全县国土面积1674 k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75715.2 hm2,占国土面积的45.2%;非林业用地91763.8 hm2,占国土面积的54.8%。

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44670.3 hm2,疏林地581.1 hm2,灌木林地24033.2 hm2,造林未成林地4398.8 hm2,苗圃地31.1 hm2,无立木林地119.2 hm2,宜林地1881.5 hm2。而按林地结构分:生态公益林(地) 57804.8 hm2,商品林(地) 17090.5 hm2[6]。泸西县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分别为37.8%和41.5%,比“十一五”期间分别提高了8%和9%。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59万m3,比“十一五”期间净增90万m3。

4.2.2 低产低效林现状

据2009 年泸西县低产低效林调查规划统计,全县低产低效林20046.9 hm2,按地类分,有林地14699.4 hm2,疏林地118.3 hm2 ,灌木林地5229.2 hm2;按林木类型分,残次林466.3 hm2,劣质林5127.1 hm2,低效灌木林4719.5 hm2,低效纯林979.5 hm2,树种不适林 953.4 hm2,经营不当林 7749.5 hm2,衰退过熟林51.6 hm2[7]。

泸西县低产低效林分布涉及8个乡镇69个村委会,1个国有林场。其中:分布较为集中的有白水镇、向阳乡、旧城镇、三塘乡、舞街铺镇、永宁乡,树种包括人工纯林、天然混交林、经济林、疏林地、灌木林地等。重点改造向阳乡、三塘乡、白水镇公益林中的低产低效林地,永宁乡的云南松天然林,午街铺镇、旧城镇等的桉树人工林。主要采取封山育林、抚育改造、复壮改造、综合改造等改造措施。

4.2.3 泸西县低产低效林形成的原因

(1)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造林难度较大是泸西县形成低产低效林的主要原因。泸西地处滇东南岩溶地区,石漠化较为严重,造林地块大部分都在石漠化区域内。这些地块立地条件差,土层太薄、有机质含量低、地块零星分散、造林难度大。再加上树种的选择不当,未实行良种壮苗,树种单一,且大面积营造按树、华山松、圆柏纯林,初植密度偏大,造林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和必要的抚育措施,造成部分立地条件稍差的地块中林木生長演替呈现出逆向演替的趋势,森林三大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引发灾害的因素加剧,影响了森林多种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林分总体上生产力较低而形成低产林[8]。

(2)投资主体单一,资金不足是泸西县低产低效林形成的直接原因。因为缺乏充足的资金,导致各种管理措施无法落实,林分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林内杂草不断蔓延,再加上一些耐旱杂灌木地不断增多,造成林分中目的树种日益减少,导致了林分向低效林逐步演替。

(3)自然灾害严重。2009~2013年泸西县遭到百年不遇的持续干旱,大中型水库及村寨坝塘干涸,大部分村寨人畜饮水困难,给全县城乡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给工农业造成较大损失,给林业造林带来很大的危险期,导致造林成活率急剧下降,甚至成活率为零。经调查,泸西县2002年以来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面积262300亩,其中;轻度受损面积210074.2亩,中度受损面积20882.8亩,重度受损面积31403.1亩。

(4)人为活动频繁使得低产林进一步扩大。由于长期的不合理采伐、过度修枝、偷砍盗伐、放牧等人为原因和火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造成林相不整,林分结构不稳定,林地质量下降。而且林木在长期经受风吹雨淋后,枯叶、枯枝、枯梢会越来越多,不仅增加了火险等级,而且易遭到病虫害的入侵,使生态功能急剧下降,形成低产林。

