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开放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17-07-07骆国权
骆国权
(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九如小学章陂分教点,广东 广州 511356)
摘 要: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思想品德课程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帮助学生构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载体和平台。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越来越强调开放性,构建开放式课堂,采取实践教学模式,是现代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立足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开放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开放性教学;教学实践
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放性,是现代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的侧重点和着力点,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学校要想提升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工作的开放性,就应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体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现代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
一、搭建沟通桥梁,强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打造生活化课堂入手。在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于思想品德教育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学生对于课堂和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深刻感知思想品德课程蕴含的道理与教学内容。对此,要想打造开放性课堂,教师要从构建生活化课堂入手,让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通过理论宣导,引起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
在教学实践当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素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学生深入课堂体系当中,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提升道德培养效果。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习惯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搭建现实生活与道德知识之间的桥梁,提升学生的领悟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学生成为一名思想品德合格的优秀公民。
二、注重课外教学,提升教学开放度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应该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之中,教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体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另外,课外学习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将对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所以,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外,学生课外学习也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使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高尚品质的形成。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寻找和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特点的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并且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使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基于此,创新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强化课外教育效果,是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三、活化教学形式,开展多媒体教学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教育方式。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小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进行,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应该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真正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到小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或者纪录片,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电影,让学生观看的同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提升教学实效性。
构建开放式思想品德课堂,教师还要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在观看完多媒体素材后,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观后感,在课上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也可以采用征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写观后感,然后在班级内部进行评比,并且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对优秀的文章予以奖励,这样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活动,如演讲比赛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素材,确定健康、正确、积极的选题,提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达到构建开放式课堂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开放性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创新思维,运用现代德育教育方式,提升课堂开放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水平的总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娟.小学思想品德课开放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4(12):23.
[2]薛秋勤.小学思想品德课开放性教学刍议[J].新课程·小学,2014(1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