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剧《二泉映月》与《吕梁英雄传》的音乐特征
2017-07-10高子昕
【摘要】舞蹈与音乐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舞剧音乐不仅在戏剧情节的发展上起到推动作用,而且能够塑造出舞蹈形象、刻化人物性格和反映主题思想,为了将舞蹈作品表现与音乐内涵完美的结合,作曲家采用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准确、形象地、、深刻地呈现舞剧剧情。笔者观看了舞剧《二泉映月》和《吕梁英雄传》,浅析了这两部舞剧的舞剧音乐,并将两部舞剧的音乐特征进行阐述。
【关键词 】舞剧音乐;民族性;叙事性;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舞剧音乐是构成一部舞剧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够呈现戏剧内容、表达思想感情,在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不仅为舞蹈伴奏,其本身也具有独立性,这种特性表现在呈示戏剧情节和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舞剧音乐是作曲家为各种类型的舞剧所写的音乐,它是舞剧的灵魂。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舞剧《二泉映月》和《吕梁英雄传》的音乐特征。
一、舞剧音乐的民族性
舞剧音乐的民族性特征主要表現为它的旋律取材于我国的民歌,这种具有民族风格的表现手法在中国舞剧音乐的创作上比较常见。舞剧《二泉映月》和《吕梁英雄传》中的音乐就是以地域性民歌音调为基础,将其进行改编,使之与舞剧特定的戏剧情节内容和舞蹈表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芭蕾舞剧《二泉映月》中的音乐旋律取材自“阿炳”先生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优美的舞蹈表演和完美的舞台效果为观众展现了一卷音画诗,一卷美丽而又哀婉、纤秀寓藏阳刚、悲凉绝无沉沦、柔韧却不张狂、妩媚而忌献媚、高雅却又喜人、纯净又富蕴涵的音画诗。二胡曲《二泉映月》那如泣如诉、婉转悠扬、细腻凝滑的旋律感动了无数听众,催人泪下,回味无穷。在这首名曲中,流露出阿炳先生对人生的祈愿和倾诉,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繁华和苍凉,感受了生活的辛酸和痛苦,体会了爱、恨、情、仇。作曲家从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中受到启发,挖掘出如泉的乐思,创作出扣人心弦的音乐,情景交融,描绘了两位主人公清泉皎月般的爱情遭到恶浪梦魇般的毁灭,刻画了民间音乐家泉哥的爱的情怀和坚韧的品格,以及月儿的纯洁和柔弱。全剧音乐运用江南音乐元素,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意境深邃,且极具浓郁的民族特色,表现了江南音乐清新、细腻、婉转的特征。同时,舞剧音乐在这部舞剧中也有创新之处,即民间器乐独奏曲在芭蕾舞剧中的创新应用。纵观全剧音乐,作曲家突破传统音乐的束缚,将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用音乐来呈现鲜明的艺术形象,将经典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作为音乐主题贯穿始终,加入琵琶、笛萧和戏曲元素,使音乐充满浓郁的东方民族韵味和艺术魅力,优美富有诗意的旋律以及江南水乡的独特美感,让观众产生共鸣,感人至深。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在全剧音乐中运用的巧妙、适度,作曲家通过改变句幅、曲调和音域,运用复调手法,扩充发展音乐主题,在变奏中跌荡起伏,推进剧情发展,将舞蹈与音乐相融合,完成了听觉艺术向视觉艺术的巧妙转换,营造出交响性、戏剧性、可舞性的舞蹈音乐。
舞剧《吕梁英雄传》赞颂了吕梁人民不畏艰险、不惧强敌、勇于献身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唱响了一曲中华儿女捍卫民族尊严,以热血和生命抵制外寇侵略的英雄赞歌。舞剧中的音乐素材都来源于吕梁民族民间音乐。舞剧《吕梁英雄传》的音乐材料是作曲家吸取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后,激发出原音乐主体的潜质,将其变化发展,创作出的符合舞剧情节、富有新鲜意蕴的素材。例如,舞剧《吕梁英雄传》中的一段由舞剧中的民间三弦琴师独唱的音乐,是山西吕梁的民歌《交城山》,通过节奏、速度、音区的改变,使曲调变得十分沉重,体现出抗日战争时期环境的恶劣,人民生活的艰苦。借鉴熟悉的民歌旋律,不仅使舞剧音乐通俗易懂,而且加强了舞剧音乐的民族性特色。
二、舞剧音乐的叙事性
舞蹈与音乐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中国舞剧具有叙事性,其不单是通过舞蹈来呈示舞剧内容,音乐亦是表现剧情的一个重要手段,舞剧音乐也具有叙事性。为了体现出舞剧音乐的叙事性,作曲家运用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通过优美动听的声音来塑造舞蹈形象、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活动和揭示思想内涵,为观众呈现出扣人心弦、细腻深刻、感人至深且富有矛盾冲突的舞剧剧情内容,使舞蹈作品表现与音乐内涵完美的结合,因此中国舞剧音乐在整个舞剧中发挥着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舞剧中的叙事性舞蹈音乐通常不会编排复杂的舞蹈动作,而是用简单的、极具生活化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剧情,通俗易懂。由于叙事舞蹈音乐表现的是戏剧内容,所以作曲家通常由多个主要人物的音乐主题发展而成,音乐往往具有不规整性和不完整性。舞剧《二泉映月》中第二幕“恶母赏钱”,伪善的古母在看完泉哥的表演后赏了一袋钱给泉哥,扔钱袋动作简单,一目了然。此时的音乐是古母的音乐主题先奏出,之后是泉哥的音乐主题,将古母和泉哥两个人物音乐主题相融合,表现人物之间的对话,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用抽象的音乐塑造人物形象,让音乐与戏剧情节完美融合。
