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新研究

2017-07-12张良祥宋智梁

运动 2017年5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文化遗产物质

尚 书,张良祥,宋智梁

(1.南京艺术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0013;2.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新研究

尚 书1,张良祥2,宋智梁2

(1.南京艺术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0013;2.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合,分析其保护与传承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当今社会,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涌现出许多新的体育竞技项目,对相对较传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冲击。只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与方法,才能改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近年来,国内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层出不穷,并涉及各个方面,虽然黑龙江省民族体育文化种类居多,但对其的保护传承的创新研究成果不为显著,并且大众对体育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够,导致这些原有的文化遗产慢慢地消逝。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相应的对策,促进其长久发展。

1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1.1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现状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体育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是中国多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成果,也是早期娱乐方式与文化教育的见证品。任何事物的传播都需要依附于载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这种没有固定形态的文化传播来说,民风、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就是它的主体部分,恰好充当着体育非物质文化的载体,记录了中华历史的发展,也是它发展传承的一种介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逐渐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尤其对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来说,更是积攒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开始逐渐注重其保护与发展。直到2004年,中国出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是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转折点。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西方竞技体育已经表现出对未来体育事业的强势主导趋势,与此同时,作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却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大多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被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些传统项目甚至处于濒危状态被社会所遗忘、被民族所遗忘。总结来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危机的原因有以下3点:(1)政府的不重视,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没有积极开展,也不注重对体育非物质文化基础知识的宣传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2)社会的不关注,社会把大型的体育赛事作为关注的重点,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关注微乎其微;(3)媒体的不报道,而报道的都是与利益挂钩的体育赛事,并没有主动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和报道。

1.2 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黑龙江省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其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传承着黑龙江省世代的体育文化,见证了体育文化的发展,但是目前申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较少,有一大部分的民族没有申报其项目,这就更不利于它的保护与传承。但单单就其保护方面来说,法规文件少,政府未做到大力推动保护宣传工作,也没有规定义务,不利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的舞台,甚至有些项目已经在历史舞台上消逝。在世界体育文化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黑龙江省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生存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大多数学者把研究的主体放在了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上面,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问题关注度不够,没有意识到对民族传统体育所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黑龙江省的土地面积宽旷,地理条件占据一定的优势,而环境与经济发展是影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因素。

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世代传承过程中随着环境与社会经济变化而出现进化与变迁。虽然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却没有大的进展,并且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商业利益之间发生了矛盾,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作为一种促进经济的发展手段,将很多项目都印上了商品的烙印,却丝毫不注重后续的保护与发展。在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中,大部分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抽象化,对消逝的那部分体育文化没有起到拯救作用,也没有把其视作一种文化应有的变化与变迁过程,未做到在变化中保护,在变化中传承。近几年,黑龙江省各地市、县有关部门加大了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但是对遗产保护抢救工作没有积极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民中普及率低,在大中小学、城市社区这些团体中,无法引起其重视,也无法深入到学校体育的体系中,从而未引起社会公众对保护的了解与重视。在黑龙江省这个地域环境特殊、民族聚居种类繁多的地方,政府更应积极号召各民族文化知识的交流,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便捷、美好生活;另一方面,也给体育非物质文化带来发展的环境。黑龙江省各级机关部门应坚持我国提出的“发掘、整理、研究、展示、推广”的十字方针把保护工作积极开展起来。对此通过了解与调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比较少,都是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外部扩散,在哈尔滨以西的地方目前还没有发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黑龙江省这个民族大省来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不仅仅这9项,也就意味着有一部分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着加速消逝的现状,如果不积极应对,会给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2 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无法认识体育文化消逝的现状,保护意识淡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全面推进,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射到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的赛事上,而并未把关注的重点投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机,但是许多从事体育事业的人或体育工作者本身却根本没有意识到,反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发展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上,对传统民间体育文化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没有深刻的认识,缺乏保护与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2.2 体育文化基础知识普及度低,缺乏保护机构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的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了以竞技为核心的职业化运动。在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教材的选编上也很少有传统的体育项目,无法使孩子从小接触到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形成对其的保护意识。但对跆拳道、游泳、羽毛球等训练班经常会看到很多孩子参加其中,却很少看见他们练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见,黑龙江省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知识普及率低。虽然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高了重视度,各级地方政府也设立多项保护措施,但是未明确规定体育文化保护工作的进度问题,且对黑龙江省来说缺少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也没有成立可靠的保护机构。

