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7-10程光远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19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制造业考核

程光远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使制造型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当前,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并未真正理解及实施全面预算,存在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全面预算未能与绩效有效结合等问题,文章从完善企业组织架构、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预算执行和监督机制以及建立预算分析和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力,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关键词:制造业;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依据既定战略目标,以市场为起点,将生产经营涉及的各个环节编制相关预算,合理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是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经营管理的基本手段,反映出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能力,是企业完成战略目标过程中的基准和参照,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

一、制造业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实施全面预算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全面预算管理是制造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对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展开控制的最根本依据。在制造业企业中建立起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就可以将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内容进行全面的控制与管理,促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向着合理、客观、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二)实施全面预算有利于整合企业资源

制造业企业中的全面预算将企业中有限的资源全部统一纳入到计划中,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实现各经营单位的经营目标与制造业企业目标的一致性,达到促进制造业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的目的,使制造业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活动能够有机的整合。最终为制造业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保障。

(三)实施全面预算是实现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的必要手段

全面预算管理以企业战略目标为起点,通过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继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企业需要强化预算管理的战略导向作用,并将预算管理同具体业务发展相结合,促进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分解为合理的年度经营目标,实现战略计划与业务活动的真正衔接。全面预算管理实质上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将企业年度预算分解为各部门的预算目标,通过对实际和预算分析考核,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既定经营目标。

二、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观念意识落后

一方面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不够重视,未能理解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甚至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束缚企业生产经营的灵活性,未将全面预算管理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中。

另一方面企业大部分员工不了解全面预算管理,认为其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自己的实际工作没有关系。因此,造成了企业员工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无法实现全员参与预算管理。

(二)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健全

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系统性工程,在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得以体现,所以要求制定合理的流程来保障预算管理深入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但是目前制造业企业的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组织体系不健全、职责界定不清楚的问题。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的预算管理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其他部门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都不积极参与和配合。甚至出现了业务、职能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消极抵触和拒不配合问题,严重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

(三)制造业企业预算编制不合理,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制造业企业预算编制应当以客户需求作为基础,以市场变化为导向。但是目前一部分制造業企业的预算编制仍然依据财务部门的历史数据和编制人员的专业经验判断,只是将以前年度成本费用情况进行增减,而没有根据市场预期变动及风险因素等进行编制,这样的预算结果最终将导致生产、销售等各项决策严重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造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外部经济环境严重脱节。

(四)制造业企业的预算管理缺乏执行力和过程控制

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跨部门的工作,容易在控制过程中出现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 预算指标未进行细化分解,致使企业在预算管理中无法达到对预算指标在各个执行环节中的精确控制,导致无法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无法落实预算责任,不能有效地对预算目标进行考核。

2. 缺乏严格的预算执行授权审批制度,企业预算审批权限及程序混乱,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控。

3. 预算调整审批机制不健全,缺乏制衡、约束机制,预算指标的调整随意性大,预算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刚性约束不足。

4. 没有健全有效的预算分析、反馈和报告体系,不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业务计划与预算差异,预算监控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五)制造业企业的预算管理缺乏严格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必要保障,是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目前,许多企业只是侧重于预算编制,但全面预算的指标和执行未能充分与最终绩效考核挂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预算考核指标过于单一,指标之间缺乏逻辑性,主要考核指标不能突出企业的战略管理重点。

2. 部分制造业企业只重视预算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而缺乏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考核;只重视预算的执行结果而忽视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的分析。

3. 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考核不力的现象,考核内容、考核奖惩不能形成制度化,考核标准随意性强,考核奖惩得不到坚决执行,考核过程、考核结果不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丧失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致使预算考核不能保证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

三、加强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以市场竞争为主的全面预算管理新理念

对于现代制造业企业而言,必须废除将企业内部生产作为编制预算起点的旧观念,树立起以市场营销来进行全面预算的新理念。企业的领导层必须及时关注市场的变化,并据以合理的、科学的、全面的制定预算内容,有效的防范各种市场风险的发生。建立在市场营销理念基础上的全面预算体系才能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资源,企业的领导层及员工才能真正理解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二)完善企业预算组织架构,确保全面预算有效实施

预算组织完善与否是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前提,为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真正有效的实施就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快捷、权威的组织体系。

1. 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由董事会成员和企业高管以上人员组成,对董事会负责,是企业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利机构,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决策和控制。

2. 建立预算管理办公室,其成员包括由总经理、董事长及各部门负责人。该部门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工作,具体负责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分析和考核,并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属于预算管理的运营部门。办公室主任一般由财务总监兼任,企业各部门作为成员单位。

3. 建立各部门的预算管理网络体系。各部门及分、子公司要成立预算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预算管理;同时要求各部门设置预算管理专员,负责本部门预算的监督和控制分析以及和上级预算管理部门的沟通等。

(三)采用先进、科学的預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

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全面预算能否顺利实现的基础。制造业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预算指标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很多, 包括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制造业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具体情况选择单一或者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并且预算编制方法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更改。

2. 企业的全面预算编制不能仅仅依靠财务部门独自完成,需要全员参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实行从领导管理引路到基层员工实施的自上而下,从员工反馈到领导的重新规划的自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来加强企业的预算编制管理。同时在编制预算时,要考虑周全,预测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并编制可变预算来应对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等对预算产生的影响。

3. 预算编制要由传统的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现代制造业企业的全面预算一方面要求预算管理项目要精细化,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内;另一方面要求预算的时间精细化,要将年度预算分解为季度、月度甚至周计划进行控制。

(四)提高预算执行和控制质量,加强预算过程控制

预算批准下达后,企业应确保预算能够在各个部门严格、认真实施。

1. 明确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在预算组织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其次通过公司章程和规章制度规范上述部门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权限和责任,使预算执行得到有效的组织保障。

2. 将预算指标按照时间和空间双维度进行分解,即先将年度预算按照时间细分为季度、月度甚至是周预算,然后将次预算明细落实到企业相应的经营环节中,形成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体系。

3. 建立严格的预算审批制度,确保各个预算控制节点都能够发挥作用,避免越权审批、违规审批、重复审批事项发生。

4. 建立预算动态控制体制,强化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功能,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对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由于内外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导致预算指标与实际发生出现重大偏差确需调整的,应当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五)建立严格的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确保预算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

1. 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激励机制,并在将其报董事会批准后以公司制度的形式下发执行,同时考核标准一经确认不得随意更改。在预算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于考核结果要及时公布。最后将预算考核结果与执行部门、员工的薪酬以及职位进行挂钩,奖惩并举。

2. 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企业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与和年度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量化的业绩指标对预算执行单位进行考核,并以货币和非货币方式对超额完成预算指标的责任部门和员工进行奖励,增强企业员工的成就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目前制造业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预算管理是制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必要管理手段,企业应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以使企业能更具计划性和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和年度经营目标顺利实施,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宋伟.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究[J].会计师,2015(07).

[2]秦玉良.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及影响分析[J].时代经贸,2007(78).

[3]扶群英,彭小平.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需求[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2).

(作者单位: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制造业考核
试论国企全面预算编制问题及改进措施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浅析预算编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