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考分离管理模式与实践

2017-07-10翟兆峰韩露翟连林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5期
关键词:教考分离管理模式实践

翟兆峰 韩露 翟连林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资料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济宁学院为例,从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入手,探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考分离管理模式,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实践证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考分离的实施对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 教考分离 管理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b)-0154-02

考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據。自从教考分离实施以来,考试和教学分离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考分离制度也已成为实现考试规范化的具体体现。教考分离就是把教学与考试分开,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建立试题库、阅卷等一系列的考核管理系统。近年来,济宁学院公共体育课依据学生兴趣爱好分班的选项课教学形式和教考分离的考核形式,对不断提高公共体育课教学水平和较好地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考分离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教考分离是一种现代教学管理手段,其优点在于:(1)避免了体育教师在教学和考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高校体育教学与考试的分离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考试制度的改革,同时也起到规范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约束体育教学行为的作用。(2)引进了公平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和竞争机制,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考分离制度是在考核学生的同时,也用统一的标准考查体育教师的授课水平。这就促使体育教师要以公共体育课培养方案、教学日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组织教学,以提高自己讲授体育课的水平。(3)高校公共体育教考分离,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引导和启发学生朝着体育教师指定的教学和考试目标努力学习训练。

2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考分离现状分析

当今,教考分离在高校教育中已实施多年,尤其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与考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教考分离在公共体育教学的运用和实施并不多见,相对于在室内进行的教学和考试实施增加了难度,不利于管理和监控。在公共体育课中全面推广教考分离制度还有一定的难度,部分体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教考分离的优势还认识不足,在多年形成的传统教考合一模式影响下,他们从心理上对教考分离尚不能接受,或对具体的环节和做法不了解。济宁学院公共体育课在实施教考分离以来,突破了教考合一的瓶颈,基本形成了高校公共体育课教考分离的管理模式体系。通过对济宁学院公共体育课现状的研究可以看出,教考分离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调动了体育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对提高和改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

3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考分离管理模式

经过4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济宁学院公共体育课教考分离制度已初见成效,目前,济宁学院公共体育课已初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规范的考试工作管理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进度规范及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在公共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公共体育课教考分离制度并非只是一种考试方式的改革,它是一门系统工程,涉及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基于系统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方法,本文把教考分离模式分为三级管理模式:教务处考试中心、体育系(公共体育教研室)、体育项目教学小组。

以济宁学院公共体育课为研究对象,将济宁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管理体系分为课程体系、教学运行管理体系、成绩评价体系、教学监控反馈体系四大子体系,它们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其中,教学监控反馈体系又是其他三大体系的支撑和基础。济宁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管理模式构建如图1所示。

济宁学院教务处设有考试中心,专门负责学校各种考试的组织与安排,在学校多年的教学考试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考务经验,探讨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考务管理模式。但是,面对公共体育课的教考分离模式,还需要针对学校的教学现状、教学目标等情况探索一种适应学校教学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考试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公共体育课教考分离实施过程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其对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政策、过程监督等宏观对象职能。

为便于教考分离的具体实施,体育系(公共体育教研室)对学校初定的有关教考分离的政策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根据学校公共体育教学实际制定了体育教学大纲,优化考试方案,细化各项考试细则,增强各项制度的可执行性。

公共体育课教考分离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最终还要落实到每个体育教师中去,为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能有的放矢地落实,每个体育项目成立教考分离工作小组,直接负责和监管各个具体环节的落实,并向上一级及时反馈和监督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 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考分离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是对高校体育传统考试模式的一大变革,它既能够客观而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又能够调动体育教师投身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以及学生体育课堂的主动性。根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特点,我们选择了多个院系、多个专业、多位公体教师作为公共体育课教考分离的试点,经过4年的模式与建设,构建了教考分离三级管理模式:教务处考试中心、体育系(公共体育教研室)、体育项目教学小组。研究表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考分离管理模式从公体教师的角度出发推行教考分离,从强化考试环节着手,严把教学质量,促进了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利.大学公共体育课实施教考分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新西部,2012(11):43.

[2] 周新业.实施考教分离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学校体育, 2000(2):13.

[3] 赵建军.教考分离的利与弊[J].中国学校体育,2000(3): 17.

[4] 王鹏.对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认识与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92-94.

[5] 陈黎.高校体育课“教考分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9):95-96.

猜你喜欢

教考分离管理模式实践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新形势下安全培训教考分离工作初探
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考分离的思考
基于教考分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