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采棉种植模式化控技术研究试验

2017-07-10吴默涵张珊珊柴凤鸣

新农村 2017年8期
关键词:机采棉实验研究

吴默涵+张珊珊+柴凤鸣

摘要:本文通过对达西村采用的机采棉种植模式进行试验观察,并对其运用的化控技术分析研究。在试验棉田,分别于2016年5月20日、6月2日、6月25日、7月10日、7月16日按试验设计分别喷施缩节胺,观察记录各处理棉花生长情况。每个小区取边行、中行各5株(共10株)长势均匀、无病虫害、无损伤的代表性棉株,调查其生长特性。通过此次研究试验,希望对今后棉花种植产量与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机采棉;化控技术;实验研究

2016年小区试验四个处理:A:第一次在棉花5到6片叶0.5-0.6克,第二次在初花期0.8-1.0克,第三次在盛花期1.2-1.5克,在打顶前一般喷施三次,三次总用量不超过3克,打顶后喷施缩节胺两次间隔一周用量分别为5-6克,两次用量不超过12克;B:现蕾、初花和盛花期亩用量分别为0.8克、2.0克和3.0克为宜,打顶后用缩节胺6-10克/亩进行定型化控。总用量不超过15克;C:现蕾、初花和盛花期亩用量分别为0.5克、1.0克和3.0克为宜,打顶后用缩节胺6-10克/亩进行定型化控。总用量不超过15克;D:清水为对照。结论要以A为最优要保证第一果枝超过18厘米,又要使节间长度在6.5-7厘米之间,总高度在85厘米左右,产量高。

1 试验地概况

試验地设在达西村李永谦棉田。棉花种植模式为1膜4行,株行距配置为(66 + 10)cm × 10.5cm,加压滴灌。土壤为沙壤土,前茬作物棉花,基肥为棉花复混肥料(N∶P2O5∶K2O为22∶17∶5)55 kg/667m2,试验棉花品种为中棉所45号,4月1日播种,7月13日打顶。全生育期共滴水12次,滴水期间追施尿素24kg/667m2,滴灌肥13kg/667m2;防虫3次,主要防治棉蓟马、棉蚜、红蜘蛛和棉铃虫。

2 试验药剂

成都产缩节胺

3 试验方案

试验设四个处理:A:第一次在棉花5到6片叶0.5-0.6克,第二次在初花期0.8-1.0克,第三次在盛花期1.2-1.5克,在打顶前一般喷施三次,三次总用量不超过3克,打顶后喷施缩节胺两次间隔一周用量分别为5-6克,两次用量不超过12克。

B:现蕾、初花和盛花期亩用量分别为0.8克、2.0克和3.0克为宜,打顶后用缩节胺6-10克/亩进行定型化控。总用量不超过15克

C:现蕾、初花和盛花期亩用量分别为0.5克、1.0克和3.0克为宜,打顶后用缩节胺6-10克/667m2进行定型化控。总用量不超过15克.。

D:清水为对照。

4 结果与分析

4.1 3次不同施药时间棉花长势长相情况

5月20日第1次喷药,各处理棉花长势为第6片子叶刚展平;6月2日为初花期,6月25日为盛花期,7月3日打顶,7月10日、7月16日打顶后喷缩节胺,喷药后处理ABC目测整体长势相对矮壮,叶色墨绿,不同处理棉花株高随缩节胺浓度的加大逐渐降低,处理D无变化。每次喷药前对各处理进行了定株调查。

综上所述,缩节胺浓度越大对棉株细胞伸长的抑制作用越强,表现为顶芽长势减弱,株高降低,与之相反,叶绿素合成较多,叶色浓绿。

4.2 不同处理对棉花株高及产量的影响

喷药结束后,我们对各处理进行了调查,测量了株高,节间长度,第一果株高度,并对各处理进行了测产。

第一次喷药后10天对定株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各处理间长势差异不大,对照长势略快,节间长度长度略大于其他处理。

处理A对棉花节间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第1至第6节间,从第6节间向上,棉花各节间长度呈现递增趋势,该现象表明,以上各缩节胺处理对棉花第7节以上节间长度影响较小,各处理从第1节至第6节节间长度总体呈逐渐递增趋势。

4.3 不同处理对棉花日生长量的影响

不同缩节胺处理棉花日生长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这是因为在6月25日棉田滴头水,表现出棉株在6月20日到7月1日之间的日生长量较高;7月1~11日,由于棉田田间持水量逐渐下降,棉株长势变弱,其株高日生长量也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棉花在7月11 ~ 13日日生长量又呈现递增趋势是因为棉田在7月10日滴第2水的缘故。

4.4 不同处理棉花叶片生长变化特征

从棉花播种至打顶,棉花叶片数随生育期而逐渐增加。各处理差异不大。

4.5 不同处理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其中处理2、3、4果枝台数在8.0 ~ 8.2台之间,收获株数和单株成铃数处理3和4相对较高,相应的其单产也相对较高,即在棉花苗期3次喷施缩节胺1.5~2.0 g/667m2时,产量相对较高。

5 小结

5.1 6个处理中,其中3和4的棉花节间长度变化相对比较匀称,且植株的高度适宜,确保株型相对理想,且提升棉花产量。

5.2 通过试验,其中处理3与处理4对应的果枝台数、株数以及单株成铃数都是较高的,进而其产量也较高。因此,要在棉花新陆中28号苗期分3次喷施缩节胺1.5 ~ 2.0 g/667m2,可以有效提升棉花产量;处理5和处理6中喷施的缩节胺相关较多,抑制棉花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长,降低棉花产量;处理1和处理2中缩节胺使用量较小,难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

5.3 选用新陆中28号或与其特性相似的其他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时,必须合理、有效的施加缩节胺。要依据当地的气候、温度、湿度,以及种苗的特性与长势来确定缩节胺的用量以及喷施时间。轻壤土在棉花苗期分3次每次间隔10d喷施等量缩节胺1.5~2.0g/667m2,棉花产量较高;粘重土质可适当缩减缩节胺用量。(作者单位:1.新疆巴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新疆尉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机采棉实验研究
新疆北疆植棉区机采棉品种筛选试验
词块教学法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影响的实验研究
机采棉打模机和运模车的故障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