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北回族的音乐特点及传承
2017-07-10翟悦
翟悦
【摘要】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的文化构成既有中亚西亚的伊斯兰教的成分,也受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方式,让回族成为了我国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西北回族音乐中既有来自伊斯兰教的宗教音乐,又有自己的民间音乐“花儿”,它们共同构成了西北回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景象。本文通过对西北回族音乐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不仅针对西北回族音乐并且涉及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措施。
【关键词】回族音乐;“花儿”;伊斯兰教;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西北回族历史文化综论
公元7世纪中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国与西域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来自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一些商人带着他们的身家和信仰渐渐定居在中国。在13世纪,随着蒙古向西征伐,位于东亚的穆斯林涌入中国,后来回族又吸收了来自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居民,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回族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其中一大部分居住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方式,使回族的音乐文化不仅吸收了伊斯兰教音乐的特点,同时也与我国本土的音乐相交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有些研究学者由于对回族文化及音乐不了解,提出“回族没有自身音乐”的言论,这其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回族人民拥有自己的音乐文化,并在民族音乐和宗教音乐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宗教音乐方面,回族音乐基本继承了阿拉伯国家宗教音乐的特点。在民族音乐方面,有男女对唱的花儿(山歌),有节庆婚宴时的宴席曲,劳动时加油鼓劲的劳动号子,还有小调、叙事曲、儿歌等音乐形式。本文从西北回族民歌花儿和回族宗教音乐入手对西北回族音乐的艺术特点进行阐述。
二、西北回族民间音乐花儿的特点
花儿的起源,一般被认为是在公元四世纪。花儿的传播以河州为首。 即现在的甘肃临夏州和甘青交界地区。在西北回族地区,花儿的演唱方式大多是男女对唱的形式,是男女表达相思和爱意的方式和载体。因此禁止在家中或者阿訇面前演唱。对唱中,男子将女子称为“花儿”,女子将男子称为“少年”,所以花儿又名少年,山歌等。
西北回族花儿的歌词形式较为多样,词式的变化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常见的有3-5段,每段两句,每句字数在7-10字不等。歌词中时常出现“鱼咬尾”的形式,环环相扣的写作手法使音乐产生绵延不绝的感觉,同时也更加突出了歌曲的主题。在旋律的写作手法中,大量运用级进的方式。“四声音列”是西北花儿的特色音调,在很多歌曲中是由商音和徵音构成骨干音,其他音则为经过音,这种旋律的创作手法,使音乐既具戏剧性,同时又更好地达到了抒情的效果。旋律中偶尔会出现上下行四度跳进和具有蒙古风格的八度大跳,使西北回族花儿的音乐又多了几分紧张和粗犷的色彩。
在曲式上西北回族花儿的调式大多为羽调式、徵调式和商调式。其特色的音调是“徵核心双四度框架”。“徵核心双四度框架”指的是以商、徵、宫三个音为核心,而这三个音排列起来,正好构成两个四度,故名。双四度框架以商(re)向下扩展四度出现羽(la),便得到了上文提到的“四声音列”。然而在艺术创作中,仅仅四个音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四声音列”从羽(la)向下继续扩展四度得到角(mi),这得到了民族调式中最基本的五声音阶。从五声音阶的角(mi)继续向下发展得到变宫(si)和变徵(﹟fa)。则组成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早在先秦的文献中就有记载,这种音阶称为“雅乐音阶”。其中,商、徵、宫三个音为骨干音,羽、角为经过,而变徵和变宫则是色彩音,在西北花儿中称为“花音”,适合表达欢乐喜庆的气氛。那么“徵核心四度框架”向上扩展是什么样子的呢?从宫(do)向上扩展四度得到清角(fa)和变宫(bsi),在西北花儿音乐中称为“哭音”、“苦音”,适合表现悲伤苍凉的气氛。
在花儿的演唱中,起音一般是主音,半終止有时是下属音,有时是时值较短的主音。终止处则为主音或时值较长的主音。由于花儿是男女对唱的演唱方式,为了能让对方能注意到自己,有时在开头会有一个长的呼换性音调,以此引起对方的注意。
西北“花儿”格律严谨,曲调悠长,可即兴发挥,其旋律优美,结构灵巧、节奏明快,曲令、韵脚和谐。?在花儿的历史演变中,西北回族花儿既融合了我国多民族音乐的文化,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独具特色的音乐元素,从而生生不息,经久不衰。
三、西北回族的宗教音乐
回族的宗教音乐是探讨回族音乐发展的源头之一。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并且随着他们在仪式中的吟唱和经堂语调进一步发展,伊斯兰教的宗教音乐已贯穿于他们的生活当中。西北回族的宗教音乐,包括进行仪式时使用的音乐和为了在民间更好的传播教义时使用的音乐。仪式音乐包括“礼拜歌调”、“双节歌调”和“招祷歌调”。民间音乐是在西北民歌的基础上,结合伊斯兰教的教义创作的讲堂劝化歌。旨在弘扬教义,让更多的人体会真主的训导,并且时刻铭记自己的信仰。
(一)经堂语调
回族的宗教音乐根据歌唱的方式可以分为经堂语调和吟唱。西北回族的经堂语调是在继承了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经堂语调的基础上,融入了西北地区的民族音乐和人们的语言习惯发展而成的。在回族的宗教仪式中,念读经文时是不许有音乐的,因为这被认为是对真主的不尊重。《古兰经》是回族唯一并且是至高无上的经典。在诵读古兰经时应做到抑扬顿挫,情绪恰到好处。并且《古兰经》每次章节的结束都是语气需要停顿,情感抒发结束的地方。在伊斯兰教中,并不提倡翻译《古兰经》,因为他们认为应该直接聆听真主的教诲。在诵读《古兰经》时应该用好听,尽量准确的语调诵读,并且能够背诵《古兰经》的信徒将被人们认为他具有坚定的信仰,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推崇。
(二)仪式中的吟唱