2.3 传承人生存成为问题,传承令人担忧

体育非物质文化是需要通过身体运动来体现的一种文化形态,主要是通过传承人来进行传承和保护。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都是在当地的民俗文化与地域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如黑龙江省蒙古族赛马、赫哲族叉草球等,它们伴随着这些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而演进。 就目前来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成为一种问题,传承的现状更令各位体育研究者堪忧:一方面,一些民间项目的传承人年事已高,有的已经去世,造成许多技艺无人继承。另一方面,大部分体育项目缺乏市场需求,不少青少年对其渐失兴趣,也不愿主动去传承。除此之外,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相关政策与资金的扶持。

3 保护与传承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活动条件主要依靠原生态的传承与保护,而这些原生态又来源于民间,主要活动形式是以是赛事节会,它属于生活样态文化,是其传承与保护的主要形式。

3.1 加大宣传力度,传承其文化精髓

传承优秀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需要热爱体育的人们一起努力,把体育非物质文化融入大众健身的意识里,营造出重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发展的氛围。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及各种会议等加大宣传力度,在市区的广告牌上发起宣传。由政府来操办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比赛,设立奖项,引导各个阶层的老百姓了解黑龙江省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价值与作用。同时,还要积极配合政府的调动与号召,为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带动身边的人参与到宣传与保护的工作中。

3.2 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充分认识保护意义

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工作,单靠个人的力量根本是无法完成的,它就如同一个机器,需要人民群众、政府机构、体育爱好者等共同参与来支持这个系统的运行,扩大政府影响力的正面作用,积极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调动多方力量。开设体育文化活动,利用社会媒体正面传播,扩大参与人口,从而提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知识的普及率。还可以邀请专家和学者在社区和学校开展演讲会,在学校内开展体育文化知识的普及大会。政府应成立进行专业保护的人员组织,招纳贤才。

3.3 积极应对体育教育改革,开发学校体育文化教育资源

学校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当前学校教育还处于知识普及的阶段,缺少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还有,长期以来现代竞技体育的内容占主流,传统体育越来越被忽略,学校体育教育应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多元化教学,积极应对体育教育的深化改革,对体育非物质文化予以扶持,让其在校园里生存下来、发展起来。例如,进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各种比赛,教师积极参与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设置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知识的竞赛,提高青少年对其的认识,调动其学习的兴趣。

4 结 语

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积累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在黑龙江省的历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都需要科学、正确的理论与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对黑龙江省来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也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领域,其保护与发展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问题和困难,如经济投入薄弱,无法调动大量资金来充分支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文化教育不足,无法使群众从根本上意识到体育文化的流失;社会组织不完善,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在这个利益充斥的时代,效益才是大部分人衡量事物的标准,但是绝不可以因为利益而损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质内容。要不断坚持和改善保护方法,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发挥出来,将博大精深的黑龙江体育文化传播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 1 ]姜燕,宋智梁,张良祥.嫩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J ].运动,2015(7):145-146.

[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Z ].2005-3-26.

[ 3 ]阮小娟,阮晓春.庐陵民俗体育传承人的现状发展[ J ].当代体育科技,2015(9):25.

[ 4 ]祝海霞,何卫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传承发展探析[ J ].运动,2013(7):143.

[ 5 ]翟金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 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3):169.

[ 6 ]春潮.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6):15.

[ 7 ]周丽华,王卓.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与培养机制的构建[ 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10):38-39.

G812.4

A

1674-151X(2017)03-146-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5.076

投稿日期:2017-01-02

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221021);2016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阶段成果(16TYD04);2016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GJB1316107);2016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16G252);2016年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SX2016-45JL)。

尚书(1979—),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学。

张良祥(1966—),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