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肥猪生产技术要点和要求

2017-07-10唐桂娥孙艳阁

新农村 2017年8期
关键词:猪体肥育月龄

唐桂娥++孙艳阁

摘要:近年来,养猪的养殖利润较高,人们的养猪热情较高。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育肥猪是决定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对育肥猪的生产技术要点和要求做一简要叙述。

关键词:育肥;猪;生产技术

育肥猪按其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三个时期,从断奶至体重35kg为生长期,或称为小猪阶段或前期;体重35~60kg为发育期,或称为中猪阶段或中期;体重60kg至出栏为肥育期,或称为大猪阶段或后期。实践证明,小猪阶段不易饲养,很容易感染疾病和生长发育受阻,而到中猪阶段以后就比较容易饲养了。因此,小猪阶段的生长发育是提高育肥猪饲养效果的关键。

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呈现一定的规律:就其体重增长而言,育肥猪的体重是表示身体各部位和各组织生长的综合指标,一般以日增重表示增长速度。生长肥育随日龄增长,体重增加,6-8月龄前增重较快,饲料转换率也高,而4月龄以前的生长强度最大,育肥猪体重75%要在4月龄前完成。到10月龄以后,增重速度减慢。因此在育肥猪生产上要抓住增重速度高峰期,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增重速度,减少每千克增重饲料消耗,降低饲养成本。

就其营养物质日沉积量和体组织组成成分来看,蛋白质沉积在肥育开始时逐渐增加,然后几乎保持不变。脂肪沉积随肥育进展不断增加。体组织生长高峰出现的顺序为骨骼、肌肉、脂肪。即生长发育早期,骨骼的生长发育最快,而后为肌肉,后期则大量沉积脂肪。靠脂肪沉积的增加,来提高增重是不经济的,这样会导致每千克增重的营养物质消耗增多,出售的价位降低,所以說养大猪不经济。由此可以看出,养瘦肉型猪比兼用型和脂肪型猪更经济。育肥猪生产中要利用这个规律,前期给予高营养水平,注重日粮中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生物学价值,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快速发育,后期适当限饲减少脂肪的沉积,防止饲料的浪费,又可提高胴体品质和肉质。

随着育肥猪体组织及增重的变化,猪体的化学成分也呈一定规律性的变化,即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长,机体的水分、蛋白质和灰分的含量下降,而脂肪含量则迅速增加。 育肥猪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长,蛋白质和灰分的含量下降,但变化不太大。而水分和脂肪的变化很大,脂肪增加的同时水分下降,但两者之和没有太大变化,体重15kg时脂肪和水分之和为79.9%,体重120kg时稍有增加为83.1%。猪体化学成分变化的内在规律,是制定育肥猪不同阶段最佳营养水平和饲养技术措施的理论依据。因此,在育肥猪生产中,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控制营养水平,加速或抑制猪体某些部位和组织的生长发育,以改革猪的体形结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使之向我们所需的方向发展。

育肥猪从饲料中获得营养的主要去向是维持需要和增重。它包含两方面:一是育肥猪摄食的能量首先用于维持需要,若有剩余,则用于增重。如果育肥猪日粮中的能量只够维持需要,那么育肥猪则光吃不长,只是维持生命而已;若除去维持需要后稍有剩余,育肥猪则生长缓慢;若除去维持需要后剩余相对比较充足,育肥猪则长得较快,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肥育潜力。二是育肥猪生活一天,无论增重与否,就得用掉一天的维持消耗,而且随着体重增加,维持消耗相对也有所增加。因此,育肥猪肥育期若无端延长,则需用很多饲料来维持生命,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也就是说,缩短育肥期可以节省大量饲料,这就是人们极力追求快速育肥的道理。

参考文献:

[1]王晓阳,王彦学,刘芸琳.浅谈育肥猪生产技术要点[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06:72.

(作者单位:1.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农牧局

2.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庄子乡人民政府农办)

猜你喜欢

猪体肥育月龄
夏季养猪要做好防暑降温
肉牛育肥技术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湘沙猪配套系杂交组合肥育、胴体及肉质性状配合力测定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基于单视角点云镜像的猪只体尺测量方法
学会8招夏季养猪增膘等4则
日粮添加灰毡毛忍冬藤叶粉对肥育猪血清生化指标与脂肪代谢的影响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夏季养猪增膘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