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林区林下中药材种植优势与发展对策
2017-07-12林其华
林其华
摘要:指出了中药的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可目前对中药的需求却逐渐加大,为了可以更快地跟上中药的需求量,同时也确保中药的药性,当代中药基本采用的是林下种植的方法。阐释了林下中药种植的优势与发展对策,分析了林下中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材;林下;种植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14002
1 引言
利用林地种植中药材,发展林下特色经济,不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可推进地区的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最近几年,我国的福建、云南、甘肃、河北等省林下种药渐成气候,富裕了不少农民。但林下种植药材与大田种药有较大差别,与常规种粮差异则更大。想要提高林下种药效益还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2 林下中藥材种植的优势
2.1 地理环境独特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戴云山脉中部,泉州市西北部,闽江一级支流大樟溪上游,东邻永泰县、仙游县,南和永春县接壤,西连大田县,北毗尤溪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7 °56′~118°33′,北纬25 °23 ′~26°57′。地处闽中屋脊的戴云山区,东西长62.1 km,南北宽60.4 km,全县土地总面积2232.16 km2,辖18个乡镇,202个村(居),人口30.4万人。境内地质基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主要岩石有凝灰岩、粗面岩、花岗岩、流纹岩、砾岩、石灰岩等。戴云山区的土壤主要由5个土类组成,以山地红壤为主,占林地土壤面积的83.8%;黄壤次之,占林地土壤面积的16%;还有赤红壤、黄红壤和极少量的泥炭沼泽土零星分布,仅占林地土壤面积的0.2%。土层普遍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含水量适宜,质地疏松,理化性状好,肥力较高。
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境内已发现的矿藏达40多种,如高岭土、铁矿石、石灰石等;现有林业用地272.2万亩,毛竹35万亩,森林覆盖率77.3%,林木蓄积量1038万m3,森林资源占泉州市的52.4%,是福建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德化县的独特地理环境适合发展林业,其多山环境是林下中药材种植的理想场所,更是产业开发的先驱基地。
2.2 中药材资源丰富
德化地处闽中屋脊的戴云山区,境内多高山河谷,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地貌深度切割,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生态环境复杂,自然植被类型多样,境内的中药资源十分丰富,中药材种植种类30 余种,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00 hm2,参与中药材种植的企业、专业合作社50多家。种植的品种有杜仲、银杏、厚朴、鱼腥草、金银花、太子参、七叶一枝花、铁皮石斛、葛根、台湾榕、黄花远志、草珊瑚、畏芝、黄柏刺、金线莲、风鼓草等中药材,中药资源比较丰富。德化的气候可以适宜中草药的栽培,引进一些有经济价值的中草药进行栽培,未尝不可让其中药资源更加丰富。
2.3 政策优势
近年来,德化县已经把中药产业作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中草药的种植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态势。福建省财政厅和林业厅出台了《福建省省级财政林下经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德化县出台开展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和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实施意见,明确林下种植中药材资金补助标准,在政策上得到了优惠。
2.4 林下种植中草药的优势和好处
多年来,德化县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乡下许多农地无人耕种,极大的浪费了土地资源,一些农户为了不让土地被荒废,大多选择在地里种上一些抗自然病虫害以及抗旱的乡土树苗。到每年春节回来过年再去自己的地里管理这些树苗。县政府于是也出台了《落实发展新理念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如种植生姜、油茶。在家务农的农民也种植了一些经济林,像桃子、梨、蜜柚等,但总体经济效益偏低,林农积极性不高。在林地套种中草药不但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协调发展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办法,对于增加林农收入有积极作用。德化县戴云山为闽中最高峰,山峦叠嶂,气候、土壤、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多为天然阔叶林,适宜多种药材生产,如山药、罗汉果、茯苓、半夏、姜黄、砂仁等,林下种植范围广。
3 林下种植中药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规模小,中药发展长期滞后
德化县是以陶瓷产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长期忽视了中药材种植这方面的产业发展。在十二五的时候药用植物的总产量虽有增产,但是同比福建省其他地方的中药种植规模,德化县的中药种植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多数中药的种植面积达不到大规模,个体药农没有成批种植这些药用植物,或者依赖于传统的进山采药的方式获取药材,转而向本地的集市或者买卖场所进行本地销售。有规模生产的中药种植,又比不上闽西北地区,可见德化县中药种植存在规模小的问题。