4.2.4 低产低效林改造的必要性

泸西县地处滇东南岩溶地区,石漠化较为严重,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再加上近年来的极端自然灾害天气,以及森林经营当中的不恰当行为,如:造林树种选择不当、造林密度太大、树种单一、连作、“拔大毛”等原因导致了部分森林生产力、防护效能下降,变成了大面积的“低效林”。 一方面,低产低效使森林群落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生态系统退化或形成生态系统退化的潜在危险。另一方面,低产低效使群落的生产能力下降,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因此,为提高森林质量,应培育高产、高效、稳定的森林群落,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对县内现存的低产低效林进行逐步改造势在必行。换而言之,大力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能充分发挥林业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多种功能,把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建设森林云南、实现林业双增目标、促进林农增收致富、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4.2.5 低产低效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通过实地调查和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依据国家、省、州林业局下发的相关技术规程和界定标准,确定了泸西县低产低效林标准。泸西县低产低效林以林分生长量或生物量较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低30%以上的林分作为主要定量标准进行综合判定。对符合界定标准的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纳入项目范围,凡不符合界定标准或立地条件差、更新树种难以正常生长的区域一律不纳入该项目。并根据林分的实际情况和评判标准确定改造的作业面积,更新改造中的作业面积一次连片不大于20 hm2。

林分改造主要针对商品林,并按照“适地适树”以及“适地适群落”的要求,通过改造来提高森林的生长量和质量,将低产林改造为高产林;而对于公益林,只针对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地段才进行低产林的改造,从而提高森林的防护效益或者风景观赏价值。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近自然林业”、“无性系林业”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成果,遵循生态系统原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严禁借改造之名乱砍滥伐,禁止对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脆弱区的低效林进行强度干扰。

(1)封山育林。对于经常遭受人、畜破坏,导致林木不能正常生长,且已有一定数量目的树种幼苗、幼树的林分,采取封禁措施使其恢复正常生长发育。对于目的树种幼苗幼树数量不足的林分,可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即人为的补植补播,加速森林群落进展演替过程。其中,永宁乡大中寨林场内的云南松针阔混交天然林,由于多年干旱,很多云南松林木因病致死而形成低效林。因此,可采用“保育式疏伐法”,即通过林冠下整地、清理,创建有利于云南松天然更新条件的林窗,同时可补植部分云南松来进行恢复性改造。

(2)抚育改造适用于间伐、补植、补造等抚育措施。通过抚育改造,调整树种组成,提高林分质量,培育生产力较高或防护能力较高的林分。间伐过程中,在坚持“间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劣留优” 的原则时,伐除生长衰退、受损严重、无培育前途的林木。但单次间伐强度不超过林分蓄积的25%,以免形成大的林窗。林分间伐后几年内,林木生长加快,又会出现树冠交接的情况,影响到目标树的生长,这时根据情况再进行间伐,始终最大限度地保证目标树的正常生长,这样经过多次间伐后,整个林分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最终保留下的培育目标树也将是林分中生长最好的更新种源。其中,向阳乡重点公益林中的华山松人工纯林,可采用此法将其改造成针阔混交林。

(3)带状改造。对于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低产林不适合进行全面伐除改造,可采用带状改造,应按照等高线或斜等高线设置采伐带,带宽度不得超过林分平均高的2倍,间隔距离不得小于采伐带宽度。及时更新,待幼树生长稳定后,再改造剩余带的林分。根据改造要求,全县低产林中有部分是灌木林需要改造为乔木林。由于灌木林所处区域坡度在20°左右,立地条件较差,岩石裸露,不适合皆伐,所以可通过带状采伐灌木,采用大苗植苗造林完成低产林的更新改造。其中,舞街铺镇的灌木林可采用此法进行改造,树种可选择华山松、栎类、川滇桤木等,进行“近自然造林”,坚持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改造后避免形成纯林。

(4)块状改造。这种方法适合于主要树种符合要求,但郁闭度在0.5以下,甚至是疏林地或疏密不均的低产林分。块形自行规定,随地形布局。每块面积山地条件下一般不超过3 hm2,平川或河滩地不超过10 hm2,呈品字形排列,块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为改造林分平均高的2倍以上。在林中空地清除灌木,进行整地,在块状地块上造林,及时更新,待幼林开始郁闭,幼树生长稳定后,再改造剩余林分。桉树低产人工林改造时,为培育高产人工林,可采用块状改造法,进行无性系造林,也可形成块状混交林。

