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学生的音乐耳朵
2017-07-10潘榕
【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对声音的聆听与感知。良好的听觉是开启音乐殿堂的金钥匙。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聆听更是开启学生与音乐链接、沟通的直接通道。人们对音乐的认识、感知都是由聆听起始的。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唯有唤醒学生的音乐耳朵,才能真正带领他们乘着歌声的翅膀翱翔于音乐殿堂。
【关键词】聆听;课堂教学;音乐感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说:“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人们对音乐都是由初听的认知、进一步的感悟、理解从而产生深深的共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既是内在也是外在的一种艺术,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唤醒学生的音乐耳朵,加强其听觉是培养学生全面综合音乐素养的奠基石,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读谱视听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听觉训练培养学生在节奏、旋律、音乐风格等方面的认知。
良好的听觉是开启音乐艺术殿堂的金钥匙。达尔克罗兹指出:“一切音乐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数学运算的训练上”。要哼唱一段曲调、演奏一部乐曲、演唱一首歌曲都需要听力作为基础支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歌曲演唱教学,还是律动游戏训练;不论是器乐演奏教授,还是欣赏乐曲的流动,乃至在学习记录音乐代表符号,明了音乐中所蕴含的寓意、区分不同作品的音乐情绪等等,无一不触及到听觉,都需要听觉作为基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聆听更是开启学生与音乐链接的通道。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聆听方式,协助学生提升听觉感知力,培养敏锐的音感,启迪内心音乐听觉情感体验。
一、将听觉游戏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听音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形式多样的听辩游戏来唤醒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是以声传情的艺术,使用生动有趣的音乐形象,创设情境,将学生带领到特定的音乐氛围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听音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寓教于乐的音乐效果。
如:在听单音训练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七组,每个组代表不同的音名,教师弹奏钢琴单音,弹到哪一个音扮演这个音的全体组员起立,用准确的音准、清脆的声音唱出单音唱名并生动的模拟小动物形态表演舞蹈动作。
如师弹奏do do do,扮演do的小组起立齐唱do do do,与此同时跟随单音节拍,模仿小狗的形态有节奏的表演舞蹈动作。等音乐静止,发出mi mi mi时, do组的同学返回原位, mi组同学起立,边唱边跳起小熊的舞蹈动作,其他小组如上所述,以此类推。
此外,還可采用帮小音符回家、小青蛙找家等听音游戏,加深对音阶的听辨能力。在游戏中进行听音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屡次重复地聆听、表演和体验中,将听觉和律动巧妙连接,避免了一成不变乏味的聆听,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听音兴趣,巩固加深了对音阶的记忆。音乐音阶和生动活泼的小动物的形象也都不知不觉的渗透到了学生们的心中,使他们确切的感受学习音乐的趣味及其在音乐游戏中获得胜利的喜悦,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做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音乐感知的自信和成就感。
二、选用形式多样的猜歌游戏,提升学生音乐听辩演唱能力
音乐新课标中指出:“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感受、辨别曲调,加深对歌曲的记忆,我采用了富有趣味的猜歌游戏,唤醒学生对学过的歌曲的听觉记忆。我会将之前学过的歌曲,使用钢琴弹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猜歌名的比赛中来,在猜歌游戏中,激发了学生的演唱兴趣又及时的复习了之前所学习过的歌曲,可谓一举两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音乐的记忆、感悟和喜爱之情。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聆听形式,多角度感受歌曲
音乐新课标中指出:“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授一首新歌时,需要反复多遍的聆听,但是形式单一的聆听方式会让小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乐曲的音乐要素以及表现力特性,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要素的带来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视频观看、情境创设、律动游戏、对比聆听等方式中反复感知,体验多种变化的音乐表达方式带来的多变的效果。如在教授四年级《摇篮曲》时,初听会让学生根据课件中所做的节奏图,跟着旋律轻轻拍手做律动;复听时,则关闭灯光,使学生在安静柔美的环境中仔细聆听,感受旋律带来的浓浓的母爱、温馨静谧的感觉;再听时,会播放《摇篮曲》的视频动画,通过视听结合,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引发情感共鸣。
