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羽毛球专项学生反手击高远球技术教学探析
2017-07-12买毅强
买毅强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普通高校羽毛球专项学生反手击高远球技术教学探析
买毅强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本文对反手高远球的技术特点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反手击高远球这项技术。
羽毛球专项学生;反手击高远球;教学与训练方法
近年来,由于我国羽毛球在世界赛场上的卓越表现,使羽毛球运动也逐渐地在群众中普及,高校也掀起了练习羽毛球的热潮,尤其是各个高校体育专业技术课都纷纷开设了羽毛球选修课和专项课。对羽毛球专项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把重点集中在他们的技术学习上,也要把如何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与训练。说到实战能力,就使得羽毛球教师不仅要对羽毛球专项学生教授全面的羽毛球技术,也要教授他们如何在实战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技术来达到取胜的目标。反手击高远球是羽毛球所有技术中最难掌握的且在实战中威胁性相对较小。不具威胁不代表就没有用。所以,羽毛球专项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这项技术而且还应在实战中运用自如。
1 羽毛球专项学生的特点
羽毛球专项的学生主要是选择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技术专项课是羽毛球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在进入高校前是没有接触过羽毛球或者没有接触过专业的羽毛球训练的学生,有一定身体素质基础,但是基本没有羽毛球技术基础及专项素质基础。
2 反手击高远球技术的概述
2.1 准备姿势
羽毛球反手击高远球技术以右手持拍为例,在对方打出自己反手区域的高远球时,首先要做的是左脚向左后方移动一步,紧接着右脚向左前跨一大步,同时转身使身体背对球网,身体重心在右脚上,移动到位时,使球在身体的右肩上方。
2.2 引拍姿势
步法移动中,握拍要从正手握拍转变成反手握拍,上臂平举,曲肘使前臂平放胸前,肘关节自然弯曲稍低于肩膀,肩关节尽量内收,含胸,收腹。同时,手臂回环内旋引拍,握拍手放松,手腕稍有外展。
2.3 挥拍姿势
开始挥拍时,身体后伸挺胸,带动肩关节外展上提转动,使肘关节上举,前臂和球拍下垂,然后前臂迅速外旋向上挥动伸直,在挥动过程中手腕后伸,在击球瞬间,手腕闪动,自下而上甩臂将球击出,击球时,手指紧紧握住球拍,使挥拍力量全部传递到拍头。
2.4 击球点是关键
从高远球字面上得知,球的运行轨迹是即高又远,击球点是最关键的一步,通常需在“高点和前点”击球。尽量等球飞行到你右肩上方的高点时击打,这时才能结合手腕的力量产生最佳的效果。如果击球点太低,很难把球回到对方底线,容易被对方趁机进攻
3 反手击高远球技术在比赛中的特点
3.1 威胁性较小
反手击高远球在比赛中通常属于一种被动击球,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反手击高远球就是一种过渡球,尽力把球回击到对方场地的底线和双打后发球线之间的位置,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3.2 球路比较单一
由于人体关节的生理特点,手腕转动幅度有限,球员在被动的情况下无法打出角度较大的斜线球,以至于反手击高远球的球路相对比较单一。
4 教授反手击高远球过程中的问题
4.1 教授时机不适宜
对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羽毛球专项学生,大多数学生是在进校前是没有接触过羽毛球或者说没有系统接受过羽毛球训练的,在这种程度下如果按照一贯的教学计划在第一学期中期对其进行反手击高远球技术的讲授,必将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4.1.1 过早对学生讲授反手击高远球技术容易使其忽略头顶球技术 中国羽毛球国家队总教练李永波说过:“羽毛球运动正手、反手技术都是需要的,当然对专业运动员来讲,更希望他们用头顶,因为头顶球威胁更大,也更隐蔽。”头顶球是羽毛球技术中针对击反手区域球时做出的一种用正手击球的方法,技术特点跟正手击球大致一样,区别就是侧身幅度更大,速度更快。尽量让来球处于身体右上方。头顶球相对反手来说,威胁性更大,回球方式多样,杀球、劈吊等都能通过头顶球技术来完成,球路变化更多。虽然普通高校羽毛球专项学生不是李永波所说的专业运动员,但是对一个羽毛球初学者来说,过早地进行反手击高远球技术势必会造成其懒惰性,反手区域的球能用头顶球技术的却用反手击球,这样在日后训练比赛中包括对脚步移动的练习都不是一个好的习惯,反而会制约学生技战术水平的提高。
4.1.2 过早对学生讲授反手击高远球技术使学生容易受伤 对大多数羽毛球专项的学生来说,在学羽毛球初期对羽毛球是靠手腕的旋转发力这个技巧还不能完全融会贯通,这样一来,在练习反手击高远球这种比较复杂的技术时,会出现发力向后甩手腕等一些错误动作,久而久之,长期错误的反关节运动势必会造成手腕、肘、肩等关节的损伤,如果不加以注意,带着受伤的身体在练习过程中,身体相关部位会出现代偿性运动,以至于造成技术动作的严重变形,在现在处处提倡安全教育的前提下,保证学生的安全是所有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4.2 教学内容片面
4.2.1 注重技术,忽视了身体素质 羽毛球在项群分类中属于技能主导类项目,但是羽毛球专项运动特点是:速度是核心、力量是基础、速度耐力是保证。在教学中,对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重点就是速度和耐力。在21分每球得分的赛制要求下,对球员的速度要求更高,在双方比赛比较焦灼的时候,对球员的耐力也是比较大的考验。所以,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前提下,球员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尤其是专项速度耐力是决定比赛成绩的重要条件。反手击高远球技术是一个在羽毛球所有技术中比较复杂而且相对难以掌握的技术,对球员的专项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对手腕的爆发力和上肢力量。对羽毛球专项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强调反手击高远球技术的熟练度及技术环节的准确度,这样往往会出现有的学生技术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实战比赛中学生却很难打出理想效果的反手高远球或者反手高远球失误率增加,这种情况说明学生在高强度比赛中体力消耗大,在身体疲劳的情况下,动作速度变慢、技术变形等继而影响击球效果。
