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背景差异下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特点及方法
2017-07-10李卓
李卓
摘 要:随着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化浪潮,文化市场与国际上的交流也日趋频繁。电影,作为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成为大众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对于英文电影的引进已成为我国电影市场必不可少的环节。电影片名属于具有诉求目的的文本,有商业广告特性,这决定了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必须要把受众市场的需求放在首位。本文以时下热门以及经典的英美电影为例,分析了文化因素在电影片名及其汉译中的体现;结合翻译目的论,简述了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方法。由此得出,在翻译电影片名的过程中,不仅要讲究翻译方法,更要考虑翻译的目的性以及文化背景因素。
关键词:电影片名汉译;翻译目的论;文化因素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2
一、汉译英文电影片名的重要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同时,电影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电影题材的多元化,电影行业迅猛发展,大量的外国影片进入中国市场。
如何能引进优秀并符合大众审美的电影,以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为外国电影引进方的主要任务。电影片名作为观众获取影片信息最直观的来源,其是否能吸引大众眼球,是否符合大众审美,是电影是否卖座的关键。如此一来,外文片名的汉译质量便成为获得票房与否的重中之重。
二、影响电影片名翻译的文化差异
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形式的转换,也是不同文化的转换。[1]所谓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2]一个国家拍摄的电影,如同一部文学作品一样,反映了其整个国家民族的政治历史文化习俗等等。综合来看,影响电影片名的英汉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背景的差异
语言是其使用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发展演变的。中西方社会背景的差异,必然在语言上有所反映。因此在翻译电影片名时,应注意社会背景以及习俗的差异。以系列动作电影Live Free or Die Hard为例,该片讲述的是老警官约翰·麦克莱恩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为孤胆英雄勇斗各类不法分子的故事。该片英文片名结构上使用了对称的表达形式,内容上揭示了影片主旨,表明了主人公为了追求自由和平不惜牺牲的精神。这和美国的追求自由民主的社会精神以及宪法精神有着绝对的关系。该片的中文译名为《虎胆龙威》,从社会背景方面来分析该片名的译本,我们可以看到该片名用了两个在中国社会背景下极具象征意义的两个字,即“虎”和“龙”。在我国,“虎”是威猛的象征,用来形容人的时候,给人孔武有力、不可侵犯的感觉;“龙”则属中华民族的图腾,用来形容人则会塑造出一种使人信服,具有领导力,拥有核心精神力量的形象。另外,中国成语中,有许多成语中同时含有“虎”“龙”二字,如:龙争虎斗,卧虎藏龙,虎踞龙盘等等,这就使得《虎胆龙威》这个片名更符合中国的社会背景和人文习俗。
(二)审美观念的差异
英语民族的审美观大多理性且具有条理,这就使得美国影片名称大多趋向精简、直白,多择取影片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地名等来命名,如 Notting Hill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等。而中国审美意趣由于受到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特别强调平衡美和对称美,电影片名我们多用四字词来表达。汉语言中的对偶、对仗结构以及春联、四字成语都是中国传统美学观在视觉以及语言对称平衡美的体现。[3]这种审美观念使中国影片多使用具有提炼性和感性归纳的四字格。这里举一个非常经典的片名翻译,电影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该电影的中文译本是《廊桥遗梦》,若直译为《麦迪逊之桥》,在中文中用这样的地名作为电影片名,让人不所云,甚至容易被人误解成是一部纪录片。《廊桥遗梦》的译名可谓电影片名翻译中成功的典范。首先,四字格的使用工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思想;其次,“桥”这个意象在中国人的审美当中占有很崇高地位,自古以来,就有有情人“鹊桥相会”之说,此意象可以引起中国人的情感共鸣;另外,“桥”在中国诗词中通常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从古典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到现代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大量的诗词都赋予“桥”以倾向性的感情意蕴;再次,“遗梦”二字表现出影片男女主人公感情的无奈和遗憾;“遗”本就有着未竟之事的意味,而“梦”字,又预示着感情如梦幻般美好,却也如梦般不牢靠。这个典型的英汉片名的差别,很好地揭示了中西方审美意趣上的差异。
(三)价值观念的差异
尽管中西方对于家庭伦理题材都有着影视上的表现,但众所周知西方传统价值观念中对家庭并非像中国人一样看中。绝大多数家庭中,当子女成年后就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而传统的中国价值观则深受儒学影响,认为人到老年若得子女承欢膝下,共享天伦则为圆满。以电影Everybodys Fine 为例,该片的主人公是一位鳏夫,在妻子去世后,决定去探望多年未见的孩子们。但这次旅行让他百感交集:他所寄予厚望的孩子们各有烦恼,过得并不如意。电影译为《天伦之旅》,既直观地体现了该片是以亲情为主要题材,又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共享天伦”的价值观。虽然原片名是主人公在妻子的墳前诉说着“人人都好”的点睛之句,但若将影片直译为《人人都好》则会让中国观众感到一头雾水,不知该片的主旨题材,更无价值观念上的契合。