四、聆听多层次音响,发展多声部合唱
新课标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在教材中已经有很多的合唱曲目,还有一部分曲目是适合把单旋律变成卡农式、加伴奏音型的,让学生听丰满的和声效果,感受立体的,多层次的音响效果,有了深厚的听觉体验基础,才能参与合唱练习。因此,在低段的歌曲学唱中,我会适时的在学唱歌曲中加入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慢慢进行听觉积累,为二声部演唱打好基础。如二年级的《小熊和洋娃娃跳舞》,这是一首孩子们耳熟能唱的歌曲,歌曲的旋律孩子们非常的熟悉,在学生准确的唱好这首歌曲后,我会在歌曲的后半部分加入简单的二声部旋律4——3——2——1。先放歌曲范唱,我会在歌曲后半部分演唱二声部的旋律,学生完整的聆听了二声部的演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接着再用钢琴弹奏单音,使学生能够准确的听清楚二声部的旋律,进而进行二声部的学唱。聆听多声部音响,使学生在初步接触二声部时,有了一个直观的听觉感受,紧接着跟随单音聆听准确的掌握二声部的旋律,简化了教学程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聆听作品不同版本,开阔学生音乐视野
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具有代表性,比如在聆听《赶圩归来阿里里》这首歌曲时,就能感受到彝族人民的乐观和爽朗的性格。但是让学生完全感受到并唱出彝族人民的情感还是有距离的,因此我通过让学生聆听同首作品的不同演绎版本,积累对同首歌曲的多重感受,使学生们在聆听中获取更多的感知和体验。如明星改编的演唱版本、民歌与器乐相结合的版本、摇滚版本等,这些作品在主旋律及其风格保持原有特色不变的基础上,添加了节奏、速度的改变,在曲调中加入了更多现代音乐创作的元素。由此,学生的聆听从一种版本扩展到多种版本,听觉体验分层次递进的加深,内心感知进一步扩充,对所学歌曲的理解体会也逐渐深刻,再次演唱时,就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音乐感知力更强,更加完善的演唱这首歌曲。
六、视听结合,加深音乐感知与体验
在音乐课低段课堂教学活动中,较多采用图形谱来帮助学生加强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它能直观地帮助学生在听觉中感知音乐的具体形象、旋律走向等。在歌曲聆听时,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画旋律线,在音乐中学生不知不觉的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旋律中,既注意力集中的聆听了音乐,同时又能将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化作具象描绘出旋律线的走向。比如在欣赏乐曲《海上风暴》时,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的情绪变化设计自己的图谱,在曲调平稳时用稳定的直线表示,在海上风暴来临时出现跳跃的曲线和海浪,用不同的图谱来具体表达自己对于聆听情绪的感受;在唱《闪烁的小星星》时,让小朋友感受乐句的起伏,用星星和月亮的高低图来表现音的高低,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使低年级孩子能够更加直观感受旋律。采用听音乐画旋律线,适合于各个年级的音乐教学。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随手画出旋律线,用耳朵的听觉去指挥手臂画出高低不同的旋律线来表达音乐的走向。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了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是培养合格的听众。”“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听觉训练是对学生进行基本乐感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们音乐教学中听觉训练应注意尽量避免枯燥、乏味、且又形式单一的方式,转而采用形式多样的聆听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歌曲演唱教学与欣赏、聆听乐曲相融合。并持之以恒的进行练习,相信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听觉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与体验会有进一步的加深,音乐修养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唯有唤醒、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耳朵,才会在课堂上演唱出美妙的歌声,迸发快乐的音乐心灵。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形式多样的聆听活动,唤醒学生的音乐耳朵。就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音乐感知力、提高内心对音乐的深层体验,将动人的旋律常驻学生心底,唯有唤醒学生的音乐耳朵,才能抵达理想的音乐殿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潘榕(1989—),女,汉族,山东青岛市人,小学音乐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单位:私立青岛智荣小学音乐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