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的“教育名言”言过其实了吗?
2017-07-12阳锡叶通讯员黄军山彭猛兴
本刊记者︳阳锡叶通讯员︳黄军山 彭猛兴
热传的“教育名言”言过其实了吗?
本刊记者︳阳锡叶
通讯员︳黄军山 彭猛兴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清贫,选择寂寞”“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近日,在朋友圈中热传着一条“最坑老师的教育名言排行榜”,其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位列第一,引起很多教师的共鸣。这些“教育名言”的背后,折射出社会对教师和教育的某些期待,也折射出社会对教师和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从一位教师的无奈说起
晚自习下课铃响,学生陆续走出教室,郑启乐(化名)一个人呆坐在讲台前,想起刚刚政教处打来“又有学生违纪了”的通报电话,心里一片茫然。
郑启乐是职业学校的一名教师,工作之初,他时常在各种会议和讲座上听到陈鹤琴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成为郑启乐职业生涯中最初的成长动力。
然而,理想敌不过现实。郑启乐班上的学生,有留守少年、单亲孩子和智力有偏差的孩子。平时学生表现不好时,他总会想起这一“教育名言”,一遍遍检讨自己,试图找到自己“不会教”的根源,然后百倍努力地去实施教育。
让他感到无奈的是,工作中固然有收获,有成就感,但一切似乎永远也不能完全让人满意。“我无法教好所有的学生,成绩差的依旧大有人在,有不当行为的也为数不少。”
更让郑启乐困惑的是,家长往往认为,老师理所应当把他们的孩子教好。
去年,班上有名学生在一次月考中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得知后来校了解情况。郑启乐和家长耐心地分析了原因,原来学生沉迷手机游戏,郑启乐发现后将其手机没收,但家长却没坚持原则又给孩子买了一部新手机。郑启乐提到这一点时,这名家长反而跟他理论道:“你们老师不是可以做思想工作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吗?你们在大学不是学教育学这个专业的吗?在好老师面前就没有不听话的学生吧?”
家长的质疑让郑启乐郁闷了好长时间。“我反思自己的专业水平确实还有待提高,但足够优秀的老师就真能解决所有问题,教好来自形形色色家庭的学生吗?”郑启乐说。
一句被曲解的“名言”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这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泰禹小学教师金波认为,这句话被严重曲解了。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是可以教育的,可以通过教育使其成长进步。但“教好”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在金波看来,“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对教师的激励——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如果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了困难,学生没有取得自己期望的进步,教师应反思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及时总结提高,选择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教育目的。那么,不仅学生进步了,教师也进步了。
现在,这句话被曲解为学生成绩不好或行为不端,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老师“不会教”,“这显然违背了全面看待事物的基本方法,很荒谬。”
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室主任何文明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一种教育理念,或者说是一种教育信念。它告诉我们,要相信任何学生都有可教育的潜能。一个学生没有教好,是暂时还没有找到适合这个学生的教育方法。但并不是要把所有学生都教成爱迪生和爱因斯坦,而是坚定教育信念,尽可能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到他们应有的水平。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也表示,这句话本来的含义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以及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份责任、信念与严格要求,让许多教育者创造了“教育奇迹”,这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中不乏生动的案例。因此这句话有一定的真理性:不要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但它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并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
那么,究竟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认为,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第二,“好”的标准因人而异。说“有”,是因为现在的评价背景下,即使老师“会教”,可“教不好的学生”仍大批量地存在。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其目的就是要让一部分学生被淘汰,即被“教不好”——都教“好”了,还怎么选拔?
“教育万能论”该过时了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片面的说法,是对大部分老师自尊心的伤害。”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校长刘欣说,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句名言只看到了老师的影响和作用,片面强调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忽略了学生群体自然存在的差别。其次,它夸大了教育的效果。教育不是万能的,学生是否成才受学生本身、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应试教育”的语境中,“教好”被理解成让每个学生都考上大学,甚至考上名牌大学,这只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形成的片面认识,犯了思想上绝对化的错误。
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三小校长周满意认为,学生教育不好不排除教师教学水平的原因,但教育只是影响孩子的外因之一,如禀赋、智力与非智力的差别、家庭教育、同伴、社会等都是影响孩子是否成“人”的因素。
“我们的家长教一两个孩子教不好,却反过来要求一个教师教好几十个孩子,这到底是谁不负责任?”浏阳市浏阳河中学教师周芳元认为,无端夸大教师的作用,用不切实际的言语要求教师,并不能彻底改变孩子们的教育效果。相反,若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更多地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才会有孩子更灿烂的明天。
李镇西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学生所受到的非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的自我教育。“我们不能做超出能力和责任范围的事,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学生最终仍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达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十二万分的鄙夷!”李镇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