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麦新品种新麦21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2017-07-10欧亚玲

新农村 2017年8期

欧亚玲

摘要:安徽省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相关技术人员结合当地情况,研究出了新麦21号,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必须了解新麦21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小麦的播种技术、科学进行施肥、有效防治病虫害、掌握收获小麦的要点等。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新麦21号;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省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全年无霜期200~250天,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非常适合种植小麦。

1 分析小麦新品种新麦21号

1.1 分析新麦21号的特点

麦21号属于弱春性偏半冬性, 和偃展4110相比要晚熟2天。新麦21号的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开始呈现半匍匐状态,在苗期长势非常好,在冬季表现出了极佳的耐寒性。在春季种植之后,小麦起身拔节比较晚,分蘖属于中等。该小麦株高在85 cm上下,茎秆具有很好的弹性,具有很好的抗倒性。通过数据调查得知,该小麦1公顷穗数在630万左右,穗粒数在33~35粒左右,千粒重40.9g。

1.2 分析新麦21号的抗病情况

在种植该小麦后在田间会发生很多病害,例如有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 纹枯病、中抗白粉病、赤霉病轻等。为了提高其产量,对其做了接种抗病性鉴定:2015年表现为叶锈病、中感赤霉病、中抗纹枯病、白粉病。在2016年表现为慢感叶锈病、纹枯病、中感白粉病、中抗赤霉病。

2 分析小麦新品种新麦21号高产栽培技术

2.1 分析播种技术要点

在播种小麦之前,对于前茬的秸秆进行粉碎,彻底粉碎之后还田,这样不仅处理了小麦茬,同时还能作为肥料。然后对种植土地进行1次深耕,通常要旋耕耙地2~3遍。进行小麦播种时,采取机播足墒下种的方式,播种要遵循浅、播匀播等原则,种子应该选用药剂拌种或包衣种子,这样播种后可以有效避免鸟兽的破坏,达到苗匀苗全的目的,最佳的播种时间为 10月的8~18日,播种量为150kg/hm2。在过冬之前要保证幼苗茁壮成长,当壮苗成功越冬之后,可以为第二年多成穗奠定很好的基础。如果幼苗长势过旺,可以对其喷洒多效唑,一般喷洒量为600g/hm2,完成上述操作后对其进行人工镇压,镇压一周之后再进行冬灌,达到促下控上的作用,这样还可以保证壮苗安全的越冬。

2.2 科学进行施肥

在深耕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事项,对深耕的土壤使用处理剂,有效对地下的害虫进行防治。在旋耕耙地之前,应该做好对基肥的施加,主要施加硫酸锌、氯化钾、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施加氯化钾9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施尿素300kg/hm2,整个施肥可以采取人工划片分施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保证施肥的一致性和均匀性。在春季还要进行追肥操作,在春季氮肥会后移,在施加第一次肥水时可以推迟到3月25日前后,然后施加75 kg/hm2尿素,完成这一项工作后,再进行叶面肥的施加,一般在小麦开花之后的10天左右,施加0.3~0.4%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kg/hm2,补充籽粒灌浆期对磷钾元素的需求,通过这一措施能够提高小麦的粒重,提高籽粒的品质。通过施加氮磷钾肥,可以有效让小麦增产,提高当地农户的经济效益。在该地块使用该施肥方式种植了两年,计算出冬小麦的平均产量是6405kg/hm2,其增产率也达到了8.9%,这一数值和之前方式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与此同时,通过氮磷钾配方施肥,其成本没有很大的增加,只是在原有技术上,做了深层次的分析,对施肥技巧和施肥量都有了标准的控制,因此其既节约成本,同时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在此之后,要及时对小麦浇越冬水、 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浇越冬水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灌浆水可以在五月份浇,坚决不要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浇水时田间不能存在积水,这一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倒伏,在灌溉过程中,如果一旦遇到大风天气,种植人员要及时停灌,避免影响浇灌质量。

2.3 分析防治病虫害的技术

一般都使用药剂拌种、包衣种子等防治地下的害虫,避免小麦发生病害。对于药剂拌种方式而言,使用浓度为50%的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有效对地下的害虫进行防治,按照种子量0.15~0.2%,使用20%的粉锈宁进行拌种,能够有效预防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全蚀病,通过上述方式就能达到病虫兼治的效果。当新品小麦21号返青之后,也就是在拔节之前可以使用粉锈宁,或者井冈霉素进行喷洒,能够有效防治1~2次纹枯病。当小麦生长到齐穗时,如果同时遇到阴雨天气,容易发生赤霉病,为了有效预防这一病害,种植人员可以使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选用浓度为1.5 kg/hm2,该药剂和水混合之后就可以直接对穗部进行喷洒,如果有相关的条件,种植人员还可以使用治虫合并防治。在抽穗到灌浆阶段,也是病害的多发期,种植人员可以使用粉锈宁加氧化乐果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一般可以防治2~3次。

2.4 分析小麦收获注意事项

在蜡熟末期是收获小麦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收获时小麦千粒重、产量等都是最高,如果收获的过晚或过早,就会导致小麦千粒重、产量降低。如果在蜡熟末期进行收获,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相关人员严格进行检查,达到这些标准后收获效果最好。收获时要求植株茎秆全部变黄,但是在触碰中还具有一定的弹性,除此之外,小麦的叶片已经开始枯黄,拨开其籽粒,发现内部呈现蜡质状, 要求其含水率在30%左右,小麦粒要和21号品种固有的颜色基本一致,在用力掐小麦粒的时候,手指甲可以很容易将其切断。

(作者单位:安徽省颍上县王岗鎮农业综合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