4.2.2 注重手上的动作,忽视了步法羽毛球这项运动有句老话:“七分靠步法,三分靠技术。”从这句话里我们不难看出,步法在羽毛球运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羽毛球运动中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是要同脚步协调配合来完成的。同样,反手击高远球也是靠合理而有效的步法来作支撑的。在比赛中,整个人是在不停的移动的,运用合理而富有节奏的脚步来尽量使自己摆脱被动的局面,所以反手击高远球技术中的步法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把焦点集中在手上的动作,脚步动作对学生简单师范一下,使学生在练习中也误认为手上动作做好就能打好反手高远球,以至于在实战比赛中,恰恰是因为脚步的原因而严重影响击球效果,从而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对脚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帮你找到合适的击球点,根据反手击高远球技术特点,可以得知击球点即高点、前点是关键。击球点是否合理关键是看身体相对球所处的位置,反手高远球击球点是在右肩上方,如何运用脚步使身体提前处于合适的击球位置是重中之重。
4.2.3 注重单个技术练习,忽视了多球练习多球练习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连续不断地较多数量的供球,采用不同球速、落点及其不同技术组合等手段,使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训练程序和要求,进行连续地重复单个或多个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多球练习是将手法、步法、场上应变反应能力、战术及体能集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把反手击高远球技术单独拿出来让学生进行练习,这种方法会使学生在实战中不能很好的把反手击高远球技术包括反手击球脚步技术和其他技术进行有效的衔接,或者说是在实战中的多拍回合,反手击高远球技术出现失误的概率比较大。羽毛球比赛中,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良好的体能、熟练的技术、富有节奏感的脚步、快速的场上应变反应能力都是决定比赛成绩的重要条件。
4.2.4 注重基本技术练习,忽视了基本技术的运用 所有的技术强化与巩固都是为了在比赛中运用,反手击高远球亦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反手击高远球技术时,过于注重基本技术的练习,在学生基本技术强化和巩固都已经完成后,学生在羽毛球这项运动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项素质基础,此时应进行接近实战的对抗练习,最后发展为近乎实战的全场综合性对抗练习,使学生反手高远球技术能在比赛中运用自如,从而进一步提高实战水平。
5 提高反手击高远球教学效果的策略
5.1 加强专项素质练习
对高校羽毛球专项学生,教授其反手击高远球的最佳时机应是在其熟练羽毛球正反手发力技巧,对全场步法移动能熟练掌握之后,而且专项力量素质尤其是手腕的爆发力有了明显提高后才可将反手击高远球技术对其讲授。这样,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也能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科学的教学与训练。
5.2 变化练习方式
在讲授反手击高远球技术前,要尽量让学生去主动用头顶球技术击自己的反手区域的球,逐步养成主动去用头顶球技术习惯后,再接受反手击高远球技术,这样在实战中就不会有明显的短板被对手抓住。
5.3 加强步法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反手击高远球技术中的步法融入到全场步法练习中,使学生对反手击高远球的步法能和全场步法进行无缝对接,以至于在比赛中,对反手击球的步法能运用自如,大大降低反手的失误率。
5.4 注重相关技术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熟练掌握反手击高远球基本技术基础上,在练习反手击高远球时,要结合着球路一起练,如正手放网前球,下一个就是反手高远球,用不同的球路结合着反手击高远球一起练能让学生更深切体会反手高远球,也能更快地提高实战水平。
5.5 加强多球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专项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后,对反手击高远球技术基本能熟练掌握,此时,应采用多球,用不同的球路、球速及不同的落点,对学生进行全场近乎实战的对抗练习,使其从实战中去体会反手击高远球的感觉,进而使其技术更加全面。
[ 1 ]庄志勇,陈莉琳.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训练水平的探讨[ J ].体育科学研究,2003(2):65-67.
[ 2 ]谢朝权.中国羽毛球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 3 ]蒋昌昊.高校羽毛球专项课中的步法教学[ 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 4 ]刘永.提高羽毛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的效果[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74-75.
G847
A
1674-151X(2017)03-095-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5.047
投稿日期:2017-01-10
买毅强(1986—),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