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的思考
2017-07-12杨三长
杨三长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寨里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的思考
杨三长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寨里中心小学
当前教学改革进程逐步加快,很多教师都发现了“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教师们纷纷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利用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兴趣,从多角度应用“有效引导”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引导;策略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诸多学科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上。新课标提出后,教师纷纷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引起了相关教育学者的思考。“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帮助。
1 “有效引导”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它也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来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开始将有效引导的方式引入到小学课堂教学中,旨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选择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实,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发展,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推崇。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应用
2.1 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非常强,环境因素对其影响非常大,因此如果可以利用合理的方式刺激其产生兴趣,就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这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整体水平为切入点,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正确引导学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创设的情境不能脱离现实环境,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实际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例如“角”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让学生亲自回忆、感受,这样他们对“角”的概念就会非常深刻,同时还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发现很多和“角”相关的物件,从而真正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1]。
2.2 有效利用疑问,引发学生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的设计一个有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有效引导”的目标。在具体问题中学生会发现他们不懂的问题,通过质疑引发学生独立分析及思考,利用自己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形成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也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电脑学生对事物发展规律加以掌握,从而了解如何解决问题。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巧妙设置疑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从4根小棒(长短不同)中选择三根摆成三角形,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并不是任意三根就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呢?”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终得到三角形三边规律,这一过程对于提升教学质量非常重要[2]。
2.3 面对学生“错误”,及时纠正引导
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而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应利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这些错误,积极对学生“错误”的思考进行引导。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不高,因此他们在思考过程中犯一些错误是难免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理解上和知识上的错误两种类型,在分析学生所犯错误时,教师首先应判断好学生所犯错误的类型,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引导。例如,在“分数的初步学习”教学中,首先笔者为学生讲述了分数的相关基本知识,然后在学生掌握好这些基本知识以后,为学生设置一个问题引发其思考“将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剪断后每段的长度是其总长度的几分之几?然后将其中段绳子再以刚刚的方式对折后再剪断,得到的每段其长度又是总长度的几分之几呢?”多数学生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会在后一个问题的理解上产生错误,这时笔者及时纠正学生的思路,利用两个“错误”引导学生针对分数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
2.4 提供学习机会,发展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为出发点,将学生引到充满探究性、现实性及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之中,同时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体现出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的趣味性与独特性,从多角度展开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发展。例如,在一年级数数教学过程中,笔者多次针对班级中的学生提问“你有几个朋友?”“教室中有几张桌子?”“每天有几节课?”等,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锻炼自己数数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效果非常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多个层面中发展自身的数学能力,并且获得全方面的提升,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有效思路[4]。
结语
综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深入,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之而来的,我国对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各地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效引导”作为弥补这些不足的一项重要手段,受到了各地教师与学生的欢迎。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有效引导”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很有意义。总之,“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有效引导”策略中还包含很多具体的内容,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展开深入的分析与讨论。
[1]张智丽.“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湘潮(下半月),2011,05:127.
[2]赵艳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08:224.
[3]李灿,吴红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3.
[4]刘玮.数学思想的本质意蕴及建构策略——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4,06: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