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2017-07-12张安平
张安平
(黑龙江省审计厅,哈尔滨150001)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张安平
(黑龙江省审计厅,哈尔滨150001)
通过对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概念的界定,并对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工作机制、机构设置、人才培养、技术信息化”四个角度入手,提出了实行内部控制审计常态化;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国际化等对策,对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高校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
一、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内涵
(一)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
2013年,中国内审协会发布《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中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因此,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高校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高校内部审计主要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审计,前者结合各项业务活动分散进行内部监督,后者针对某一特定业务、某一特定领域或部门进行局部内部审计。
图1 内部控制审计的系统化过程
(二)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
2012年,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内部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中指出“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控制审计活动”。高校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实现内部审计从财务查账到参与治理,促进权力制衡的可行路径,动态优化内部控制建设体系。
1.有利于高校完善内部控制。依据内控规范的要求,对高校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开展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根据审计部门的审计评价报告,结合高校编制的内部控制报告情况,[1]综合分析后提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意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审定,有利于改善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完善高校内部控制。
2.有利于高校加强内部治理。通过开展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可以促进高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依照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价和监督结果,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促使高校依法办事、高效廉政、有效问责,从而达到内部治理的目的。[2]
3.有利于高校改进风险管理。高校内部控制是维护高校内部信息与财产安全、完整、准确而产生的管理手段,能够对高校内部财经风险起到防范与规避的作用,保护高校经济利益不受损害。通过对高校内部控制动态建设和管理,促进高校管理者意识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可以进一步改进全面风险管理。
4.有利于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内部审计部门在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信息沟通、咨询、建议、监督和评价等职能,促进内部审计由监督主导向服务主导方向转型,加大内部审计部门的服务职能。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高校内部控制审检方式
(一)外部检查
内控规范的第六十四条中提出“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建议和意见,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3]外部检查主要包括国家财政部门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外部检查一般是受政府或主管部门委托进行的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为政府或主管部门评价被检查高校开展内部控制实施和建设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政府或主管部门制定内部控制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内部审计
内控规范的第六十一条中提出“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3]内部审计就是高校内设的审计部门(或者职能相当的部门)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促进高校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
(三)附带审计
内控规范的第六十四条中提出“国务院审计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对单位进行审计时,应当调查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提示相关内部控制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处理建议和意见,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3]附带审计就是以其他审计项目为主要内容,其中内部控制审计为其内容之一,但也有相应审计建议可以促进高校健全内部控制建设和完善。
图2 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反向关系
三、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一)内部控制意识比较弱
高校中层以上的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内涵理解和学习不到位,简单地认为是内部资产和内部会计控制,没有达到全员全过程参与,忽视了业务活动的风险识别和防范,从而导致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流于形式,风险评估不全面,内部控制运行效果不佳。
(二)内控审计制度不健全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不仅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审计法规,还需执行高校自身的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目前多数高校尚未制订《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办法》,没有完整的可供执行的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制度,使得高校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缺少依据。
(三)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
2015年,河北省高校内审机构设置上,独立设置审计机构的高校很少,省及市属只有11所高校单独设置了审计部门,占高校总数的29.73%,多数高校将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4]还有的高校干脆没有开展内审工作。由此可见,难以实现高校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阻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
(四)内审人员素质不全面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主要职能为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随着高校不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内部审计成效显著,审计职能已得到扩充,逐渐转变为以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为一体的综合性审计,也符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由于高校内审人员多为会计专业,审计专业科班出身的较少,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导致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和业务素质不全面,因此,独立完成综合性内部控制审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优化对策
(一)实行内部控制审计常态化
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全面的系统性工程,为了达到预期审计效果,必须实行内部控制审计常态化,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建立实施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建立以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牵头部门主抓和相关单位协调的工作机制。按季度、年度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出具审计整改报告,报备高校党委会审议,下一年度按照审议后的内部控制审计整改报告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符合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
(二)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可以通过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业务外包中介机构两种形式来实现。为了方便高校内部治理的需要,有必要单独成立审计机构,开展高校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内部审计,包括财务审计、工程审计、内控审计等等,内部审计机构在高校中的地位和权力直接关系到其能否有效地实行审计监督,从独立性与权威性的角度看,内部审计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作用的发挥就越有保障;高校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内部控制审计通过招投标形式外包给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和鉴证,从而规避审计人力不足和审计独立性的风险。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国际化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由于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量大等原因,需要具备审计、会计、工程、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员才能有效开展。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后期教育和专业培训等方式更新专业知识,与国际水平看齐,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时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审计职业行为,提高审计职业道德水平,维护审计职业形象,遵循诚信、客观和公正原则,在执行审计和审阅业务以及其他鉴证业务时保持独立性,真正履行相应职责,维护公众利益。
(四)实现内部审计技术现代化
传统的审计技术是指以账项审查为基础的事后查账技术,现代审计技术则是在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风险分析、内部控制系统评审、电算化审计技术等形式的方法体系。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要有效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必须提高内部审计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全面实施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实现内部审计技术现代化水平。
[1] 舒孝永.基于风险导向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6(9).
[2] 杨忠莲,张 硕.基于治理视角的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6(10).
[3]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J].财务与会计,2013(2).
[4]祝杰真,张 静.新内部审计准则实施下的高校审计工作研究[J].会计之友,2015(8).
[责任编辑:王 旸]
F239.45
A
1005-913X(2017)05-0067-02
2017-03-10
张安平(1960-),男,山东昌邑人,研究方向:政府会计及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