伊斯兰教虽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但是伊斯兰教的宗教音乐并没有基督教和佛教音乐那么广为人知,也就使有些人认为回族没有自己的音乐。事实上,伊斯兰教在各种场合使用的诵经语调和歌调都属于音乐的范畴。因为在回族宗教音乐中禁止“唱”,所以回族把这种具有浓厚的宗教音乐往往称作音调子,忌说唱曲子、唱经等。回族的宗教音乐禁止使用乐器。唱词来源于《古兰经》,进行进一步加工后形成歌词,后填入曲调,通常用阿拉伯语演唱。演唱时应声音嘹亮,以表达对唯一真主至高无上的颂赞。多为羽调式,调式调性明显。与西方的教堂音乐相比,回族宗教音乐多以级进为主,要更加平缓一点,旋律流畅,曲调自然,郎朗上口,便于记忆。曲式结构大多为A-B-A的形式。音乐对穆斯林的行善思想具有指引的意义,纯人声的演唱更是表达了对真主安拉无上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穆斯林的宗教音乐运用于很多场合。做五时礼拜时的阿赞(分别是清晨时的晨礼,上午时的响礼,下午时的甫礼,黄昏时的昏礼以及晚上的宵礼),为使病人早日康复而诵念的讨白,为埋体(逝去的人)入坟时的仪式者那则,开斋节、结社、古尔邦节及斋月中的索里瓦帖,还有阿訇在婴儿诞生命名,男孩十二岁行“割礼”,男女婚假,老人去世和过忌日时应邀到主人家去吟诵《古兰经》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回族宗教音乐的运用,并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取不同的道勒(曲调)。经歌形式多样,有独诵、分诵、领诵、合诵、领赞、合赞。
四、传承与保护
少数民族的音乐是承载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也记录了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西北回族音乐不仅体现了西北民族音乐的发展,同时也是西北民族音乐和伊斯兰教音乐融合的产物。那么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现代化和信息技术日益壮大的今天,民族音乐的容身之所却越来越狭小。我们的审美越来越趋于现代化,流行音乐、电子音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推崇,而我们身边也充斥着消费文化和快餐文化,对民族音乐的保护便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一)新媒体的运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生活,同时我们也享受着科技进步给我们提供的便利。新媒体具有传播快、辐射广、更生动的特点,我们可以将这些优势运用在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上。适当的在电视、网络、广播上播放少数民族音乐,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民族的音乐和文化,那么民族的音乐就不会因为人们的不了解和遗忘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笔者认为国家的非物质遗产保护部门可以有专人对少数民族的音乐进行曲谱和音频的记录。例如汉代的汉乐府等,他们的努力给后世留下了一批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让后世在考证中国的历史文化时有所依据。20世纪出现的摄影技术,到如今发展得越来越完善,那么我们在对民族音乐进行曲谱记录的同时,也可以对当地的音乐和风俗进行影像的记录,让后世在研究各民族音樂的同时也可以对我们现在的地理、人文以及自然景观有所了解。
电视媒体可以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适当的展播。2013年在大力弘扬“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时,各电视台对“中国梦”主题音乐作品进行展播,收到的效果非常好,这种观念意识深入人心,音乐作品也受到了人们的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也需要一定的媒体传播,也许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民族音乐,但是可以让人们了解我们的文化生活中,除了流行音乐,纯音乐还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在网上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极大部分资料。可是像民族音乐的音频这一类,却很少有人上传或管理,这无疑给民族音乐的研究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我们有专门的追剧网站,有专门的曲谱网,新闻网,我们也可以有专门的民族音乐播放和传播平台,让更多对少数民族音乐有兴趣的人可以进行了解。
民族音乐的传承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我们可以将西北回族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结合创作出人们更加喜闻乐见,更加符合现代人们审美习惯的音乐。这些作品也可以与各种乐器结合,用不同的乐器进行伴奏或者在各种乐器上演奏,让我们的民族音乐换发出新的活力和色彩。
(二)音乐教育的完善
西北回族音乐的传承主力还是当地的人民。在回族的音乐教育中应当注重下一代对于本民族音乐的了解,尽量培养他们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以本民族音乐为基点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或者外国音乐等,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这样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下一代将本民族音乐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都是有利的。
另外,政府应促进民间音乐的体系化、系统化进程,这也有利于对下一代的音乐教育更全面地进行。可以组织举办像“花儿会”这种民间音乐的交流活动,并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人进行保护等。
回族是我国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西北回族音乐不仅具有西北民族音乐的特点又有伊斯兰宗教音乐的特点,使其音乐具有更丰富的内涵。然而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在现代社会中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本文可以促进读者对于西北回族音乐的了解,并且对少数民族的音乐产生兴趣,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因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而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张亚雄.花儿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
[2]杜亚伟,靳宗伟.宁夏回族民歌特色音调的解析和研究[J].中国音乐,2014.
[3]陈冰.新疆昌吉回族“花儿”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石河子大学硕士论文,2009.
[4]张学强.西北回族教育史[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