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典型错例分析的教学改进实践
2017-09-16金燕云
金燕云
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小学部
基于典型错例分析的教学改进实践
金燕云
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小学部
小学生在乘法计算的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典型错误,文中笔者就小数乘法的“典型错题”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本校的学生特点,形成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小数乘法;典型例题;教学策略;学生特点
小数乘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其中乘法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问题。文中,笔者结合小数乘法“典型例题”分析,探究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就“小数乘法”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题
1.1 乘法竖式与加、减法竖式混淆。小数加、减法竖式必须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说相同数位对齐,而小数乘法的竖式只要求末位对齐,其积的小数位数由因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学生因年龄、知识经验所限,使小数加减法竖式往往先入为主,对小数乘法竖式计算产生负迁移,将小数乘法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导致错误。
例1用竖式计算4.06×0.26
1.2 计算过程错误。做小数乘法计算,有的学生要么忘记进位,要么乘、加混合,要么只计算半截,还有遇到中间有0犯错,进位出错等。
分析学生解题的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在2×5时未加3,而造成了错误。
1.3 思想轻视导致错误。计算毕竟是一件枯燥的事,缺乏乐趣,要靠学生的毅力和耐心。如果看见小数计算就想退避三舍,就有“烦”的感觉,那么出错只是迟早的事。
解析(略)
2.实践中改进,形成教学策略
2.1 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实践表明,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大部分都运用口算解决。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突破口算关,笔算实际上是口算的结果。
2.2 突出小数乘法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教学
根据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小数乘法教学要把重点放在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出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数。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教师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必须正确。这要求教师要熟悉各册教材的新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设计教学预案,优化教法,以求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并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3 智慧、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首先要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是教师的问题是教材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找到原因后,心平气和地、及时地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并提出纠错的措施。如,加强小数乘法(特别是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与小数乘法之间的区别:计算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是为了进行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而小数乘法中的小数点对齐只是两个因数小数点位置上的一种巧合。当学生弄清小数加减法与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的区别时,就能在小数加减法及小数乘法的运算中,准确地为小数点找到“家”。
2.4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计算时要有合理的操作过程。对错误率最高的四则混合运算,应使学生掌握如下的操作程序:运算开始——思想集中,仔细解题——认真审题,确定算法——运用算法,正确运算——步步检查,及时纠正——最后结果。
上述述操作过程可先让学生知道,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地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按上述操作过程进行运算,并能体验到其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其次,要让学生养成计算列草稿的好习惯。在进行四则运算中,要提倡口算与笔算结合,口算只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在刚开始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要求学生把竖式写在作业本上,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计算步骤,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横式、竖式都成为作业要求,认真程度会大大提高。
结语
如果学生多次重复某种错误,这种错误已在头脑中生根,纠正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应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此外,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板演、作业批改等都是提高学生小数乘法正确率的重要载体。
[1]顾丽华.要学会经营小数数学课堂中的错误[J].亚太教育, 2015(05)
[2]王焱烽.我们是怎样找到错误原因的——基于298例访谈实证的小学数学错题的错因分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5(05)
[3]王正恩.谈谈小数乘法的教学[J].新课程(上),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