3.2 药用植物品种过少
德化县的药用植物约有63种,种植品种大约有30多种,药用植物品种过少,也导致了林下种植药材品种数少。德化县的气候复杂,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又具有气候垂直变化大、小气候突出等特征,林下种植药材也要求要适应植被多样性,这制约着林下中草药的种植。
3.3 中药材种植技术落实,人才少
林下种植中药有相应的技术难度,这成为制约德化县发展林下种植中草药的重要问题。技术的推广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多数村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普及林下种植中药材的技术有赖于技术人员,但是德化县也缺乏这类人才。
3.4 缺乏资金和获取药材市场信息的途径
尽管在“十二五”期间德化县中药材种植得以发展,但个体小农仍然缺乏资金,不敢引种新品种,扩大生产规模。中药材的销售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缺乏统一的市场运作和宏观调控机制。生产的中药材除一部分依赖省内大型制药企业需求外,大部分还是依靠一些企业和小药商收购转手,种植户缺乏及时获取药材市场信息的途径。供求关系不稳定,无序竞争情况严重,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导致种植环节市场风险增加、种植效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4 林下种植中药材发展对策
4.1 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十二五”期间德化县的中药种植规模得到扩大发展,一部分农民开始走上种植中药材的道路,资金和技术一直是制约他们的问题,因此政府需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同时做好林下中药材的技术培训迫在眉睫。以网络、视频、技术人员走访的方式使林下种植技术进村入户,培养村镇的林下种植骨干人才引导人们学习种植技术,也是一种好办法。
4.2 引进新的适宜本地的林下种植中药材品种及扩大生产规模
林下能种植的中药材有:柴胡、白芍、菊花、红花、半夏、天南星、土贝母、蒲公英、半枝莲、台湾榕等,像柴胡就比较适应德化的生长环境,可以推广,种植难度也不大,有利于合理配置林下药材的种植比例,使林下种植药材对市场的风险降低。在推广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市场供需原则下,才能更好提升效益。
4.3 增加获取药材市场信息的途径
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对于调整生产规模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民个体在进行生产时,注重提升药材品质,需要多方面多途径了解市场行情,政府可以发布相关的市场信息,把握好供求关系,不要仅仅依赖于省内大型制药企业、小企业和小药商,还要寻找省外的市场信息。把握市场行情,不要无序恶性竞争,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和个体的自我微观调控,及时传达和获取市场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4.4 林下种植中药材应注意的问题
选定的中药材必须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在林地生长;选择以收获茎、叶、花、果等地上部分为主,一年种植可多年受益的药材有:金银花。一些设计技术层面的问题一定要把握好。
5 结语
就目前我国发展的国情来看,中草药的可持续性需求以及生態环境逐渐的提高,对林下种植中草药的建设也需要紧跟发展的步伐,这不仅仅实现了林业产品的丰产,更是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所以对于林下种植中药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重视,从而来增加中药材种植地区的适应性与协调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紧跟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成林.浅析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220.
[2] 蒋 祺,顾国栋,代 沙,等.攀枝花地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业优势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4(2):471~473.
[3] 张 建.发展林下种植茯苓产业探索——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J].吉林农业,2013(14):14~15.
[4]徐 燕,李爱华. 浅谈核桃产业发展[J]. 中国林业产业,2016(3):140.
[5]李忠新,杨莉玲,阿布力孜·巴斯提. 中国核桃产业发展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4):23~28.
[6]李 娅,韩长志. 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经济林研究,2012(4):162~167.
[7]吕秋菊,沈月琴,高宇列. 山核桃产业的发展过程、动因及展望[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1):97~103.
[8]赵峰娟,王艳杰,姜志德. 县级核桃产业发展评价体系及其应用[J]. 林业经济问题,2010(5):447~451.
[9]游 玮,刘雅娟,王海鹰. 山阳县核桃产业发展模式及对策探讨[J]. 陕西林业科技,2009(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