(四)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众所周知,西方人多信仰基督教,这对西方世界的文化影响极大,自然而然这种影响就会涉及到电影的创作领域。而中国人传统的“儒释道”文化,西方人也大多一头雾水。如我国传统文化中佛教中的“佛”、“菩萨”,道教“神仙”等等。以电影Dogma为例,dogma在英文词典中的释义为“教条,信条”,可属西方宗教文化中常用的单词,而该片在进行中国市场投放时片名为《怒犯天条》,非常典型地迎合了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中的“天”的说法和思想。“天条”在中国人的字典里再熟悉不过,这样的片名使中国人更易接受并可以引发共鸣。
三、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方法
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为迎合市场大众而进行的,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的翻译活动。这里笔者认为电影片名的译法与翻译目的论是契合的。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4]弗米尔提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由此得出,译者应以翻译的目的为出发点,结合译文读者的需求进行翻译实践。下述的任意一种汉译片名的方法,都是带有目的性的翻译,都是希望最大程度的展现电影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最直接简单的翻译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直观的传递意思,侧重于形式上的对等,意思上的基本对应。这种方法一般不会改变词语的字面意思,在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中十分普遍,如: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与野兽》,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加勒比海盗》等。
(二)音译法
相比直译法,音译法更加简单;或者说可以算作直译法的一种。这种翻译方法一般常用于一些用人名、地点、事物名命名的英文电影中。,音译法就是根据英语单词的读音,翻译成有着相似读音的汉字。这种翻译方法寻求译本与原片名的一致性,并且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外来影片文化与本土电影的差异。如:Harry Potter《哈利波特》、Titanic《泰坦尼克号》等。需注意的是,音译应该采用译音表中所规定的汉字。如Jurassic应译为“侏罗纪”而非“侏罗纪”。
(三)意译法
意译法根据影片名及内容采用灵活创新的方法,使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实现片名的信息、文化及审美价值的忠实传达。意译一般都会结合原语的表达以及整个电影的内容,注重文化功能的对等,更加注重影片名称的表意价值,译出符合目标语国家文化习俗的片名。意译法是需要对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差异考量最多的一种翻译方法。
以近期大热的美国影片La La Land为例。该片拍摄地是美国洛杉矶,而LA即Los Angeles的缩写;另外,该片名La La Land在英语国家的社会习语中意为梦幻之地,在英语里还可以指白日梦的状态。这层意思和影片男女主人公怀揣梦想走到一起,又因为各种原因未能终成眷属的剧情十分吻合。该片中文译名为《爱乐之城》,符合中国传统四字表达习惯;其次“爱乐”表达了影片是音乐片以及男主人公热爱音乐的故事情节;最后,“爱乐之城”在大众的认知里是没有这样的一座城市的,这也和原片名的暗喻不谋而合,意指梦幻的地方,也暗含了男女主人公有情人未能眷属的遗憾。再比如Find Nimo《海底总动员》、Up《飞屋环游记》、The Red Shoes《紅菱艳》等,都属典型的意译片名。
(四)多种方法融合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所以根据不同的语言特色,语言环境,语言结构以及不同电影类型表达的内涵不同,对于一些英文影片名的翻译仅仅靠单一的方法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通过片名展现电影,往往需要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巧妙地翻译出新颖独特的片名。如近期大热的Hacksaw Ridge译为《血战钢锯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钢锯岭”三个字可以直接直译作为电影片名,但是该片的中文译本加了意译的“血战”二字。这不仅凸显了该影片的战争题材,更渲染了战争的惨烈状况,比起直译成“钢锯岭”更加能吸引观众。此外Alice in Wonderland《爱丽丝梦游仙境》(前半部分音译人名,后半部分加入译入语文化背景元素),Passengers《太空旅客》(直译“旅客”,后加“太空”二字表明故事背景)都是典型的例子。
四、总结
综上,一个好的电影,能否获得其预期的市场和社会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电影片名的翻译。电影片名的翻译既受到原语文本的约束,又具有一定的“叛逆性”。文化因素作为翻译过程中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使得译者必须要了解原语和译入语之间的民族文化差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区别对待。在此基础上,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最大程度地传递原文的文化特色,最大化的迎合目标市场观众的品位,以使影片的文化价值,信息价值和市场价值得到完整体现。
注释:
[1]陈宏薇,李玉丹.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原始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李春梅.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文化适应[J].电影文学,2010(18) .
[4]汤玉洁. 浅析翻译目的论[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