(5)引进树种,改善组成。适用于造林、经营措施粗放和立地条件较差的人工低产纯林,进行强度间伐,引进改良土壤的乔、灌木树种形成混交林。改造区内的桉树人工纯林由于树种单一、密度大、生产量低,林下植被也比较少,枯落物分解慢,地力逐渐衰退。引进栎類、旱冬瓜、相思等阔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改善本身的遗传结构和林分结构。桤木造林时可将桤木作为用材目标树,油杉作为生态目标树,营造混交林。

(6)混交或轮作。对于生长衰退的人工低产林也可以进行混交或轮作,如舞街铺镇桉树人工低产林可选择桤木混交或轮作。桤木根系发达,耐潮湿土壤,材质优良,经济价值高,当地又有许多矿山,利用桤木作为坑木是很好的选择。同时,桤木具有根瘤菌,可固氮,能够改良土壤;也可利用桤木树皮培养石斛等药用植物,市场前景较好。桤木与云南松、柳杉混交生长良好,因此也可形成针阔混交林。

(7)复壮现有林木。对于通过采取培育措施可望恢复正常生长的中幼龄林,可以加强林地管理,通过除草松土、施肥间作、嫁接、防旱排涝、平茬复壮等措施提高森林生长量。

(8)综合改造 。对于残次林、劣质林、低效灌木林、低效纯林、树种不适林、病虫危害林及经营不当林可以进行综合改造,改造方法为补植、封育、抚育、调整等多种方式和带状改造、育林择伐、林冠下更新、群团状改造等措施,提高林分质量。

4.2.6 低产低效林改造的成效

(1)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大规模的低产低效林改造,使全县的树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提高了现有林分的生物多样性、群落稳定性和生产力,生态防护功能显著增加,森林的多功能效益得到提高,遏制了森林衰退扩张趋势,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使现有林分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协调统一。

(2)增强了林产业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参与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老百姓可以直接从森林中产生效益,刺激了造林积极性,改善了林种结构,开发了林下资源,促进了林产业健康发展[9]。

(3)生态建设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在2009年泸西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和不断频发的雪灾、冰冻灾害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进一步增强,大面积地进行低产低效林改造。并加大了对生态文明建设及植树造林的广泛宣传,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了“泸西高原花园城市”的建设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植树造林氛围。并结合林改政策的宣传,使毁林案件持续减少。

5 低效林改造對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

(1)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效林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林分结构,开发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综合效益,提升森林固碳增汇的能力。低效林改造具有双重意义。在减排增汇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改造劣质林分,防止森林退化带来的碳排放,另一方面是经过改造,促进森林质量的提高,增加碳吸收,产生更多的森林碳汇;在经济效益方面:合理的低效林改造模式,让泸西林业形成更加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实施低效林改造工程,改善林分的质量,促进林地生产力的提高,进而实现森林经济收益的增加。

(2)低产低效林改造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加强森林经营管理,使树种结构得到优化,并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碳吸收和固碳;通过改造,极大的降低了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巩固林权管理制度,极大的提高林农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经济林果梨和木本油料核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与城镇面山和通道绿化建设工程相结合,不仅提高了森林面积,增加了森林碳汇储量,还能够改善县城周边的人居环境,增加绿色就业,促进了泸西新农村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推动了泸西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3)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展林业发展空间、提高林业碳汇能力、加快林业产业建设步伐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是巩固泸西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需要,也是泸西县广大山区群众致富增收的需要,更是实现泸西低碳经济城市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低产林改造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Z].红河:沪西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2009:1~13.

[2]李怒云.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J].林业经济,2010(2):73~75.

[3]冯宗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4]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9,65

[5]莫伟.泸西县政府工作报告[R].泸西:泸西县人民政府,2016.

[6]泸西县人民政府.泸西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 [Z].2011:40~44.

[7]张鸿.泸西县林业生产建设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11(1):69~71.

[8]泸西县人民政府.云南省泸西县林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Z].泸西:泸西县人民政府,2014.

[9]范克勤.中低产林改造助推沾益县低碳经济发展[R].昆明:云南低碳发展科技论坛,2010.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形势下企业碳管理会计的构建
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
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探析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