在舞剧《吕梁英雄传》中有一段这样的情节:鬼子进村后,贪生怕死、见风使舵的康财主与康顺风想要投靠日本人,从舞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屋里与日本人谈话的身影,弯腰、佝背、点头,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塑造出两个活脱脱的汉奸形象,这段情节中的舞剧音乐是用琵琶弹奏的简短旋律,弦乐做背景铺垫,营造出一种不和谐的氛围:
雷石柱、吴秀英、孟二楞、康明理召集康家寨的全体村民和他们一起坚持抗日,空室清野,此时的音乐是以板胡为主奏乐器,弦乐作为铺垫,音乐重复再现,表现人物对话,体现出剧中主要人物吴秀英、孟二楞和康明理等我党领导下的民兵干部努力的做全村百姓思想工作的情景。
三、舞剧音乐的刻画描写性
舞剧音乐是舞剧的灵魂,它在对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显而易见。作曲家们为了突出舞剧中人物性格特征,往往会设定人物主题。
在舞剧《二泉映月》中,泉哥的音乐主题就是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音乐主题,音乐深沉又激昂,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江南音乐细腻、婉转的主体风格。
舞剧《二泉映月》中除了男女主人公,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人物就是卖花女孩儿。舞剧开幕在竹林中采花,其音乐主题由双簧管奏出,马林巴在旋律下方演奏节奏音型,之后竹笛与马林巴连接过渡,后面弦乐将主题碎片发展,乐段最后为开放式结尾,为下面主人公的出现做铺垫。
之后在舞剧第二幕中秋之夜献花。卖花女出场,音乐开始是这样的:
之后賣花女的音乐主题再一次呈现出来,欢快又活泼。在恶势力面前,她和她的花篮得到了泉哥的护佑,在孤独凄婉的尾声中,她向失明的泉哥捧上了缀着鲜花的二胡。她不仅为全剧平添了诗意的空灵,还像一缕神奇的彩线,把全剧的结构织绣得那样严密而又隽永。
舞剧《吕梁英雄传》准确地把握了原著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塑造的热血男儿是一些手持火枪、大刀、土雷的山村农民,农民身上的所有特性在他们的行为上完全体现出来。舞剧将正面人物即抗日英雄的光辉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反面人物的塑造也是可圈可点的。下面我想说的是这部舞剧中两个人物:抗日英雄吴秀英和汉奸康财主。舞剧《吕梁英雄传》中的抗日英雄吴秀英是一位正面女性人物,这一类人物通常被人们认定为弱势群体,性格温婉、善良、坚韧,具有正能量,因此表现这种人物性格的音乐往往是柔和细腻、刚柔相济,音区较高,在演奏乐器方面通常由弦乐演奏,在演奏过程中还会根据地域风格加入其他乐器。吴秀英的音乐主题由弦乐奏出,之后加入板胡演奏,运用民族乐器能够增强音乐的民族性,更符合吴秀英这位有勇有谋的抗敌女英雄的光辉人物形象。
舞剧中的康财主是个反面人物,老奸巨猾,他卖身投靠日本人,对康家寨的百姓犯下了种种恶行。反面人物往往给人一种阴险、奸诈的感觉,因此表现这类人物性格的音乐通常不具有歌唱性的特点,由一个或几个动机来塑造人物形象。汉奸康财主的音乐主题由一支双簧管演奏,另一支双簧管演奏长音,演奏乐器不多,音区较低,重复演奏两遍,塑造出一个高鼻梁,佝偻身材,活脱脱汉奸地主的形象。
四、总结
舞剧不仅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给人视觉的享受,而且通过美妙的音乐给人听觉的享受,舞蹈的美离不开音乐的点缀。舞剧《二泉映月》和《吕梁英雄传》都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原创舞剧,这两部舞剧与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相融合,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能够塑造舞蹈形象、刻化人物性格和深化主题思想,体现出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这两部舞剧以其独特的视觉艺术形式敲击着观众的心,观看完让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享受这种艺术带给我们的审美快感,让我们的心灵被震撼被净化,让我们领略到中国原创舞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孙俏.中国芭蕾舞剧作品中音乐与舞蹈的民族性融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李书云.中国芭蕾舞剧音乐特征分析——以舞蹈中叙事性音乐为对象[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3]王婧.中国民族音乐在中国原创芭蕾舞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2(08).
作者简介:高子昕(1992—),女,汉族,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人,山西大学在读硕士,学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