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空间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2017-07-07赵选平
赵选平
(延安大学 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新型的微信空间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平台,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手段方式的多样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维互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巨大契机;与此同时微信空间传播的去中心化、话语的差异、不良信息的滋生等又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这种复杂情况必须通过开发新技术、提高理论工作者素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关键词:微信空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052-0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时代命题。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抽象、深奥、少数人理解掌握到浅显、通俗、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的过程。在微信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人们利用微信技术进行远程传输已成为现实,其集图、文、声、视等各种功能于一体。与此同时在新型的微信空间中信息传播具有超时空性、实时性、丰富性和在隐匿情况下多人参与的特点,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巨大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空前契机和严峻挑战,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
一、微信空间的特征
1.存在形式的虚拟性
微信空间作为一块新天地相对于现实空间同样具有虚拟性。在真实的现实空间中,每一个人的活动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并且是具体的,而且遵循着一整套既定的行为准则和日常习惯。但在微信空间中不同,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功能的增强,人们通常在不署名的、模拟的、不见面的技术空间里生活,产生了完全不同于现实空间的生活、行为方式。
2.传播功能的融合性
微信空间里信息的传输具有立体性、形象性、生动性、逼真性的特点,其通过多种数字功能实现了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的融合,集报纸、广播、电视及各种网络通信软件的优点于一体,实现了图、文、声、像等技术手段的完美结合,人们通过一个小小的移动终端智能设备,就可以同时进行多种操作,如读书、听音乐、聊天、看电视、玩游戏、购物、现金支付、看电影……而且其融合趋势还在加速推进。
3.授受双方的互动性
微信空间传播最突出、最具革命性的特点便是多双向互动性。突破了传统媒体中媒体主动发布、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单向传输模式。通过微信空间这一广阔领域,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创建自己的微信账号、公众账号或加入群聊的方式进行广泛而深刻的交流,发表各种不同的见解,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受众和传播者的合二为一使他们拥有了双重身份,微信空间真正变成了一个大家共同发声的交流载体,也使人们的话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4.信息发布的开放性
高度开放的微信空间中,各种数字化的信息实现了光速传输,种种观念不再受到地理和政治界限的束缚而自由传输。人们在微信空间中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局促,随意地选择信息和发表各种意见。微信空间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载体,各个国家、普通百姓、各种社会组织都可以在微信空间中建立自己的阵地,通过各种形式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使微信空间成为向不同人群、不同国家和不同组织开放的一个崭新的虚拟大舞台。
二、微信空间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契机
1.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媒体
微信空间信息传输的实时高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资源共享的特性,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通过微信空间这一新媒体实现了高度共享。充分利用微信空间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迅速普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电子化,实现了一次投入、多份存储、便于查阅、多次使用的效果,减少了投入成本而扩大了其社会影响,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专题微信账号的开通,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内涵丰富的资料,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媒体。
2.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在茫茫的微信空间,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者通过创建自己的微信账号,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抽象内容转化为人民群众容易明白、乐于接受的话语,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发送到微信空间或者即时解答人民群众的疑惑;通过群聊的方式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专家、知名人士、学者、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对人民群众进行细致讲解或与其进行广泛而深入交流;通过创建道德模范、时代先锋、先进人物等微信账号,并在微信空间撰文、发送信息等,发挥他们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3.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多向互动
微信空间交往的平等性,满足了现代人们追求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心理需求,促进了现代人们交往方式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同时,微信空间交往的平等性也在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者。在新的微信空间境遇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者和其他人一样,都是微信空间“网”中的一个平等的节点。而微信空间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借助微信空间这一崭新的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者与人民群众之间、人民群众之间、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者之间通过微信空间开展广泛而深刻的讨论,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成了新型的双向互动关系。
三、微信空间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
1.微信话语之间的差异大大削弱了人民群众的认同感
随着微信空间的产生并不断发展,一套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日常用语即微信话语也产生了。在微信空间境遇下,传统的注重规范性、严肃性的书面话语、日常话语与不规范性、追求时髦的微信话语之间产生了差异,微信话语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马克思主義。在微信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庸俗化、个性化十足的微信话语受到人们的热捧,人们逐渐淡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热情,一场内容精彩、内涵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术报告,其吸引力还抵不过一句标新立异的微信话语。
2.传播的无心化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难度
微信空间传播的去中心化进一步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难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通俗化、简单化、实用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和主导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成为人民群众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工具。但是,在微信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部分沉湎于微信空间的群众,受到微信空间传播去中心化理念的深刻影响,追求发扬个性、展示自我、远离中心成為微信空间视域下一部分人民群众思想和行为的主宰,导致一部分人民群众开始对是否需要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更有甚者产生了抛弃的念头,微信空间传播的去中心化传播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难度。
3.技术进步时刻考验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式方法的创新性
微信技术的进步是一日千里,各种各样的新功能被不断开发出来,方便易用,而且传输的速度更快,效果更佳,蕴含其中的技术理念、丰富多彩的内容、简便易行的方式方法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否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实时自我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宣传的样式需要创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微信的功能日益强大,图文并茂、立体生动、形象逼真、体裁多样的宣传方式增强了宣传效果,对传统的宣传方式造成巨大冲击,迫切需要形成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宣传方式,否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微信空间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1.用新技术手段解决微信空间传播带来的各种问题
微信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发明,给人们日常交往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又有其天然缺陷,如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信息的盗取或流逝;黄、赌、色情、暴力等信息的泛滥,都对利用微信空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只有通过开发更先进的技术,如改进不良信息自动监测系统、信息实时跟踪系统、信息过滤系统、不良信息预警系统、信息安全监测系统等技术防控系统,创设一个清洁绿色文明的微信空间。
2.提高理论工作者的业务素养,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人才支持
微信空间的极速扩张使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形式更多、效率更高,也使微信空间的信息量呈几何倍数的增长,这些都对理论宣传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针对微信空间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特点,对理论宣传工作者的人才队伍结构要适时进行优化整合。同时,继续加强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大中专院校等机构的理论宣传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专、兼职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宣传工作者队伍。
3.不断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法制保障
微信空间作为现代网络虚拟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存在着法律法规监管盲区,当下,正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缺乏,助长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助微信空间传播反马克思主义的不良言论甚至是反动言论的嚣张气焰。同时与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相比较,微信空间从技术、规模、管理等方面都有着质的不同,有着更高更新的管理要求。因此要加快立法进程,制定颁布新的法律法规如《微信空间使用文明公约》《微信空间管理办法》等,用法制保障微信空间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新媒体境遇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J].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11)
[2]郑洁.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3]刘基,苏星鸿.网络境遇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4]刘先春,杨志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
[5]李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7).